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2 07:13: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16年11月29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了《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报告以中国儿童中心2015年在我国八省进行的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我国0-6岁儿童家庭教育和指导服务的现状与需求,并提出改进对策。

出席发布会的有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陈晓霞,八省课题组成员及其他地区代表,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成果发布会由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主持。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介绍了《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0-6岁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家长面临很多困惑和问题,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但是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机构发展、指导内容和从业人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了解我国0-6岁儿童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和需求,中国儿童中心在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山西、四川、内蒙古、甘肃八省市组织了问卷调查。调查以0-6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为调查对象,共计回收问卷36117份。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提出六项对策:第一,加强对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尽快出台对0-6岁儿童父母配套支持政策。第三,重视和加强对祖辈的家庭教育指导。第四,以亲子活动为主开展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第五,积极促进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第六,加强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建设。

山西省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部长牛成林、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李凤兰和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赵珂作为参与课题调查的八省代表进行了发言,分享了参与课题调查的收获,并汇报了本省开展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对报告进行了点评,认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开展家庭教育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发表了讲话,指出中国儿童中心坚持以儿童为主体,致力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近几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发挥在科研和工作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和培训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发布的《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和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和参考,对于实现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邓丽副主席还对今后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提出了三点意见。

最后,中国儿童中心发起了《“助力爱家”——推进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倡议》,发挥中国儿童中心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家庭提供有效的分类指导,与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展。

第2篇: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朱红 09东通信一班0981113

4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活动提出者:电信学院09东通信一班朱红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朱红吴媛媛

社会实践的主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社会实践的时间:2012年1月20日到2012年2月5日

社会实践的地点:宿迁市沭阳县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本人所在村庄(涧东村)村民的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习、行为、安全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现在以涧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4.安全无保障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隐患较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守儿童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走城镇化道路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除了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目前,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这些学校没有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心理等特点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把他们与其他学生同样对待。另外,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得不到改善致使留守儿童有可能接触社会上的“小混混”,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学校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便利的住宿条件;学校不能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抚养人积极沟通,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告知他们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少年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3.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学校,因此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同时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三要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外也可以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4.社会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 挥社会的合力作用。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之中。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学校、社区、村委会可以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让有爱心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使他们减轻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志愿者、“代理家长”等,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开办“农村留守儿童假期学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解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让数亿农民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的高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未来积蓄了充足的力量。为此,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城市的生力力量!

参考文献:

[1]殷世东,朱明山.中国教育学刊[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88-90.[2]周兴旺,李喜.每个父母都能成功[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387—416.[3]汤宜朗,王刚.直言相告:儿童精神健康与调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67-227.

第3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8月23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尖山村

调查人员:喻桂花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20 多 年来,流动农村到城市流动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 70% 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出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人口结构的“386199” 现象,也就是“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 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 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生存现状不容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人文学院10东导游2班汪颖1087140

5主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时间:2011年1月10号—2012年2月10号

地点:丹阳市

参与者:汪颖等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经常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由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是要好的朋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名: 学

院: 班 级:

前言:

此次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为调查人~~~和被调查人部分留守儿童;实践的主题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寒假;地点为泗阳县乡镇。先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摘要: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乡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变家庭贫困现状,走上了进城务工的艰难之路,然而孩子却留在了家乡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共同生活,其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成为一个独特。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原因 对策 建议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