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第六周主题班——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或许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已是司空见惯的,已是熟视无睹了,甚至麻木了。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事里有许多与文明不合拍的东西。其实,文明只差这一点。文明礼仪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古往今来,正是文明促使社会不断进步。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响国家声誉。
学校为我们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环境,为我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个人都应该从心里深深感谢它,爱校如家就是我们爱的回报。
陋习是什么?当你自认为书法、绘画很有天赋时,随手拿起笔在墙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当你自认为垃圾倒哪都一样,反正都是一个地方,于是将垃圾倒在垃圾池外;当你认为某些方式能够在社会上人缘广,于是抽烟、喝酒成为了常交友的方式;当你认为没人看见而懒走几步时,于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习以为常;当你认为很具有吸引力时,那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大声喊叫便能得到关注;当你认为几分钟的时间、剩点饭菜已是无所谓,便插队、铺张浪费来满足自己的习惯;当你认为着装怪异、刻意追逐潮流便能得到他人的崇拜时;甚至发生矛盾时不已人的理性方式而已野蛮方式解决时。这些都是不良行为。殊不知,以上种种做法不仅损坏了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行为习惯,而且玷污了自己的人格,浪费财物。因此,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正蚕食着我们丰富的校园文化,已正污染着我们纯洁的心灵。
为此,我们倡议:培养良好习惯,创建和谐校园,一切从我做起!应该成为人类大脑的精华,应该成为人们思想感情的宝库成为时代良知和智慧的火焰,照亮愚昧和黑暗,驱散迷雾和困惑。学校是我们的一个大家庭,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就足以体现你对这个家的爱。爱是弯一下腰捡起身边的一张废纸,是拿起抹布擦掉墙上的污迹,是擦掉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的印记,是拿起扫帚扫去操场上的灰尘,是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珍惜等等。
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个不文明的举动,会使人们失去对你美好的印象。那就让我们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争做文明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品格。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不文明的终结者;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守望者。少扔一片纸,多创一份美;少一些粗话,多一份友善;少一些浪费,多一份友德。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已行动感召行动,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爱的化身”。做到“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
第2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认识到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做个文明人,并以自己的文明言行来影响周围的人,真正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诗人说:只要文明的绿叶不凋落,欢笑就能常留在我们身边。
亲爱的朋友,你可知道,会心的一笑,一声问候,一个鞠躬,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在记忆中铭刻为永恒。
生活的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副画,而文明就是书中最精彩的一段,画中最美的一笔。
让我们以生活作笔,真情作墨,画出最美丽的风景,抒写一曲生动的文明之歌。文明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文明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文明永远是生活中最明亮的阳光。
或许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已是司空见惯的,已是熟视无睹了,甚至麻木了。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事里有着许多与文明不合拍的东西。文明,就差这一点!
高尚的情操,拒绝的不是温和,而是粗鲁;完善的人格,拒绝的不是高雅,而是庸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将文明发扬光大。因为无论在何处,文明的谈吐都是最清晰的交流。
也许你不经意,随手丢掉一张废纸,但在不经意间你丢掉了一种美德;
也许你不经意,追逐打闹,不守规则,但在不经意间你可能种下一生的悔恨; 也许你不经意,随地吐痰,随口骂人,但在不经意间你的心灵已被污染;
同学们,捡起一张废纸吧,那样你就捡起了一片文明,收藏了一种美丽;消除你口中的脏话吧,那样你就消除了粗野鄙俗,净化了灵魂和心田。
一滴水是渺小的,但无数滴水却能汇成无边的大海。
一个人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都高举起文明旗帜的话,就能让文明的新风吹遍神州大地。
请大家从每一个“小小的我”做起吧,因为社会就象是一片海洋,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汇聚成海洋的小小水滴。
文明,一个简简单单的词,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做文明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不断舍弃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
做文明的人是自己的行为对生活中一些最伟大的词汇做了简洁明了的注释:友爱、和睦、团结„„
是文明融化人们内心坚冰炽烈的怒火;是文明化解了芝麻绿豆引起的纷扰;是文明换来了静美怡人的生活。
让世界多一些微笑,少一点冷淡;多一份安宁,少一点纷扰。让文明的暖风吹遍神州大地,化解情感上的隔膜与冰霜。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 做人之道歌》
做人要有博大胸襟,遇事不要争强好胜,吃点小亏没有关系,出口伤人野蛮行径。
斤斤计较寡义薄情,偷奸耍滑有损自尊,学会宽容善待一切,得饶人处且要饶人。
对待弱者同情怜悯,见到长辈礼貌尊敬,面对他人友好坦诚,投身社会奉献热情。
做人需要修身养性,亦步亦趋心态端正,受点委屈毫不在意,切莫出卖人格良心。
懂得忍让乐于助人,贪小便宜引火烧身,交通规则严格遵守,良好习惯自然养成。
乘车不把座位来争,方便尽量留给别人,公共场所要讲公德,言谈举止体现文明。
做人必须磊落光明,表里如一受人尊敬,丑陋现象主动制止,封建迷信不能当真。
见义勇为爱憎分明,冷眼旁观麻木无情,赈灾解困大施爱心,礼义廉耻旗帜鲜明。
夫妻和睦相敬如宾,邻里相处如同亲人,生活俭朴育儿有方,家庭幸福万事顺心。
1.与同学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同学之间朝夕相处,难免出现某些冲突。例如不小心损坏别人的物品,突然被飞来的足球打破了眼镜,怀疑某某说自己的坏话,怀疑自己的物品被谁偷走了,无意中伤害了某位同学
案例:周某与徐某都是来自安徽东至县农村的高二学生,两人同住一个寝室,本来要好的他们却因一件很小的事情大打出手,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一天晚上,周某因洗毛巾向睡在上铺的同学石某借肥皂,这时,同寝室的徐某让石某不要借给周某,因为这事周某和徐某吵了起来。争吵中徐某用梳子砸了周某的面部,并且发生扭打。在扭打中,徐某将周某脖子原有的伤口弄破。气急之下,周某拿起水果刀,要求徐某带他到医院包扎伤口,但遭到拒绝。周某恼怒不已,便向徐某的胸口捅了一刀,导致徐某心脏破裂,抢救无效死亡。
暗自哭泣,羞辱,殴打,或者召集朋友为自己“报仇”?这些都不可取。处理不当,不但无法缓解冲突,反而还会导致冲突缓解;而不当的方法则像一团“火”,它可使冲突升温。同学们要记住:同学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同学之间发生的冲突,只不过是唇齿之间、手足之间偶尔发生的摩擦而已,所以,我们应该友善相处,以仁爱之心待人,以良好的心态和方法来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温馨。
2.遇到敲诈勒索,该怎么办?
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事件在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犯罪者在进行敲诈勒索时经常使用一些威胁或要挟性的语言,迫使对方交出财物。如果遇到他人的敲诈勒索,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他人的敲诈勒索,我们应该与罪犯进行坚决的斗争。一般地说敲诈勒索的犯罪分子并不可怕,他们不敢危害被敲诈人的生命安全,而主要目的是获取钱财。因此,只要我们强一分,罪犯就弱一分。只要敢于斗争,并取得公安人员的协助,侵害是可以被战胜的。当遭到敲诈勒索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1)、立即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
(2)、不答应对方的要求。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安全的保护,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坏人才不敢威胁侵害你。如果屈服于对方,轻易得手的灰狼会永远盯上你这只肥羊。某校一名学生遭到外校生勒索后,不敢声张,拿了奶奶给自己的1千元压岁钱乖乖交上去,结果到警方破案时,他已经被敲诈走了近4千元钱!
(3)、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
相信同学们已经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公民、好学生,那么,让我们拿出勇气,庄重地许下诺言!身为城东中学一名学生,相信我们今天的承诺,会成为我们终生的追求!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为祖国增光,为城中添彩!
第3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班会
六年级三班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准备:
布置排练有关文明行为方面的节目.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改革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年。现在我宣布“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乙:首先,我们来看在校园内出现的几个现象:
1、早上在校园内总能看见好多废纸,瓜果皮、食品袋儿等随意丢在路上,让人看
第4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文明。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就是:只是品格质朴,而不注意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光注意礼节仪表,却缺乏质朴的品格,就显得虚浮。只有礼节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相结合,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说到礼仪,我听过这么一则故事:北京某公司高薪招聘,引来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竞相角逐,经过一系列的挑选,剩下五人,接受最后面试。这些人都已过五关斩六将,以为最后的面试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无甚要紧。于是他们都满怀信心地走进经理办公室,这时,经理说,不好意思,年轻人,我有点事要暂时出去二十分钟,你们能等我吗?五人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可以。经理出去了,在办公室里无聊等待
第5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
走向文明
朱建初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想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了楼。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
第6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汉阴县酒店九年制学校
“告别陋习走近文明”活动方案
思想指导:
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建设文明、整洁家园。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做出应有贡献。
活动目的: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地调查、发现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号召全校同学践行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辱”,向不文明现象说“不”,从自己做起,以文明之行,争文明标兵,创文明集体。并在群体间开展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通过小手牵大手,用自身的努力感染周围的大人,把文明带进千家万户。在全社会中宣传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要求和做法,彻底告别陈规
第7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高一(7)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好孩子,并为学校的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活动形式:朗诵、聆听文明歌 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自我总结、合唱歌曲、集体宣誓、演讲等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因此,学习礼仪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讲文明,那么,我们就会显得很有修养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每个人都能增强文明素质,为我们的班级、校园,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朗诵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蝴蝶,走进
第8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好孩子,并为学校的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二.活动时间、地点、对象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时间:2012-10-23(周六)
活动对象:**中学初一**班的师生
三.活动形式:小品表演、组内讨论、自我总结、集体宣誓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讲解: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这个班会,我们的主题是《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在校园中可以看到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这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为此,我们的同学精心准备了小品表演,大家鼓掌
第9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也是学校的“名片”和资本,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开学以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下,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我们自身还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很多陋习需要摒弃:如有的图省事方便,乱扔纸屑、包装袋、矿泉水瓶,乱倒垃圾,有的吃口香糖、在课桌上、在宿舍里乱贴乱画、自行车乱停乱放,有的张口污言秽语,同学之间拳脚相加,有的爬围墙栏杆,桌凳、开关、玻璃时有破坏,课间高声喧哗、同学间拉帮结火、抽烟、随意玩弄手机等等。这些现象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事实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日常生活中这些种种不和谐音
第10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乳山市崖子初中 王黎辉
一、案例背景及课题的确立:
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国外有的厕所里面的墙上贴着条幅:“有完请冲洗”。这句话是用中文写的。他们不用英文,有用日文,有用德文,偏偏就用中文。因为在这些国家看来,中国人是最不讲卫生的、是行为习惯最差的。看完感触颇深,为此还特意找到若干相关文章,在班上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当时想法很简单,只是一种警示,希望学生引以为戒。今年“
十、一”长假,闲坐家中,从电视、网络上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迈出家门、走出国门去旅游,这已成为国人的一种休闲选择。然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在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扎堆吵闹;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