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守住自己的根作文
守住自己的根作文
走在田间地头,本想见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亦或是那翠绿的秧苗奈何映入眼帘的却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曾几何时,农民对土地顶礼膜拜,又曾几何时,农民却置自己的根于不顾。身旁的老人说:“他们都出去了。”是啊,他们都出去了。他们出去打工,为的是过上个好生活,可却不想迎接他们的却是他人目光中的不屑与待遇的不公。纵使再努力流血流汗,失去了自己生存之根,赚再多的钱,也无法补上那空虚的心灵。
人要守住自己的根啊。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根,回想几十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钱学森不畏美国的阻挠,毅然回国。这份执着便是他那深入华夏大地的根啊。然而当今,祖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大批的人却侨居海外,刚毕业的大学生急着出国,为的是那“更好”的就业环境,企业家们急着出国,为的是那“更多”的发展契机,而完全将祖国抛之脑后。他们这样,赚再多的钱,也充实不了那空洞的躯壳,住再好的房子,也安置不了那流浪的心灵。树有根,让它在风雨中不动如山,倘若它那深入地下的根没了,它便成了一块朽木。人有根,让他在沉浮中泰然自若,倘若他那支持精神的.根没了,他便成了行尸走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流淌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以及感情。成就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成就了文天祥“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举;成就了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成就了《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然而这鼓舞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文化如今却遭受着冲击。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维系着文化的传承,当一门语言逐渐消失的时候那与之相关的文化也会逐渐没落。而今汉语的不断弱化,便是一个警钟。中国文字的书写水准已日趋变低。而反观韩,日,却是相当重视此事。
我真是担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华夏文化会随着汉语的弱化而衰弱,接着便是华夏民族的衰落。一个文化当其形态受冲击时,它的内在也难以幸免。最明显的便是传统节日的淡化。如今以不再见那么多的人会在元宵游花灯,清明祭祖坟,端午喝药酒,七夕盼鹊桥,中秋赏明月,重阳插茱萸了。反观是那西方节日却在大行其道,情人节送玫瑰,感恩节吃火鸡,圣诞节挂袜子。忙的事不亦乐乎。在节日落寞之时,韩国却抢先注册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端午节端午,大肆叫嚣这这是他们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的“信”,“孝”,“仁”却在逐渐消失。商家的唯利是图,缺乏诚信,引起了一系列的诚信危机;子女缺乏孝心,不关心父母,便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做人处事缺乏仁义,凡是不顺便大打出手,引起社会动荡,这些都是文化淡化所带来的恶果。
只有守住文化之根,才能让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进,而不至于被黄沙给掩埋。守住自己的根,让人生得以提高,守住民族的根,让民族得以进步。
第2篇:把根守住美文
把根守住美文
2019年3月4号清晨,我们一行12人去滨州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久闻这位教育大家其名,也曾拜读过他的几部专著。一度默默的崇拜他。同时,他还是我们邢校长非常欣赏的教育家之一。平时言谈中,时常把魏老师的的思想言论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因此,对这次学习我们都充满期待。
九点,会议正式开始,当瘦削、精干的魏老师一路小跑上台,我竟不敢猜测他的年龄。先是一个深鞠躬,然后面带微笑,如叙家常般,款款道来。他先从《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他反复强调,守住根本,不折腾。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对于这句话,词典上这样解释“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直到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很多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办事才能办好。遵循规律,更要守住根本。
报告中,魏老师再三强调守住传统的经典。脚踏实地、点点滴滴,做好该做好的事。坚守自己的优点。特别是他非常诚恳请求老师们一定要找一张纸,罗列出自己的二十条优点,夹到日记本的扉页。时常拿出来看看。听到这里,我随即盘点自己的优点“善良、乐观、敬业……”到第五条时,我竟然有些汗颜,原来自己的优点少之又少。魏老师这个举措旨在培植大家自信,豁达、幸福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每天带着这种正能量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他的幸福指数会很高。同时,他还建议大家,每上完一堂课,都要写一句话,给自己的课找优点。哪怕是一堂失败的课,也要找出其中一个细节的亮点。从“骨头里面挑出鸡蛋。”我在想,假如每节课都能认真反思,这些优点是在不足中过滤、挑选出来的。对比之中,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找出优点之时的喜悦吧?
魏老师强调大家找出优点更要守住优点。个人偏私的认为,守住优点,是否就是守住了根本呢?魏老师讲和他学生守住了“每天一条格言、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做100个俯卧撑……”以及他个人坚持写日记,当我听到他写了“69”个日记本时,内心是非常震撼的。那摞厚厚的日记本,拔高的不只是纸张的厚度,更是一个专家智慧的积累和储存吧。
魏老师对待工作常说的就是像“玩”一样,轻松自然,乐在其中。在讲他和学生的故事时那幸福的笑脸、自豪的表情深深感染了我。班级管理理念“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每届学生心中都能落地生根。班级成立的“法庭、银行、公安局……”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成功的、感人的故事。尤其是对待待优生,那种不抛弃、不放弃,努力挖掘闪光点的精神给我带来启示。让他掌握能力范围的知识,也就是达到能够企及的高度。当学生犯错时,不写检讨写说明书,自习课随意说话,要写接力说明书等,这些智慧的做法,是否能运用到我的班级管理中来呢?很值得反思和借鉴。
魏老师的报告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给了我无声地滋润和洗涤。让我看到了大家原来如此谦逊平和;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和幸福;我还有那么大的需要探索和求知的空间。就让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吧。
第3篇:把根守住美文
把根守住美文(共10篇)由网友 “吧唧吧唧吧唧”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把根守住美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把根守住的美文
把根守住的美文
3月4号清晨,我们一行12人去滨州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久闻这位教育大家其名,也曾拜读过他的几部专著。一度默默的崇拜他。同时,他还是我们邢校长非常欣赏的教育家之一。平时言谈中,时常把魏老师的的思想言论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因此,对这次学习我们都充满期待。
九点,会议正式开始,当瘦削、精干的魏老师一路小跑上台,我竟不敢猜测他的年龄。先是一个深鞠躬,然后面带微笑,如叙家常般,款款道来。他先从《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他反复强调,守住根本,不折腾。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对于这句话,
第4篇:守住生命的根诗歌
守住生命的根诗歌
我要用多大的纸和笔,把二十年的光阴搬运
美丽的格桑花,在我的身体上
留下永恒的胎记。用生命的`根,给我命名
用光芒触摸,滚烫如初
在生命最契合灵魂的地方,如此殷红
一小撮的记忆,足以让我熬过一个长夜
格桑花的洁白,将所有的美好,凝聚
生命的根,让一个个文字,都变得
厚重,有温度。让漂泊靠岸,有了避风港
在夜的尽头,孤独被风干
无知的肆意挥霍,让清澈干净的瞳孔
干涸。再也看不到色彩的斑斓
生命的根,屈身于这俗世的种种喧嚣
一路风雨,解读不出这背后的秘密和心酸
炊烟,就着最后一缕留恋的如血残阳
坠落在时光的转角,没有人听见那哀伤
虚无的夜,开始了等待的漫长
卸下伪装,用柔软安抚悲凉
拾捡一枚落叶,触摸熟悉的纹路
找到与自己灵魂相契合的地方,唤醒沉睡的心跳
让生命的根,随着沸腾的血液,静静流淌
第5篇: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当代识字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借鉴文字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继续前进,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各种识字方法纷纷出台。可是,方法的多样性并没有达到有效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作用,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免令我们这些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感到失落和彷徨。如果要想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就必须痛下决心改革语文识字教学,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根”的失落
一个世纪以来,一些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所谓专家,习惯于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他们动不动就要去废这废那的,使国人陷入简单的非理性的存废之争,而不能静下心去研究和解决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对待汉字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
第6篇: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前不久,全国高校200多位英语教师云集上海,批阅26万专业英语四级卷。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四问:一问屈原的性别?回答非男即女;二问:屈原生活的年代?答东周西汉的,南唐北宋的,淸末民初的,花样繁多;三问:屈原之死?答被国王一刀砍了脑袋的,被皇帝绑上绞刑架的,答失足落水的有之。四问:投粽之意?相对集中:因为粽子是屈原的最爱,屈原托梦给朋友,说他馋粽子了,而水晶宫里只有海鲜的段子......四个题答错了近一半。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