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成语杖头木偶
成语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
常用
zhàng tóu mù ǒu
【成语释义】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感情色彩】
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例句
他只不过是杖头木偶,得抓住幕后黑手才成
英语释义
puppet show in which figurines are manipulated by wooden rods
百科
概述 杖头木偶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就杖头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图中这一杖头木偶头为木质雕刻而成,表面施彩,眼睛能动,造型与戏曲中的人物形象相近,为一丑头形象。两眼夸张突出为两个大圆球,白多黑少,鼻平而阔,两眉倒竖,八字胡须,嘴角下拉,整个
第2篇:成语杖头木偶
成语杖头木偶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杖头木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杖头木偶
常用
zhàng tóu mù ǒu
【成语释义】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感情色彩】
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例句
他只不过是杖头木偶,得抓住幕后黑手才成
英语释义
puppet show in which figurines are manipulated by wooden rods
木偶戏: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
杖头木偶,俗称“三根棒”,是三根木棒操纵。其中一根支撑木偶头部,称为主棒或面棒,耳、眼、鼻、嘴均能闭合张开,眼珠转动,头颈上下左右扭转;另两根棒操纵木偶双手,又称“手桃子”。表演时,演者两手能运用自如、灵活准确地把握手中的各种道具。
木偶戏的音乐在京剧唱腔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地方戏曲和优秀民歌曲调,加以揉和。
建团已有四十年的扬州木偶剧团十分注重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讲究细腻传神,刚柔兼备,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琼花仙子》、《嫦娥奔月》、《三打白骨精》等剧目荣获国家嘉奖。
“小木偶走向世界大舞台”,扬州木偶艺术多次出访日、美、澳、俄、法、意、荷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重大的国际艺术节、文化节的演出活动中,亦获殊荣,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第3篇:杖杜弄麞成语
杖杜弄麞成语
【拼音】zhàng dù nòng zhāng
【典故】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陡曰:‘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又太常少卿姜度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 《旧唐书·李林甫传》
【释义】指人借读别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同韵词】墙里开花墙外香、外感内伤、丁丁当当、混俗和光、拿奸拿双、遗笑大方、字挟风霜、拿贼拿赃、捉奸见双,抓贼见赃、松贞玉刚。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不学无术的李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回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对吏部侍郎韦陡说:‘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一次太常少卿姜度得子,林甫亲手书写:‘闻有弄麞之庆’,客人视之掩口而笑。
第4篇:大杖则走成语解释
大杖则走成语解释
【成语】:大杖则走
【拼音】:dà zhàng zé zǒu
【简拼】:dzzz
【解释】: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示例】:舜之事父,小杖则受,~,非不孝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
【反义词】:小杖则受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挨打
【英文】:be forbearing and concilatory for the filial piety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