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作者:李康如
笔名:李子
《向着明亮那方》是一本童谣书,里面有许多金子般闪闪发光的童谣。你读了,会有一种神秘的、舒适的感觉。《向着明亮那方》的作者是金子美铃,1903年出生,1930去世。她是一位活跃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正如题目所说,她写的诗,都是向着明亮那方的,让人读了,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
我读了这本书,每首诗有每首诗的感觉,每句话有每句话的感觉。就如‚奇怪的事‛,第一句是:‚我奇怪得不得了‛,就这么短短的一句,便可以把你带进书中,不知为什么,你会跟着一起感到奇怪、神秘。‚乌云里落下的雨,却闪着银色的光‛是第二句。这时,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画:窗外,乌云密布,但是那一颗颗小雨滴,闪着亮眼的光芒,把你的屋子照得多亮。那时,你的心情会很舒畅,仿佛就在欣赏雨景一样。
第三句还是‚我奇怪得不得了‛,但第二次读,也不会比第一次枯燥,她会再一次地,把你带到幻想之中。‚吃了绿色的桑树叶,却长出白色的蚕宝宝‛,是第四句。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到:那么小,一点点大的白色蚕宝宝正在那枝头上慢慢蠕动,绿油油的桑树叶,是她们美味的午餐。你甚至可以想到,那边的枝头上,趴着一只小不丁点大的绿色蚕宝宝呢!
第五句也不例外,还是那一句‚我奇怪得不得了‛。可是,当你再一次读她时,又有一种新奇感、期待感,你会想着下一句又是一个怎样奇怪、好玩的问题,你甚至可以自己想到一些。‚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一个人‘啪’地就开了花‛。那‚啪‛字,会不由自主地在你心中响一遍又一遍,好像是过新年大家的爆竹声一样,响亮、清脆。
第七句,无疑,仍是那一句‚我奇怪得不得了‛。但你一定怎么也不想错过,认认真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问谁谁都会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这就是最后一句。读了这句,你会感到心里乐滋滋的,想像到了你问爸爸:‚为什么你的胃口那么大?‛爸爸笑眯眯地说:‚那是当然的啦!‛
嗯,这首诗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读了她,我真想笑,却不知道自己在开心点什么。
这本书,是我想像的天地。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写于2015年1月27日
第2篇:《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篇1: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假期里老师推介我们好书,其中就有向着明亮那方,我把他从书柜里拿了出来。一本崭新的书,书本上有一朵可爱的蒲公英,有一朵带着种子的绒毛开始飞了。似乎是这样,和书名一样,是向着明亮的那方飞去了。我看着看着心也向着明亮的那方飞去。
整本书作者都用孩子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展现一个孩子的纯真。金子美铃的诗虽出自成人之手,却宛若孩童的呓语——那些花园里的孩子们,有的一边奔跑一边放声大笑,有的蹲在地上边玩着泥巴边嘟囔些什么,还有的对着枝头的花儿出神,忽然被不知从哪来的蝴蝶弄得好奇起来,“咦呀呀”地瞪大了眼睛。靠近他们,细听,都是些奇怪的话语:小鲸鱼在大海里唱歌,风儿在摇摆的门外踌躇,火车经过了梦之国,在铁路尽头的塔顶上有一个白得发亮的星星……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在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篇2: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喜欢金玲美子,喜欢她写的《向着明亮那方》,喜欢它的明快简洁,喜欢它的清纯透亮,喜欢它柔弱中透露出的那份执着与顽强。
几天前知道,今年我教三年级。三年级……和我女儿一样活泼可爱天真的年龄,开着粉色花朵的美丽浪漫的年龄,稚气未脱说话娇嗔的年龄。
三年级共有十个班。我会教哪个班呢?我将和哪四十几个小精灵一起走过秋天和冬天,再一起走向春天和夏天呢?他们会喜欢我吗?他们爱学习吗?他们在看书的时候会像我女儿一样“咯咯咯”地笑吗?他们会缠着我让我给他们讲故事吗?在我的课堂上,他们能毫无拘束地表达吗,哪怕他们说话的声音很轻,哪怕他们说的并不很好?下课时,他们会自由地玩耍并相互友好吗?……也许明天,我就能知道班级了。也许明天,我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完美的名字了。
所以今天,现在,在这明亮的灯光下,我要好好想一想,我要先在这里为他们建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快乐的“家”。以后,我、我的孩子们、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将一起走到这里来,添砖的添砖,加瓦的加瓦,粉刷的粉刷,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这个美好的家园。
【篇3: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作文】
一说“希望”我们就想到阳光,想到未来,就会想到那句诗:向着明亮那方……在我看来,向着明亮那方,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每天站在那里的地方。我们这些教师,就像农民在田里种地、工人在工厂做工一样,我们的生命就在明亮的那方里,行走我们的人生:和孩子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
假期中,为了寻找班级孩子们下学期的课外阅读书,找寻了很多,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从三年级起就带领我们班的孩子诵读儿童诗,仿写儿童诗,书写儿童诗……和诗歌结下了“友谊”。读着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又让我沉浸在诗歌、童谣的旋律中,是那么美,那么幸福……
金子美铃的诗虽出自成人之手,却宛若孩童的呓语——那些花园里的孩子们,有的一边奔跑一边放声大笑,有的蹲在地上边玩着泥巴边嘟囔些什么,还有的对着枝头的花儿出神,忽然被不知从哪来的蝴蝶弄得好奇起来,“咦呀呀”地瞪大了眼睛。靠近他们,细听,都是些奇怪的话语:小鲸鱼在大海里唱歌,风儿在摇摆的门外踌躇,火车经过了梦之国,在铁路尽头的塔顶上有一个白得发亮的星星……日本评论家说;“金子小姐有作为童谣作家最可贵的素质——想象力之飞跃。这一点是别人难于模仿的。”飞跃,这算是一种赞美吧!
她的诗中藏着魔法,就像在画蜡笔画的时候,随心地拿起一支笔涂抹,于是草变成了蓝色,榛果变成了白色,天空绿油油的,浪花把头发染成了黄色……每一种被我们看惯的东西,好像都变了模样。使我们错愕的那些独特面孔,分明就是从睡梦中醒来后告诉人们,有种生命的气息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让它们会笑,会悲伤,会挤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看闹剧,也会独自在暗处冥想生命的离去。这一首首童谣,是关乎自然的歌,是蚕宝宝在桑叶上摩挲时的琴声,是螳螂敲打树木时的鼓点儿,是纺织娘在管笛里吹奏出的旋律。
《向着明亮那方》,简约,敏感,而又恬淡清新,童趣十足,正如有人评说的那样:“(金子美铃的)童谣正是以清澈的意趣飞越几十年的光阴,刚好映衬出我们当下生活的模糊与乏味,你我有多久不曾从这些简短字句中收获感动?”再随便翻翻,蓝天、碧海、青草、野花随处可见,而纯美、善良的情怀更是贯穿始终。
第3篇: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丁家小学
余瑞华
3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苏州市著名教师薛法根和无锡市著名教师诸向阳两位老师的语文课堂,并在课后聆听了两位教师的讲座。
活动虽已结束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为两位教师课堂上的精彩展示而激动不已,更为两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所折服。我很惊讶,也很欣喜,原来在看似平淡,看似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其实还有如此丰富,如此引人入胜的教研世界,还有这样一群孜孜不倦,勤于探索,勇于发现的人,他们好像一只只向着阳光飞翔的苍鹰,自由从容地伸展着双翅,引领我们飞向更加美丽的地方。
3月23日上午,我首先观摩的是薛法根老师所上的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这是林清玄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第4篇: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晨诵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朗读整首诗歌。
2、读出节奏,有韵味,在读的过程当中有自己的理解。
3、读中感悟,感受追求“明亮”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开启诗《早安,小松鼠》。
二、新授诗《向着明亮那方》。
(一)初读诗歌,感受“明亮”
1.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金子美铃的诗,出示诗歌题目《向着明亮那方》,让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读课题。(读课题)
2.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首诗,现在你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去自由读读吧。(自由读)
3.抽个别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朗读,帮助更正有困难的地方。(指名读小节)
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集体读)
5.读着读着,哪个词留在你脑海中特别闪耀?(明亮)
6.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追求这“明亮”吧!(充满力量的朗读)(合作读)
三、细读诗歌,感受“艰难” 1.细读
第5篇: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800字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800字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800字1
知道刘同是因为《职来职往》,在节目中他的话总是一针见血,给人的忠告时又诚诚恳恳,他不会也不需要隐藏他的表情,喜欢和不喜欢全然映在他的脸上,他的文字和他人一样,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就像老朋友给的忠告。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它却朴实、实用。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喜欢拿出刘同的书,看着自己已经读了许多遍的文字,默默的落泪,却依旧心中默念一次又一次。
感触最深的是刘同在〈人总不能被几个尴尬问题弄趴下吧〉的这篇文章中写道“一个善于自嘲的人不是因为内心强大,而只是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