第1篇:李商隐的《锦瑟》鉴赏 (教师随笔)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一次接触到《锦瑟》这首诗,马上就被它的华丽、深沉、缥缈、神秘所迷醉,同时也知道了此诗求解之难。自古以来,李商隐的《锦瑟》就是一个谜,无数人想破解它,于是就有了“悼亡”“恋情”“听曲”“自伤”“爱国”等等多种说法,甚至还有一种叫做“不可知说”。
从此,“一饮琼浆百感生”,这首诗就“存疑”在脑海里,不时被“调用”出来思考一下。想不明白,再放回脑中。这些场合,多半是在等车、排队、开会、等人之类的零碎余暇。而岁月不居,存疑多年的一首《锦瑟》,虽然始未获得自认为满意的“破解”,犹幸本人的学识,虽不能与日俱增,亦尚不无寸进。更重的,是人生遭际,苦辣酸甜都尝遍之时、之后,对人生的体味也有所加深。而此段期间,触机便要想到《锦瑟》一诗。
我原本最怕读诗,后来买到一本《唐诗鉴赏辞典》,读到叶嘉莹先生的讲解,很受益,从此也爱上了读诗品诗。我以为,对诗歌的理解,第一是能读懂字面义,这是基础,如果对字词不能解,说赏说析就全无根基,只能瞎说;第二便是能把每句话连到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能顺起来”;第三是能读出全诗的主旨或作者的人格。
先举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中,难解的字不多,解释如下:
发生,犹如生发,在诗中就是“下(雨)”的意思;潜,悄无声息地;润,滋润;野径,野外的路;晓,早晨;红湿,红就是有花,红湿就是雨后沾水的花;花重,指花沾了雨水而花头重而下垂;锦官城,现城都市。
先看标题:春夜,春天的夜晚;喜,一种愉悦的情感,在喜怒哀乐几种感情中此情最能使人心情好;喜的对象是“雨”。标题的意思就是,在春天的夜晚,心里很高兴,因为下雨了。那么,这个标题中,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当然是“喜”。下面的内容,肯定就是写这种喜悦之情的,不然就是跑题。杜甫当然不会写跑题,我们看--
全诗第一字,就是一个“好”,第一个词就是“好雨”。这是一个评价性词语,大凡诗文中,只要开篇是评价性的,就是最重要的。
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抒情性语句,肯定就是全文最重要的句子,这个句子中最重要的词语是抒情性词语“颇不宁静”,如果开篇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那只是描写,不会是最重要的。再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开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评价性语句,肯定也是全文最重要的句子,特别是第一个字“旧”,把握住这一点,全文就容易读懂了。
回过头来看杜甫这首诗,既然开篇便评价“好雨”,那么好在哪里呢?紧接着说了,知时节,知道时令。这是拟人的说法,它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让人感觉更好。怎么知道时令呢?当春乃发生,正当春天的时候就下了,春天是耕种的季节,有种才会有收,所谓“春雨贵如油”嘛,曲解一下,且不说吃的油,就是汽车用油,在中国油价每月一涨的今天,我们更能理解这句农谚的含义。从这第一联,便可看出,这雨的确是好。也紧扣标题中的“喜”。
接下来该写什么呢?既然评价说这雨“好”,那么应该不止这一个方面。往下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雨不是像夏天的大雨那样先打雷声张一番再下,而是在夜深人睡时随着风偷偷地下起来的,滋润万物,细腻而无声,毫不张扬。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做好事不留名。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又是拟人。这是这场春雨“好”的第二层意思。又一次扣题“喜”。
那么,接下来,肯定还是写“好”的。但我们读起来却有点恐怖,野外的路全是黑压压的云,只有江船上的渔火有点光亮。细想起来,这里写的让我们感觉恐怖的“黑”,其实是写“云”,写云黑,写云气重,就意味着这雨还要继续下,那就意味着这将是一场降水量充足的透雨,春雨贵,春天的透雨尤其难得。所以,最后一联,杜甫作了一个推断,明天早上起来看看有花的地方,全城都会花头很重地低垂着,这一夜的雨下得真多呀!这是这场春雨“好”的第三层意思。仍然扣着题中的“喜”。
至此,算是把全诗串起来了,每一句都能够联到一起。而且我们从此知道了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好”。如果有题目问“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请说说理由”,能读到这种程度,回答出来也就不会很困难了。其实高考的试题也不过如此。
如果再深挖一层,我们从中就可以读出作者的品质、性格和修养。杜甫不是一个农民,而且他这个时期正是流浪时期,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无家可归的诗人,下不下雨,雨下得好不好跟他毫无关系,甚至还会给他的生活造成很多麻烦甚至痛苦,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就是风雨给他和全家造成的麻烦和痛苦。可是,这位颠沛流离常年多病的老诗人,却会在这春夜里因为一场春雨彻夜不眠,听了大半夜的雨,还不时地向窗外看云气是不是很重,会不会下透,甚至还起来写下了这首诗。他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杜甫从来都是一个关注民生的人,贫困潦倒中的他,并不是只想着自己,他更关心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家都成那样了,他还想着“广厦千万间”能“庇天下寒士”,让天下所有的穷苦人都“俱欢颜”。这就是杜甫,“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纪念白求恩》)。
读诗品诗,大抵能如此,也就差不多了。
言归正传,我们来读李商隐的《锦瑟》。
这首诗难解的词语如下:
1、锦瑟:“锦瑟”是什么?根据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菚注》中的注释,“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周礼乐器图》)。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由此可见,锦瑟,是“绘文如锦”者,是有“文采”的瑟。而“五十弦”的瑟是古时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间现时所用的只是二十五弦的瑟。
2、无端:意谓“没来由”。加上感情色彩,可以释为“好没来由”。
3、华年:美好年华,华美的岁月。
4、庄生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庄周做梦,化身为蝴蝶,闲“适”自在;梦醒,又变回庄周。于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晓,天亮时候。
5、望帝啼鹃:冯浩注,《文选.蜀都赋》注中引《蜀纪》说:“杜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又据朱鹤龄注,引《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
6、南海珠泪:《博物志》说:“南海有鲛人(鱼形的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又,郭宪《别国洞冥记》说:“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可见,“珠”可以是鲛人的“泪”;而“珠有泪”,则是一个逆向变化:“珠”开始化去而重新变成“泪”
7、兰田玉烟:据《长安志》:“兰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据说,中午日暖的时候,地下有玉的山上生有一种神秘飘渺的烟,即“玉烟”。又,《搜神记》中有一篇《吴王小女》,说的是吴王之女名叫紫玉,和童子韩重要好。因吴王反对,紫玉殉情自杀。而韩重情难尽,意难忘,趋紫玉墓吊唁。于是人鬼情未了,紫玉与韩重欢会,并赠他以陪葬之珠。后来紫玉又在宫中现身,向父母说明这颗珠不是韩重盗墓所得,乃是自己所赠。这时,“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焉。”
8、可:岂,哪里。可待,哪里等到。
9、追忆:回忆。
10、惘然:迷糊不清,同时兼失意的意思。
下面串全诗,由于时间关系,快一点,不讲废话: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含怨怅之意。看到华美的五十弦的锦瑟,听着这如泣如诉的哀怨清音,由物及人,不禁想起了自己怀这着锦瑟般的华美才情,五十年来,奏出的也是丝丝怨怅凄清的悲音。
回首往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迷,迷失;春心,美好心愿(不宜解作春情)。五十年来,变幻莫测,浮生如梦,在缥缈如梦的人生中迷失自我,不知所归;一切美好的心愿皆成泡影,只能像子规那样啼血哀鸣。自己拥有南海珍珠和兰田良玉一般的才华的情操,而这才情却像珍珠远处沧海之中、美玉深埋兰田之下一样,不为世人所知。沧海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兰田良玉只有在日暖时分才能显露光彩,而自己的此般才情何时能够被世人所知?在这如庄生梦蝶似望帝啼鹃的迷惘凄楚人生中,美好的才华凝结着的,只有伤心的眼泪,怀才济世的愿望也只能如缕缕玉烟一样虚无缥缈,自生自消。
一晃年过半百,人生如梦,往事如烟,怀瑾握瑜的才情伴随着的只是无尽的眼泪和哀伤的低吟,回首不禁怅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心情哪里是等到晚年追忆时候才有所感慨啊,即使在当时就已经惘然自失了。五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处在怀才不遇的迷茫凄凉之中,恰如眼前锦瑟的五十根弦奏出的丝丝凄婉惆怅之音……
这就是李商隐,终生怀才不遇,无限伤感。追忆华年无限事,当时今日已惘然。
张效勤
第2篇:锦瑟李商隐鉴赏
锦瑟李商隐鉴赏
《锦瑟》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鉴赏:
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崑好,只恨无人作郑笺。”《锦瑟》也许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难解的一首诗了。
首联的“无端”是全诗的意绪总源。锦瑟啊,你为什么凭空的有五十条弦呢?对本身存在的事物质问其存在的原因,这是诗人对生命本源的追问。海德格尔说:“‘存在’是自明的的概念……然而这种平常的可理解性,恰恰表明了它的不可理解性……我们总已经生活在一种存在的领悟中,但同时存在的意义有归于晦暗,这一事实说明,完全有必要重新追问存在的意义。(《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显然这种追问是没有答案的,人类始终生活在这样难以寻觅意义的状况之中,这是诗中不安情绪的根源。但是在诗人看来,这种意义的追寻并非没有出口,在面对宇宙,面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到了时间。《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正是借助时间进入无限的回忆与遐想之中,以此来寻求和体会生命的进程。“在场的过程,不知不觉和隐蔽地,有一种现在时的延绵在进行着──用一个名词来说就是‘时间’。因此,由于‘时间’,‘存在’才被显露出来。所以,‘时间’便表现出‘隐蔽性’,也就是说,表示出‘存在’的真理了。”(同上)于是,诗人看见“一弦一柱”的时候,便“思华年”了。
颔联颈联连用了四个典:庄子梦中幻化为蝶而人蝶两茫;望帝死后魂化杜鹃啼血悲鸣;沧海鲛人泣珠的传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戴叔伦)。可以看到,着四句诗有强烈的画面感,包含丰富的象征意味:物我两忘不知梦真的境界,生死两隔啼血伤怀的境界,孽海情天泣泪太虚的境界,人琴俱亡寄心云峤的境界。这四个场景弥漫着一层浓重的怅惘与感伤,建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神秘与永恒,同时,也是虚无。这些场景和境界是遥远而诡秘的,它们象原始祭祀时跳动的火、飞舞的裙倨、飘扬的黑发、渺渺的歌声一样,不会让人感受到具体的形态,而是象一只巨手紧紧的摄住你的灵魂。一种无限沉重又飘渺,辽远又贴近的忧伤随之而来。
同时,四个画面之间是跳动的,留有很大的空白,象“蒙太奇”一样,将画面剪辑和组合,构筑出一个溶入了诗人情感的流动变幻的世界。于是可以说,这些景象和典故的运用,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和投影,甚至可以看作是诗人意识流动的轨迹。诗人在追问生命意义的时候,看到的是虚无所覆盖着的不可把握的世界,感受到的是人生在时间中的销蚀和宇宙的无穷与不确定。“人之为人,总是对照某种神性的东西,来度测自己。”(同上)可是“度测”的结果是感到自我的渺小与飘忽“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带来的是更加无望的处境。
“安居发生的方式,其本质,我们现在认为就是替所有的度测接受一种尺规。”“人只有当他已经在诗意地接受尺规的意义上安居,他才能够从事耕耘建房这种意义的建筑。”(同上)于是我们知道在面对宇宙、时间的时候,生命只能接受“尺规”才能获得“按居”的前提。这是用一种贴近与大地的方式减少和克制这种虚无感和无意义在生命中的爆发,用妥协来换取心灵的归属。于是尾联对试图与时间对抗的对“情”的“追忆”作出“惘然”的否定。“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他们本想执著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总有一天,那个原来爱过,痛过,参与过一场革命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莫洛亚《追忆似水年华·序》)所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别无选择。
“可待”是向未来的延伸,站在“当时”的时空向现在乃至现在的未来透射;“当时”本身就是回视过去的`时间,“已”则是站在“当时”的时空再向前追溯。时间点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转换,成为诗歌的抒情轴线,幻化出一种难以把握的穿透个人体验甚至历史脉络的奇妙感觉。这种感觉没有丝毫的确定性,似乎毫无来由,凭空而生,象某个深夜突然涌上心头的忧伤,淡淡的,却又那么顽强,从四面八方将自己包围,我们甚至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只能束手就擒。这让我想起《百年孤独》的开篇:“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里叙述的是在未来回望现在的过去的情形。两者都是在对时空进行复杂尔微妙的解构,试图通过在时间长河中“溯游从之”“溯洄从之”完成对存在意义这个“伊人”的追寻。
整首诗都沉浸在这样一种对时间、生命难以把握的失落感之中,诗句传达着委婉曲折却又无处不在的悲情。诗人对流逝的年华神情的回望,满心怅惘与无奈,对我们的“安居”作出了唯美的诠释。“有诗人,才有本真的安居”。
第3篇:李商隐《锦瑟》鉴赏
李商隐《锦瑟》鉴赏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sì)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鉴赏: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第4篇:李商隐锦瑟鉴赏
李商隐锦瑟鉴赏(共8篇)由网友 “金咯叮”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锦瑟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李商隐锦瑟鉴赏
李商隐锦瑟鉴赏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
第5篇:李商隐《锦瑟》鉴赏
李商隐《锦瑟》鉴赏
篇1:《锦瑟》李商隐诗歌鉴赏
锦瑟(李商隐七言律诗)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1]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2] 锦瑟
锦瑟(1)无端(2)五十弦(3),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4),望帝春心托杜鹃(5)
第6篇:李商隐锦瑟鉴赏
李商隐锦瑟鉴赏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
第7篇:李商隐《锦瑟》古诗鉴赏
李商隐《锦瑟》古诗鉴赏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