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十几减9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说明:利用教材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问题意识。]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说明: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说明:摆一摆、算一算,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探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说明: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说明:让学生之间互评,有利于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学习方法。]
4.活动小结。
要求: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说明:例题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汇报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听一听、比一比、试一试等活动,主动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要求: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小蚂蚁,戴上头饰,把这些信(卡片上写着算式)送到信箱里去,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们有没有把信送错地方。
12-9=10-9=14-9=
18-9=
11-9=19-9=
16-9=13-9=
17-9=15-9=
在“小小邮递员”的音乐声中,“小蚂蚁”把信送往相应的信箱。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评选“优秀邮递员”。
4.“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比一比、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
[说明: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大家帮忙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个数学故事,并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2篇:十几减9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1)一个一个地减;(2)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的3个合起来;(3)先去掉3个,再去掉6个;(4)想9加几得13;(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优化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请小朋友看屏幕(课件演示:原来有12根小棒,拿走了9根),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说拿小棒的过程,并提出“还剩多少根”的问题。
(2)提问:你能列式并算出还剩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谈话:你能自己摆小棒算一算16-9等于多少吗?
反馈: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让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摆)
(4)还想算十几减9吗?自己想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方块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列式?
再问:怎样计算15-9?
(2)课件出示右边的丝瓜图。
谈话:这道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算法时,适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蚂蚁出题,小朋友算得数”的游戏,好吗?小蚂蚁把方块推到哪个数的下面,就表示用这个方块上面的数减9。谁最先算出得数,就大声地说出来。
(2)课件演示,学生抢答。
(3)谈话:你想出题让别的小朋友算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说十几减9的算式,另一个说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1)课件出示:11-9=、12-9=、……、17-9=、18-9=(排成一竖排)。
(2)提问:你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填写每道题的得数。
(3)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从上往下看,减号前面的数总比前面一题多1,得数也比前面一题多1”,等等。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第3篇:十几减9(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一、理念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十几减9的例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计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探究算法。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将“加、减法”穿插安排,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前面的被减法是10的减法和9加几的学习为学习十几减9作好了知识准备。十几减9又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并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作好迁移准备。另外,教学这部分内容,还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
第4篇:十几减9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
第5篇:十几减9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过程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鹦鹉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走着,走着,正好白云姐姐经过,白云姐姐说:“鹦鹉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鹦鹉弟弟对着天空说:“白云姐姐,今天是马戏团的小丑
第6篇:练习十几减9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