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的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5 07:13: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幼儿园需不需要教幼儿阅读以及如何教?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现在,早期阅读在幼儿园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因为早期阅读不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学业陈能够就打基础。吴放老师也认为,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孩子得益就越大,将来的收获也就越显著。

关于阅读,美国国家阅读研究所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一个从文字引申意义的复杂过程。它包含了一下所有的方面:(1)把文字与相应的语音练习起来的能力;(2)解读新词汇的能力;(3)流畅地阅读的能力;(4)掌握足够的信息与词汇的能力;(5)掌握通过文字建构意义的有效技能,以及(6)发展并保持阅读动机。

其实对幼儿来说,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就这点,我们应从兴趣开始培养,让这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不可或缺的,从而培养其爱读书的好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真正认识的字并不多,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幼儿认识多少字,能读懂这个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重要的还是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教给他们如何读,培养的是一种好的习惯。比如说,读书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进行,书要一页一页从前往后翻;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习惯、方法都应从孩子上小班时就开始培养。

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能忽略的,教师在这一块也应该重视起来,不要一味让孩子懂得什么,知道什么,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一种兴趣,一种阅读的好习惯。

幼儿园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比较乏味的。从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幼儿对学数学的兴趣并不高,而且也较难掌握,长期以往,孩子间的差距就拉大了。

其实,数学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与数字或算术有关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对幼儿来说,数学知识存在于他们身边的事事处处,而他们从事的各种游戏活动中也都会包含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

在美国教育中,幼儿就是通过游戏,通过动手在探究和发现自己生活中事物的共性、特性、逻辑性已经可转换性。比如让幼儿学习长度测量,教师不仅仅用叉子作为测量工具,而是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具体,与他们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更加有趣的方法,用空的可口可乐罐来测量,通过这个活动,并通过这个活动的延伸(如使用积木、铅笔等工具来测量),幼儿便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涵盖着数学的内容。幼儿园的桌子有方的,但也有圆的;积木是三角形的,有红色的、蓝色的,很多不同的颜色;有的小朋友高一点,有的小朋友矮一点……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的,空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进行随机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没有了上课的压力,也就学得更开心,记得更牢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从教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身边幼儿常接触的事物以及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生活的意义。

第2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我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一书,收获颇多。书中,吴放老师她以一种闲谈的方式,谈到了很多方面,提到了幼儿园工作中切切实实的问题和她的处理方式,细细读来,每一封都非常的精彩,书中,她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教会我们更多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提高应对能力。作为一线的教师,从她的文字的阐述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在第一封信中,出现的主人公是乔嘉,她是个害羞又有些神经质的小女孩,不过,她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和常规。在幼儿园里她最喜欢美工活动和动手游戏,当同伴们用彩色水笔画画时,她却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用力地剁,使水彩在纸上四处溅开来,当同伴们用各式各样的橡皮章印画时,她却蘸着各种油泥做起来指纹画,每当妈妈来接她时,她每次扮演各种小动物,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不管她当什么,她妈妈都会和她一起扮演。从乔嘉和她妈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爱心和宽容,当乔嘉明显地表现出和和同伴不同的行为时,妈妈没有遏制孩子的言行举止,而是为乔嘉提供了一种自由创造和想象的空间,如果她不参与孩子的创造过程,而要求孩子按照和同伴一样的发展来发展,那么,我们就看不到吴放老师笔下灵动的乔嘉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创造潜力,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强调按规则来做事,常常会忽略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来任其发展。吴放老师教会我们“透过孩子眼里的万花筒来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幅作品,甚至每一句话,都为我们标示了一个五颜六色,富于想象的美好世界”。在第7封信中,吴放老师谈到了幼儿园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于我当前所加入的阅读课题想关联,从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阅读,前提是要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都说“习惯成自然”,当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孩子就会主动地读,并真正地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现在正是大班上学期,在幼小衔接方面,我们让孩子学习这样来看书:

1、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孩子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2、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孩子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吴放老师的每一封信都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那种朴质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行,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我读起来比较轻松,百读不厌,也让我深受启发,感触极深。

《和孩子一起跳舞》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书,读来可谓受益匪浅,可以说每一封信都蕴涵着不同的教育价值,都值得我们幼儿教师去借鉴和反思。

第3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朱晓岚

寒假里读了吴放著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书中从儿童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教师发展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纪录了作者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观而又生动的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击在我心灵深处,使我感触非常深,我想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吧。

虽然作者远在美国,虽然中美两国的国情、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与教学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都有一个聚集点——孩子的教育,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在工作着。

《行为管理篇》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允许孩子们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你班上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平时常会犯一些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会犯一些小错误。”让我想到我班也有一个幼儿正是文中所讲的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学者吴放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撰写的,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从儿童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教师发展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纪录了作者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观而又生动的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击在我心灵深处,处处流露出作者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善于倾听与理解儿童;具有敏锐的专业的眼光,仔细观察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过环境的创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这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既有精深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用心去学习与效仿的。

《行为管理篇》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允许孩子们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你班上有这样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确实是一本好书得到了共鸣,因为书中的一个个案例给予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和启发太多太多,尤其是新教师。

通过品读、反思、感悟的过程,相信老师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太多了,可谓浩如烟海,在如今各种多元化的阅读文库中,每个教师在谈起他们最喜爱的图书时,无不带有深厚的感情和受益匪浅的感慨。我自从有幸拜读了吴放博士写的《和

孩子一起跳舞》真是收益颇多,感慨也颇深。

《和孩子一起跳舞》该书中从童心篇、课程篇、教学篇、教师发展篇、行为管理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记录了作者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击在我的心灵深处,使我感触非常深,我想,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有同我一样的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1

《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比较高深的理论内容联系实际,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并且通过真实的案例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生动的例子让我对此书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每一篇文章中,作者都流露出了快乐又真实的心情,在她看来,和孩子相处是那样的简单、自然。

大自然给人一种无尽的力量,成人喜欢大自然,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喜欢聆听清脆的鸟叫声,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就是一个大课堂。书中第41封信中也说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幼儿园需不需要教幼儿阅读以及如何教?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现在,早期阅读在幼儿园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因为早期阅读不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学业陈能够就打基础。吴放老师也认为,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孩子得益就越大,将来的收获也就越显著。

关于阅读,美国国家阅读研究所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一个从文字引申意义的复杂过程。它包含了一下所有的方面:(1)把文字与相应的语音练习起来的能力;(2)解读新词汇的能力;(3)流畅地阅读的能力;(4)掌握足够的信息与词汇的能力;(5)掌握通过文字建构意义的有效技能,以及(6)发展并保持阅读动机。

其实对幼儿来说,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就这点,我们应从兴趣开始培养,让这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不可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和孩子一起跳舞》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孩子一起跳舞》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