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全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8 07:14: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诗经 静女

诗经 静女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文静姑娘长得美,约我相会在城角。故意躲着不出来,我抓耳搔头打转转儿。

文静姑娘长得俊,赠我信物红管笛。管笛红色放光彩,让我心中好欢喜。

放牧回来赠我茅,茅草好看又奇巧。不是茅草本身美,只因美人送我的。

【内容分析】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淇县以北至汤阴县一带)境内流行于民间的一首歌谣。它作于卫宣公时代。对于这首诗的题义说法历来不一,“—说:这是讥刺卫宣公好色,偷娶子妇。—说:是淫奔期会的诗。”(《诗

经译注》卷二,第3l页,中国书店版)这两种解释看来都不可取,前者实为牵强附会,后者实为封建思想之偏见。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

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静女》是以—个男青年的口吻,倾诉他赴情人约会的情景,诗中刻画了他见到女子前后的不同心情,表现了他们甜蜜美好的爱情生活。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句句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字字流露出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满足的热恋之中。

第一章,描写约会情景,表现静女性格。开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概括了姑娘的美。一个“静”字,点出她文静大方的内在气质:一个“姝”字,点出她漂亮的外貌:“城隅”,既点出幽僻合适的约会地点,又透露出姑娘大胆心细、聪明过人的心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是约会过程中最精彩动人的情节。—个“爱”(通“”,隐藏之意)字,用得极有神韵,写出了姑娘调皮逗乐的情景。她本来比小伙子来得早,但却躲藏在—边,偷偷地观察来赴约的小伙子有何表现;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此时这复杂而焦虑的心情可以想象,使得约会的情节跌宕起伏,气氛既活泼愉快,又幽默风趣,颇带戏剧色彩。此时姑娘天真活泼、聪明调皮的特征也因此而得以丰富和补充。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无限深情。

第二章,写相见时赠物,借赞赠物,含蓄地抒发对静女的爱恋之情。这一个“说”(悦)字,内涵丰富,在热恋的情人看来,对方赠送的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么,“女美”两字也就—语双关了。这完全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痴情。

第三章,回忆两人初恋时的.情景和心情。“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两句,点出他与姑娘初恋的经过,前句叙事,后句谈心情。一个“自”字,点明他两人的恋爱始于那一次她从郊外放牧回来时,她送给他放牧时采摘的白茅草,当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立刻悟出这不是—根普通的白茅草,而是信物,是姑娘送给他的一片爱心。因而这茅草的价值得到升华,变得是那样的美丽而别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谈感慨,发议论:归根结底,不是白茅草美,而是赠茅草的人美。这直抒胸臆的一笔,不仅巧妙地点题,而且有力地突出了他爱姑娘的主旨。这—章总共17个字,就用了三个“美”字,不但不嫌重复累赘,反倒使感情的浓度和深度得到增强,达到纡曲回环的艺术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多情、纯真和坦率的性格特征。从联想中也流露出男青年对姑娘早有爱恋的深情。

综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

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名言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第2篇: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静女》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赏析: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第3篇:《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诗经》中的静女全诗写的是什么呢?大家要如何进行赏析?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欣赏】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

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

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

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

【解说】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诗经静女全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静女全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