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醉廊桥诗歌
醉廊桥诗歌
红烛微燃,
光晕悠悠发散,
你我四目相对,无言。
举起酒杯,轻呡一口白兰地,
旧梦,浮现。
厨房里,收音机辗转不眠。
你,粉裙散落,秀发飘扬。
我,满怀激动,一蹴而就。
缠绵……
中年知音,携手为伴。
廊桥写意,尽情畅谈。
游走在相框中的'美好,
穿梭在镜头前的暖暖。
每每此时,总是——
淡淡黄昏,勾勒极致容颜,
也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却难耐世俗层层阻拦。
责任面前,你无法推脱。
纵然不舍,也要抉择。
又念
四日家常便饭,
四日激情不断。
四日谱写一出旷世奇恋。
如今仅剩分别,泪涌如泉。
恐 情不自禁 转头擦肩。
愿 造化弄人 时光难返。
逃离之中,
心中蠢蠢欲动的是,
思念……
匆匆十年,一台相机,游历天涯。
纵情山水,朝向远方……
所经之地,总幻梦中影;
书信之中,总念旧人甜。
白发苍苍,未得上帝眷恋,
再有消息,
已是一封书信、一张照片
一把骨灰,撒廊桥间……
闻言,心颤。
不日与君同伴,
生不为眷,死便相依。
化作灰尘,长醉廊桥间……
第2篇:廊桥古韵
廊桥古韵
永泰多崇山峻岭,有山则有溪涧,有水就有桥。廊桥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内涵,为外界所瞩目。
就在5月份,福州市有27座廊桥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的文物保护范畴,其中就有永泰的两座古廊桥。说起这廊桥,可能有的观众可能还不太熟悉,廊桥和普通的桥梁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呢?本期节目将为您讲述廊桥的故事。【正文】
自古中国就有“闽中桥梁甲天下”和“闽中桥梁最为巨丽”的说法,福建古桥素以技术精湛、构造独特、规模宏大以及雕刻细腻而闻名中外。福建古桥建筑工艺非常精湛,比如在一些古木拱桥上就采用了罕见的“伸臂木梁加斜撑”技术。有些建造技术,对现代桥梁建设仍有借鉴价值。此外,大部分古桥上的桥头石碑、护栏装饰、楹联绘画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提供帮助。(音乐过渡 留白)【同期声】
白云乡星联村的北山廊桥,用几根全杉木飞架于小溪两岸,为杉木结构的亭桥,始建失考,重修于清朝嘉庆十六年,桥长10.3米,宽3.7米,桥面铺木板,桥上盖凉亭,不用铁钉,全依它自身的强度。此桥飞檐翘角,受力均衡,结构完美。亭中设神位,挂多盏红灯笼。在青山衬托下,显得古风雅韵,非常美观,被称为北山第一亭。然而,这座古廊桥不慎于2008年端午花灯之夜付之一炬。仲春之时全乡便集齐修缮资金,是年重修再竣成。如今,桥边多了一个功德碑,上面刻着捐资人的姓名。这立在桥边的碑,仿佛在诉说着乡里人对这座古廊桥的眷恋情感。
谢老伯说他们当初修桥就秉承着修旧如旧的理念,那么,他们是怎么让遭受火灾的桥恢复原貌的呢?
黄品隆今年已83高龄,他是当年负责修桥的木工师傅。他告诉我们,这桥陪了一代又一代的乡里人,他自己也是从小在桥上玩耍,桥的模样早已印在大家心里,结构、尺寸自然也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同期声】本地话
„„
烟雨蒙蒙时节,廊桥如虹,悬于溪涧,与青山、碧水相互辉映,俨然就是一幅古意盎然的画。桥上设有美人靠,夏天,村里的老人们坐在这里,悠然地乘着凉,听取蛙声一片;冬天,大家围炉聊天,清寒的冬日里多了一丝温暖。廊桥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正因如此,后人们才对这座古廊桥有着尤其深的感情。【同期声】
廊桥中间有个神龛,每个节日或者初一、十五都有祭祀活动。这座廊桥香火一直很旺,那是村里人的精神寄托,折射出乡民们祈盼美好的心理,代表着一种乡土感情。
谢老伯说,2008年修桥之后,他们只改动了一个地方,就是将桥上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改为水泥堆砌,这是为了防止火灾这类的事件再次发生。
(音乐过渡 留白)
与白云乡星联村的廊桥不同,梧桐汤埕村的廊桥显得有些“老态龙钟”。
桥亭是汤埕村的一个地名,也是一座廊桥。据村里老人介绍,这座廊桥为“菜篮公”亲手所建,如今木板受损严重。木梁廊桥因受木梁长度和承载力的限制,跨度有限,只适合建造于狭窄的溪涧之上。这小小的廊桥在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之后,更是有些风雨飘渺。
穿过廊桥的是当年的交通要道,相当于如今的省道。铺路石被过往行人磨得油光发亮。廊桥周围那几座木房,是当年的店铺和客栈,如今所有房屋早已人去楼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想象昔日的熙来攘往、热闹繁华。【同期声】
(音乐过渡 留白)
桥亭静默无语地横跨于溪涧,绿树掩映,环境清幽。桥两旁有板凳,为路人提供歇脚停担、避暑纳凉和遮风挡雨之便,又可保护桥体以及桥底的木结构不受风雨侵蚀。在它保存善好的时候,村里的人们常在这里观赏风景,悠闲度日。但是,自桥亭衰败之后,便无老人来此休憩,更别说年轻人了。【同期声】
说起桥亭往日的热闹景象,林老伯不免有些遗憾。所幸的是,现在村里的人又开始重视起这座廊桥,希望在各方的努力后,桥亭能恢复过往的神采。
(音乐过渡)
廊桥承载着农耕时代厚重的历史,也承载过太多岁月的沧桑。她曾经迎来送往一代又一代种田人去耕耘播雨,去描绘山川;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都一样默默地迎来送往,轮回重复那安宁与恬淡的岁月。
廊桥这一不可移动的文物,经过千百年的侵蚀,如果不加强保护很可能会从我们这一代人眼前消失。廊桥的保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整体规划,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想只有这样啊,才能将廊桥这一文化遗产世代传承。
第3篇:廊桥画境散文
廊桥画境散文
著名哲学家西美尔曾说,桥梁只是一个手段,一个抵达对岸的手段,人们上桥,是为了走过去,而不是停留在手段上。
而畲乡景宁的廊桥,给我的感觉是,把家族、信仰、民风等安稳的东西都安放在了桥上,手段好像变成了目的。当旅人经过这里,停下来,就好像到了家里,物质的与心灵的。在浙南山区,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相距很远,中途遇到风雨,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于是,人们就把凉亭与桥结合起来,成了廊桥。我可以想象从前那些孤独的旅人,长途跋涉,满脸疲惫,突然看到远远的溪流之上,像彩虹那样的廊桥,会怀着怎样欣喜的心情快步走向它,然后钻进去。
从前的廊桥,虽然经过的大多是孤独的旅人,但大概还是很热闹的,因为经常有祭祀之类的仪式在这里进行。而所有的人,无论乞丐还是官员,都要从桥上经过。来来往往。那时候,廊桥就是山乡畲
第4篇:廊桥楹联五首
廊桥楹联五首
杨凤祥
作
文坛文风若春水,画廊画卷之天风。
清风流水经桥下,闹市广厦隔岸来。
两岸广厦参差林立,一座廊桥独领风姿。
昔日南河荒凉无度,今朝万源繁荣有嘉。
首首诗词述说山川锦绣,幅幅画卷镶满长廊睹目。
凤凰楼四首
杨凤祥 作
山川作伴凤凰楼,风月相知则天帝。
危楼不改古朴色,百花锦簇溢香馨。
一轮明月吐露东方,四时清风拂面凤楼。
一楼矗立,闻名遐尔望长安,二水回环,惊涛起伏注东海。
第5篇:宝鸡廊桥作文
宝鸡廊桥作文
63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宝鸡新的地标式建筑——东岭石鼓山廊桥,将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横跨渭河宝鸡段南北两岸的.东岭石鼓文化廊桥,是西部廊桥文化的精品工程。这是宝鸡市委、市政府重点民心工程之一,由东岭集团(村)出资8000万元,于2009年6月开工援建,历时3年,至2012年国庆前夕建成竣工通行。
该桥构造独特、新颖,桥面以上为双坡长廊、六角亭,桥墩上为双层重檐塔楼,廊、亭、塔楼古朴典雅。桥体装饰诗词歌赋石板、人物浮雕、历史文化地雕及中国历代铜板名画,点缀、凸显宝鸡姜炎、先秦、先周文化和地域文化风韵,同时把宝鸡石鼓、青铜器、佛骨“三宝”融入其中。通过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幸福指数,成为今日新宝鸡又一城市文化名片。这一地标性建筑的落成,不仅能文化辐射“宝鸡新东岭城市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