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
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此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文独具匠心之处。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教学难点:
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2—5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2~5小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特点?
明确:
第2节、面部轮廓平庸粗鄙
第3节、面容表情丑陋可憎
第4节、面部特点毫无特色
第5节、客人来访大失所望
你能说说,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
(“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尊敬、热爱)
二、研读课文第6~9小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听读第6~9小节,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托尔斯泰的眼睛)
2、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目光犀利、感情丰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比喻和夸张)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
1、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语言赏析:
轻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打上星号,有疑问的语句打上问号,全班集体交流,教师适当总结。
四、延伸训练:
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第2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路炜
教材依据:《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同时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正是一篇涵义深刻的文章。
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大量篇幅都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进行了描写,因此,学习本文要重点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而这些描写的唯一目的就是揭示他的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有必要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同时,以本课为例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用肖像描写为主要手段写人物的写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臵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胡髭、长髯、鬈发、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锃亮、甲胄、粲然、盎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臵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3、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
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4、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他作品还有、、、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例如:(幻灯片显示)
须发:
1、浓密的胡须。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3、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4、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的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表情: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长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
目光:黑豹似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有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二)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特点?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他的外貌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显示)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三)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描写了他的外貌?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讨论明确。例如:(幻灯片显示)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四)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小结: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他虽然外表丑陋,但却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中我们知道写一个人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节课我们再看,写一个人可以透过他的外貌看他的内心世界。希望这一点能在写作上给同学一点启示。
第二课时
一、形象分析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虽然外表丑陋,但却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也通过他的眼睛展现出来,我们看课文第二部分哪些句子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我们又从中看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明确。(幻灯片显示)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已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
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作品(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讨论明确。(幻灯片显示托尔斯泰的生平)“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他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简介托尔斯泰及作品,丰富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幻灯片链接)作业一:听托尔斯泰及作品简介,仿照托尔斯泰的其他墓志铭,为他写一条墓志铭。
作业二: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一部小说,写一篇读书笔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第3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酒肆(si4)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
第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共14篇))由网友 “爱哭的毛毛虫”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2、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测测你的预习情况第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北仑区紫石中学 胡俊杰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学课时:3课时
4、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
第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广袤(mào)无垠
犀利(xī)禁锢(gù)滞留(zhì)颔(hàn)首低眉
尴尬(gān gà)黝黑(yǒu)炽热(chì)锃(zâng)亮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第7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4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阅读全文,划出人物描写的句子;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一、导语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