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咏史诗句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6 07:14: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李商隐咏史诗句

李商隐咏史诗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李商隐《忆梅》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 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 李商隐《风雨》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 李商隐《隋宫》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 李商隐《筹笔驿》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 李商隐《无题二首》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 李商隐《隋宫 》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 李商隐《安定城楼》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 李商隐《流莺》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 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 李商隐《富平少侯》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 李商隐《茂陵》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 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第2篇:李商隐咏史

李商隐咏史

【作品介绍】

《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古诗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就是出自《咏史》这首诗。

【原文】

咏史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

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苍梧,山名,即九疑山。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赏析】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纵观历史上贤明的国家,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辆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大乱。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3篇:《咏史》李商隐鉴赏

《咏史》李商隐鉴赏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画,表达了诗人无穷的感慨与讽刺意味。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⑴,一片降旗百尺竿⑵。

三百年间同晓梦⑶,钟山何处有龙盘⑷?

【注释】

⑴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埭(dài),水闸,土坝。“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⑵“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百尺竿,高的旗竿。

⑶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⑷钟山:金陵紫金山。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李商隐咏史诗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商隐咏史诗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