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夜阑作》古诗鉴赏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0 07:18: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钟陵夜阑作》古诗鉴赏

《钟陵夜阑作》古诗鉴赏

钟陵夜阑作

作者: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

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

少卿应识子卿心。

拼音:

zhōng líng fēng xuě yè jiāng shēn ,

zuò duì hán jiāng dú kǔ yín 。

liú luò tiān yá shuí jiàn wèn ,

shǎo qīng yīng shí zǐ qīng xīn 。

翻译:无

赏析:无

个人资料:

韦庄(约836 — 约910),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 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 ,多以伤时 、感旧、离 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 ,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 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 ,与温庭 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 享乐生活及离情别 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 五十五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第2篇:灞陵行送别古诗鉴赏

灞陵行送别古诗鉴赏

灞陵行送别古诗鉴赏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诗鉴赏

灞陵位于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送亲别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与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首句点出送别题旨灞陵、灞水重迭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固然是实写,也象征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拓开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表现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左右顾盼之状。春草萋萋,自不必说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无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似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透露着怀古的情绪了。因此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时代著名诗人。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指朋友南行之途,乃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既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如意,而且隐含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运送过多少前往长安的人,仿佛古道本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然而今日的西京,巍巍紫阙之上,日欲落而浮云生,景象黯淡。

这当然也是写实,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就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暗示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指逸诗《骊驹》,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因此骊歌也就泛指离歌。骊歌之所以愁绝,正因为今夕并非单纯的离别,而是由此触发的更深广的愁思。

诗是送别诗,真正明点离别的'只收尾两句,但全诗紧紧围绕着送别,诗人抒发的感情绵长而深厚。从这首诗的语言节奏和音调,能感受出诗人欲别而不忍别的绵绵情思和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惆怅。诗以两个较短的五言句开头,但灞水流浩浩的后面三字,仿佛临别时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随着这种流浩浩的情感和语势,以下都是七言长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个之字,一方面造成语气的贯注,一方面又在句中将语势稍稍收缓, 不显得过分流走,又与诗人送之而又欲留之的那种感情相契合。诗的一二句之间,有灞陵和灞水相递连;三四句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由于排比和用字的重迭,既相递连,又显得回荡。五六句和七八句的顶针句式更是造成断而复续、回环往复的语气,从而体现了别离时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围绕离别,诗人笔下还展开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古老的西京,绵绵的古道,紫阙落日的浮云,怀忧去国、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迹的前代诗人王粲..由于思绪绵绵,向着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更给人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诗的风格是飘逸的,但飘逸并不等于飘渺空泛,也不等于清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却又都是丰满的。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灞水,以及那无花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

第3篇:《归嵩山作》古诗鉴赏

《归嵩山作》古诗鉴赏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题解

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同年即受人牵连,被贬济州。五年后辞官离开济州,后回长安闲居。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王维已闲居长安五年。这年秋,他先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希求汲引,随即归隐嵩山。一边干谒进取,一边归隐,这也是当时的常例。

句解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带”,围绕。“薄”,草木丛生之地。首句化自陆机《君子有所思行》:“曲池何湛湛,清川带华薄。”清澈的河川围绕着一片草木丛生的长长的沼泽地,归去的车马就从这里缓缓前行了。

诗人写归山,却是从川写起。车马“闲闲”,显出诗人从容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在武昌作》古诗鉴赏

《在武昌作》古诗鉴赏

《在武昌作》是明朝诗人徐祯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武昌洞庭之秋景,烘托一种凄清寂寥的气氛,从而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思念家乡之情与倦于漂泊之意。全诗古澹拙朴,气韵高浑,别具一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武昌作》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武昌作》原文: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注释:

①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

②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

③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④高斋:高敞的书斋。

⑤桑梓(zǐ):《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⑥凄其:寒冷的样子。

⑦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钟陵夜阑作》古诗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钟陵夜阑作》古诗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