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4 07:15: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敬老爱亲

甘安强“孝亲敬老”感人事迹

甘安强,是熨斗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家住陕西省石泉县偏僻的瓦子沟村三组。我们全家现有人口2人,爸爸甘定财、妈妈谢飘荣分别于1996年、1998年因疾病而死,于是在2岁时我便成了孤儿。全靠年迈的婆婆抚养,生活特别艰难。婆孙俩以种2亩田地为生,家中每年除养一头猪外再无任何经济来源,家中年人均收入200元以下。如今婆婆年岁已高(生于1937年),体弱多病,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加之患有严重性疯湿关节炎。可以说她命在旦夕,但她还不得不拖着老命肩负着我的生活和上学费用,因此家庭十分困难。但我深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我要做父母的好儿子,婆婆的好孙儿,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在家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我自小跟婆婆生活在一起,由婆婆一手带大。婆婆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精心呵护着,关心着我的冷暖、起居,可我并不象其他孩子那样因宠爱而被惯上坏习惯,而是将婆婆的爱装在了心田。

婆婆为了我抚育成才,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吃尽苦头,备受艰辛,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我看着婆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影,在心里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六月初八,正当人们沉浸暑假的氛围时,不幸的事情又再一次降到了这个历尽沧桑的家庭,我的婆婆终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脑血栓,起初半身不遂,渐渐发展到全身瘫痪。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悲伤与无比的沉重啊!

在婆婆病重住院的55天里,我每天都陪护在婆婆的病床边,精心护理。由于血栓较重,婆婆不能咀嚼食物,只能从鼻孔中把管子插到胃里,依靠鼻饲进食,每次打流食,我都很特别小心的配合医生做好饲食,生怕给敬爱的婆婆造成哪怕一点点的痛苦。婆婆虽然不能讲话,望着孙儿的眼神里,有多么的慈爱,更有无

比的疼惜。在我周到精心的陪护下,婆婆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最后幸而好转。14岁的我面对家庭的不幸,坚持奉养老人。几乎多次被迫辍学,我只好承担起下地种田和全部的家务劳动,我只好乘每周周末独自下地种地种田来维持婆孙俩的生活,通过我的勤劳苦作,我们婆孙俩的口粮达到了自己。上学期间和暑假还要挤出时间到附近打工挣钱以供婆婆看病和自己上学。

在家里我把婆婆对她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因而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由于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一直是婆婆带着我。我每周放学回家就独自下地种地种田,只能乘夜晚认真地做作业,从不让婆婆操心。做完作业还帮婆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洗衣服,扫地,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深夜,一旦听到腰酸背痛、头痛的呻吟,我就拉婆婆在床上坐起来,先给妈妈倒上一杯热茶,再用热毛巾帮婆婆托托头部、腿脚、肩背,然后说说勤奋好学的故事,讲讲笑话给婆婆听,好让婆婆的病情因为有了我的关心而减轻。在学习上,我刻苦勤奋,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婆婆为我的付出,每周周末的夜晚,我总是拖着劳累不堪的身体坚持学习到深夜。在生活中,我一直节衣缩食。我从不幻想着要买新衣服。在学校我从未自己掏钱买过早晚点,一天只吃2.00元钱一餐的早饭午饭,每周节省5元钱好给婆婆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衣服旧了我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学,衣服破了我只好请隔壁三婆补一补再穿。每年婆婆过生日,我都会拿自己在学校节省的钱悄悄地买上一份小礼物,给婆婆一个惊喜。一斤大肉,一俩斤小菜,一盒营养品,让婆婆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幸福当中。

在校是个尊师的好学生

在学校里,我是老师得力的好帮手。管理班级,收发作业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让老师省心了不少。作为一班之长,我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示范带头的好作用,为良好班风、班纪的形成树立了榜样。

清晨,我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领着同学们清扫卫生区;早读课上,老师还没来时,是我领着大家朗读课文;放学时,是她举着牌子护送大家走在放学的路上;学校大扫除时,我总是争着抢着干活,爬上窗户擦玻璃,拿着水壶去洒水,扫教室,排桌椅,倒垃圾,我忙前忙后,忙里忙外,不怕脏,不怕累。在我心里,这是为班级做事,为大家服务,我乐意去做,我总是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每次召开校运动会,是我带领大家赛前刻苦训练,赛时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学校开展经典颂读比赛,我帮助老师组织同学们一遍遍训练,使班上的各项活动都能走在年级的前列,甚至在校级比赛中也获得成绩优异。

我还是个细心爱师的好孩子。记得有一次,班上的杨老师感冒了,上课时嗓子有些沙哑,我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放学后,我悄悄地跑到药房用自己在学校节省的钱买了两盒润喉片。第二天上学时,我把润喉片放在了陈老师办公桌的抽屉里,还附上了一张小纸条:尊敬的杨老师,您给我们上课嗓子都讲哑了,这两盒润喉片可以帮助您保护嗓子,你要记得吃哦!多么稚嫩的语言,多么真诚的爱心啊!当陈老师看到两盒润喉片,读着这温馨的纸条时,感动得泪光闪闪!

教师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带来了礼物送给老师。有的送芬芳的鲜花,有的送精美的贺卡,有的送漂亮的钢笔„„我也早早地做起了准备,我用自己在学校节省的钱给老师买了一个随声讲话筒。因为杨老师自从上次感冒后,嗓子一直很沙哑,每天上课时讲课都很吃力,听着老师沙哑的声音,我在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老师上课时不用很大的力气,但说话的声音有很大,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听见呢?一次,在陪我干爹去集镇买菜时,我听见嘈杂集镇的里有人在大声地叫卖着商品,声音非常清晰,仿佛是喇叭里的广播一样,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摊贩耳朵上戴着一个像话筒一样的东西,腰上别着一个像小盒子。我眼前一亮:要是给杨老师也戴上这东西上课,那杨老师讲课就不用那样辛苦了。于是,我干爹,那个东西叫什么,干爹告诉我那是一种电子产品,叫随声讲,有扩音的作用。我记在了心里,到了下周周六,我一个人上街到卖电子产品的店中买了一个随声讲话筒。在教师节到来之时,我把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了陈老师。从此,陈老师上课再也不用那样费力地大声讲话了,同学们听得也特别清晰。

一年级的学期期末,学校发了学生素质报告册,上面既有老师对学生的寄语,也有家长对孩子假期活动表现的评价,还有学生要填写的自己的话。大部分学生由于年龄小,许多字也不会写,于是就在上面简单地写上一两句,如“我会继续努力的”“我要改正缺点,好好学习”„„。而胡思琪却在素质报告单上这样写到:“老师,您的头上长出了几根白发,您的脸上多出了几条皱纹,那是您为我们操劳的。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的辛勤付出!老师,您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田!老师,您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我们!老师,您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这在全班是绝无仅有的,陈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大力表扬了她,她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内心里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在社会是个有爱心的小公民

在社会上,我又是位诚实守信,富有爱心,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每次乘车,我总是让年大的爷爷奶奶先上车,有时车子拥挤,我就扶着老人找座位,总不忘自己要做一位文明礼貌的少先队员。有时放学的路上,看到老人过马路,我总是搀扶着老人把他们安全地送过马路,自己再回家。

由于老师的教育、家长的关心,我得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六年级时,在学校举行的“我爱我班”演讲比赛中,荣获年级组一等奖,“迎春杯”学习风采展示中,荣获六年级语文学科一等奖,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荣获校“阳光少年”称号。

第2篇:孝亲敬老事迹

他从小就懂得做一个孝亲敬老的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忙。从不给父母添麻烦,在家里经常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自理的好习惯,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澡,洗自己的衣服。雷皓博从小由奶奶带大,对奶奶他有着特别深的感情,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她经常帮姥姥捶背、端水拿药,上下楼总是搀扶着奶奶,提醒慢点走,吃完饭,总是主动洗碗洗锅,经常陪奶奶聊天,说一些趣事逗奶奶开心。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担心他的饮食,他反而劝奶奶安心治病,自己学会了煮饺子、煎鸡蛋,还将自己做的水果沙拉送到医院给奶奶品尝,让奶奶非常欣慰。姥姥姥爷家离得远,他不忘每周打电话问候,节假日回去看望姥姥姥爷。姑姑家的弟弟比他小三岁,他却会处处谦让,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弟弟,尽显兄弟情深。雷皓博不但孝敬自己的长辈,还持之以恒地关爱着身边的其他人。看见小区的爷爷奶奶提着重东西,会主动上前帮忙,在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给老人和抱小孩的阿姨,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誉。责任永记在心,在学校,雷皓博更是一个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的好学生。这就是雷皓博,用亲切的爱心关怀别人,用感恩的孝心体谅别人,用崇高的责任心融化别人,他所做得也许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她身上的凝聚和折射。

第3篇:孝亲敬老事迹

-孝 亲 敬 老 事 迹

-墨菊

墨菊,女,今年40岁,在西部市第九小学工作,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这个人和她的姓名一样普通又平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作为妻子,她做到了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儿媳,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

1994年墨菊与在西部市恩源农场工作的爱人结婚同时也踏进西部市十四中,妻子教师双重责任一肩挑。当时她爱人家由于孩子多,经济条件极不宽裕,我俩微薄的收入要贴补家用,结婚时就没有足够的能力购置自己的住房,听从爱人父母的安排和他们住在一起。爱人在家为长子,下有好几个弟妹,婚前在家是父母最宝贝的小女,兄长最疼爱的小妹,结婚住在婆母家,她却是婆母的长媳,爱人弟妹的长嫂,融入新家庭期间她经历了太多的努力,忍耐和眼泪,最终,她得到婆家人的认可和喜爱,成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者纳村委会“敬老爱亲”事迹

附件三

者纳村委会“敬老爱亲”事迹

曾秀芬,女,1974年8月出生于阿子营镇者纳村,小学文化,1995年与同村青年陶成龙喜结良缘。她的家庭共有五口人,上有73岁高龄的婆婆和74岁的公公在世,下有14岁的女儿在校读书,他和丈夫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丈夫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户,她也只能跟着丈夫辛劳务农。在他们的努力下,建起了120多平米的小平房,全家相处和睦,团结和谐,孝老爱亲,各尽职责,从不言分开,在当今这样的大家庭组合在一起生活真属难能可贵。她深刻体味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乐着。

一、勤劳本分、兢兢业业务农

在者纳这个贫困小村,农民就是靠天吃放,一年的收入全靠烤烟和粮食作物的种植。由于者纳地势特点的原因,80%的田地为山地,曾秀芬家7亩多地全部在山上。者纳的山地出了名的难种,山高坡头,土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敬老爱亲》演讲稿

敬老爱亲

——让孝与你我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孝老爱亲的一些故事。

话从一九九九年的除夕夜说起,春节联欢晚会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它唱出了父母深藏的心事和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使多少父母留下期盼的眼泪。它告诉人们,父母都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和慰籍。子女对自己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也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百善孝为先”,里曾说过:“夫孝,德之本也。”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乌鸦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翻开历史,黄九香温暖草席,花木兰替父从军,元帅陈毅为母亲清洗尿裤......孝老爱亲,佳话流传,天道人伦数不胜数。

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以称为孝。”

孝是传递“道”的载体。子贡,孔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敬老爱亲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敬老爱亲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