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4 07:14: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第2篇: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三、课时分配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 :长廊 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佛香阁 排云殿 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板书 :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职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和 。

(8)师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四、课外拓展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五、教学赏析:

1、《颐和园》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2、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总写

长廊 长、美、奇

颐和园 分写 万寿山 雄伟壮丽

昆明湖 物多景美

总写

第3篇: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个语文教师务必做到心中三有:一有学生;二有《课程标准》;三有课本。对学生和课本要熟悉,烂熟于心。对《标准》的基本原则,应付诸教学实践,微观落实。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每课必看得见,摸得着,能检测。这是笔者设计的根本理念,不敢须臾有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如怨如诉、厌恶、反抗、欺侮、趁其不备、慈爱、凄惨”等词语,理解象声词在本课的作用,赏析“结果,每一只雏鸡的肚子……”等佳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的方法,抓住特点,写出美文。

2.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形象展示母鸡抚养雏鸡的生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优秀21篇)

详尽总结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商业总结?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通过看一些他人的总结,或许我们能够找到写作的灵感。

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就是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其中,使读者有共鸣。“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参考文献,可以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清晰的认识。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严密,避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跳跃和矛盾。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可以为您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