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美文赏析故乡那个人
美文赏析故乡那个人
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时光正静静地真切地走过。灶火已经点燃,炊烟正袅袅升起、飘荡,氤氲着一天的第一个梦。风箱正在一推一拉中呼呼作响,火苗便一下子更欢快地跳跃,然后从锅里飘出阵阵熟悉的诱人的香气。对故乡的记忆似乎永远停留在这样的清晨,那个人正在厨房里忙碌,即使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也会有汗珠爬上他满是皱纹的额头,黑框眼镜上弥漫着一层白雾。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围坐在矮桌前,用竹筷敲打着空碗,叫嚷着要吃饭,即使大人曾多次告诫我们敲碗是叫花子的行为,我们也置若罔闻,继续胡闹。在疯闹声中,菜被一一端上了饭桌,菜色每天几乎差不多——一碗臊子肉,一碗油辣子,一大锅切好的膜片,一碟凉拌菜,最后就是压轴的臊子面,面上还漂着一层红油,正冒着腾腾的热气,闻得我们食欲大增,便只顾大快朵颐。吃完一碗接着又吃下一碗,吃剩的汤会倒回锅中,继续熬煮,汤在这样反复舀起又倒回的过程中越发香浓,亲情也像这样越熬越深。在我们吃得差不多前,爷爷是不会上桌的,依旧在厨房张罗着,忙着添菜,忙着用那支长铁勺搅和着锅中的面汤,只有那口老灶默默地陪着他。
臊子面是北方民族特有的食物,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然而做得最好的当数爷爷。臊子面的精髓就是臊子,将整块肉切成小块儿放到锅里配合各种材料熬炖,做好后经北方特有的寒冷一冻,冻成了膏状,吃的时候,舀上一大勺放到开水中化开。每次爷爷做好臊排骨,我们都会哄抢着吃,细细啃完骨头上的肉,连手指也会吮得干干净净,那滋味吃过一次后,一辈子都会想着、念着。
在家里很少能碰见爷爷,即便是三伏天的午后,他也只是小憩一会儿便到田里去了。那时家里有十几亩地,全由爷爷一手打理。种的茄子、玉米、土豆、辣椒家里堆得吃不完,就会拿去送人。爸爸曾告诉我原来爷爷就是靠着卖菜的钱供他们读书,总是天还未亮,就挑着菜赶到十几里路远的县城去卖。爷爷现在还是会很早起床,我们想吃烤洋芋的时候,姑姑会带着我们去田里,爷爷正挥舞着锄头,戴着草帽,额头也沁出了汗珠,后背已经湿透。我们在地里一阵乱刨,爷爷便会大声训斥,把我们撵出地里,让我们待在田梗上,自己用手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圆鼓鼓的洋芋便露了出来。这是泥土给爷爷的礼物,而爷爷又何尝不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呢,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我与爷爷算不上亲近,因为我们总像是故乡的客人,匆匆地来,短暂地停留后又匆匆地离开。可对于我们的归来,爷爷总会很早就开始准备,在回家前的几天会一次又一次打电话确认。家门前有两棵槐树,两棵树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巧适合挂一只秋千,这两棵槐树是爷爷的至爱,我们是不敢提出的。可午觉醒来,窗外的槐树间却挂着那只心仪的'秋千。坐在上面,两手抓紧着绳索,轻轻地用劲儿,就荡了起来,越荡越高,好像一下子就能飞到天上去。爷爷的爱像他一样沉默、质朴。
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眼泪突然涌了出来。爷爷确诊食道癌以后,我因为忙于升学,已无暇回到故乡,只能通过爸爸得知爷爷的情况。可是最终我还是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奶奶在爷爷去世后,来到了我们所住的城市。一把大锁,锁住了那个家,锁住了我对故乡所有的念想,锁住了今后多少年的寂寞春秋。只有到了清明,那个飘雨的季节,爸爸才会回到那儿,去爷爷的坟前,清理坟头繁茂的杂草,那个装满回忆的小院也长满了野草,厨房里再也没有那个人忙碌的身影,烟囱里再也不会飘荡起袅袅的炊烟,那口灶也已冰凉,它的舌尖再也不会弹出更有力的火苗,可是他还在,他还在守护着这个家。
我以为我早已剪断了对故乡所有的念想,可每当空气中飘浮着烟火的气息,泥土的清香,布谷鸟的啼叫远远地响起,心就开始隐隐作痛,我的心,有一块地方永远属于故乡,属于那个人。
原来故乡于我,就是风筝的那根线,时时刻刻牵引着我,以免我飞得太远,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2篇:美文赏析:故乡旧事
美文赏析:故乡旧事
我生长在长城脚下一个叫新河的村庄。从一出生,家乡的一切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和小伙伴们在泥土里爬滚,在涝池中戏水,在草滩上追逐……家乡的山水草木、楼台亭阁、名胜古迹见证了我们成长的历史。
雁母墩、小沙河、七里墩、边墙、付家庄子、南城墙、学校后楼(其实我们所见的只是遗迹)、上沟沿、窑坡滩等祖先们叫下名字的地方,成了我们年少时嬉戏的乐园,闹累了,玩累了,我们便索性坐下来,仰望着天空,看白云苍狗,观雄鹰盘旋,心中升起各种古怪的幻想。有时还会在溢彩流金的夕阳下,一起放声大叫,任空旷的山野回荡我们的声音。转眼间,我们又闹成一团,或倒地上,或摔跤,浑身沾满泥土或驴马的粪迹。闻一闻那泥土的味道:有淡淡的草味,有小虫子的气息,也还夹杂着父辈、祖父辈们的汗水味。各种味道酿造在一起,使我们心醉神迷。少年时的饥饿在刹那间无影无踪。
如今,三十几年过去了,由于工作的缘故,我不能再回到那年那月洒满汗水的欢乐园了。但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的旧事:
春天,睡眼惺忪的泥土散发着阵阵幽香,草芽儿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四处张望。春风过后,田野里一派生机,人欢马叫,繁忙的春种开始了。沉闷了一个冬天的牲畜哧溜溜地牵着犁铧,把沉睡的田野犁醒。一股新鲜的泥土味道迅速在田野里升腾、弥漫。这时的我们,放学之后就会拿着留有母亲余温的铁铲,一如母亲般的'走向田野、河沟、崖坝的向阳处挖拉拉,有时能挖一斤多呢!胡乱的洗一下,撒上用妈妈石臼捣碎的粗盐,浇上妈妈手工酿制的陈醋,兄妹几人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那滋味可以说是人间难得几回尝了!
夏天,故乡的夏天其实是从杨柳吐叶开始的。这时乡亲们挽着裤腿、拿着铁锨、锄头,在地里除草、浇水、施肥,感受着夏日阳光的沐浴,火热的太阳照射着大地,田野里散发着亲切、温柔的清香。在儿时的记忆里夏天并不美丽,因为夏天常常是我们挨饿最多的时候,此时的我们将目光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偷摘青杏、采摘艾叶、蒸食榆钱,虽一脸菜色而不乏快乐。特别是过了夏至以后,豆角饱了、青稞上仁了、毛驴上膘了,这时的我们更加活跃了:放学之后,十几个伙伴骑着驴骡放牧,留下一、二个年小的看放牲畜其余的就去偷豆角、掐青稞了。偷豆角是一份艰苦而又危险的差事。那时粮食紧张,当豆角挂枝时队里照例会安排一名老人看护,为了偷食豆角常常在百米之外就爬卧在沟岸之中匍匐前进,手掌、膝盖上磨下的老茧厚厚的一层,即使这样还常常空手而回。倒霉的时候还会被看护豆田的老人毒打。有时我们会跃马扬鞭追逐野兔,那场面可叫壮观:尘烟蔽道、人呼犬吠宛如古代的王公大臣们在狩猎呢!记得有一次我因钻洞捉野兔有功,却最终没有吃到兔肉而流泪呢!每每想起就会从心灵深处涌出对故乡的感激!
秋天,阳光特别明媚,天空瓦蓝瓦蓝。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荡漾,发出诱人的浓香。大人小孩的脸上摇曳着幸福的笑容,饥荒终成过去,温饱就在眼前。乡亲们在弥漫泥土味道的田野里收获着金灿灿的秋天。秋收时节正在我们的暑假期间,那时是没有假期作业的。放牧牲畜、拣拾麦穗、耙挖麦桔、帮助爷爷看护西瓜地是我们必做的暑假作业;烧食豆秧、讨要西瓜在秋天里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无须担惊、无须受怕,这一切在金色的秋天里,在大人们充满收获的喜悦心情里都是默许的。秋天在儿时的印象里是一幅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画面。故乡的秋天啊!洒下了我多少甜蜜的梦想。
冬天,土地在厚厚的雪被下酣睡。是啊,土地也需要休息、积聚营养以便哺育生活在她上面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更重要的是供给人类的衣食住行。眼望辽阔的故乡原野,在苍穹之下朴素而沉静。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呼啸着掠过大地,惊扰着泥土的酣梦。鹅毛般的大雪时常飘飘洒洒,给无垠的大地盖上洁白、松软的棉被。当一场大雪之后,我们的兴奋远远胜过冬日的寒冷,宛如闰土一样在雪地里捕捉麻雀,爷爷的土炉中常常飘出雀肉的奇香。于是我们天天盼望着春节的到来:新年到了,我们就可以看社火、穿新衣、吃糖果,也许还能够得到一、二元的压岁钱呢!希望在冬天的呵护下生长。
第3篇:故乡的秋天美文赏析
故乡的秋天美文赏析
我的故乡黄羊川地处中国丝绸古道河西走廊东端,沟壑纵横,群山环峙,南山是一望无际的云杉林,川里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脉,养育了祖祖辈辈淳朴勤劳耕作的故土人,在那片生我养我热忱的土地上,给了我太多心酸与感动的记忆,故乡秋的萧条赋予了我灵魂的安静……
故乡的秋天,是一个让我无限怀想的季节,往往美的让人心醉。几场秋雨过后,乡村的山谷里总是回荡着薄雾,如浣纱的少女,轻盈而缥缈;听那篱笆门前潺潺的溪流,正与秋风演奏着意蕴深邃的古曲,诉说着历代文墨客对秋的悲怀;庭院里的杨树叶子开始打着卷儿,一片片地凋零在猎猎的西风中,谱写着一段段生命的赞歌……
秋雨连绵,秋雾把整个村庄都笼罩了进来,间或有一两个行人佝偻地背着竹篓彳亍在湿漉漉的石子路上,背影逐渐在雾里消散,模糊在我的视线里。祖父家的屋檐
第4篇:故乡的那个人作文
故乡的那个人作文
明明已经回忆得思绪万千,但却又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事情明明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还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那么记忆犹新。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你的那个诺言,我才会一直深深记住你,你一定要回来哦!
---题记---
每到放寒暑假,我最喜欢和期待的事情就是去乡下。因为,我喜欢那里的人的热情,那里空气的新鲜河水的清澈与及当时年少无知的我对那里未知的事物的好奇。
但真正追溯起原因的话,那也只是其中一个小理由,最重要的是因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抛弃了烦恼开心快乐就够了,而那个地方的人事物恰好可以满足我的愿望。
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龄,我最崇拜的人不是叱咤演艺圈的明星,也不是男孩子们最喜欢的爸爸,而是我的堂哥。
因为他会很贴心的把那只捉过我的盛气凌人的大公鸡关在笼子里。再带我出去玩,他会随手拽一片树叶就吹出一段当
第5篇:美文赏析:月是故乡明
美文赏析:月是故乡明
看着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没有往日的缺憾,是那么的圆,那么的明亮。这才想起,原来今天是中秋。又是中秋了,不知道故乡的月亮是否也这样明朗。不记得有多久,没去过老家了。
还记得以前每次中秋,父母都会带我去老家看外婆,吃吃饭,与一群小伙伴捉捉蚱蜢。日子过的好不滋润,可是现在,我长大了,每次中秋,都有很多作业,也不愿意出去了。每次看见外婆,她都叫我多去一下她那,父母也是如此,只是我懒,不愿意出门,每回去看她的时间也总是只有那一点点。后来,外婆走了,再去那里,却没了往日过节的生气,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原来,外婆过的是这样的日子。
故乡土地上的房屋啊,从原来的杂草过膝变为一座座茅草屋,再从茅草屋变成四合院,从四合院变成高楼大厦……不管怎么变,它都是我的家乡,是我割舍不断的亲情,这里有我早
第6篇:那个人那些事-情感美文
那个人那些事-情感美文
故事开端和大多数脑残偶像剧一样,我们相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但是我的心里是不明媚的,因为那天是高中新生报到。她个子不高不低,一身运动装,白色球鞋,梳一个干净的马尾,并没有及腰,眼睛很大也很漂亮,可惜她是个四眼。并没有初次见她,人群中独自美丽的感触,我想她是独自的,因为那天大家都是一个人,但是我并不否认她长的不错。也没有“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就算多看了,也不止一眼。
她是那种非常温柔的女生,说话时轻声细语,做事情时小心翼翼,但我觉得她内心是非常强大的。就像周迅,像范晓萱,外表柔弱,实则很有主见,我想我就是被她这种表里不一矛盾的气质所吸引,于是在上课时除了望着窗外发呆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盯着她发呆。
她成绩很好,看起来干干净净,说话又文文静静,然后就成了语文课代表。回头想想,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