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08 07:13: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引导语:李清照的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下文就是有关他的词的艺术特色分析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李清照,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但是金兵入侵之后,生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所以前期写的词比较清新悠闲,后期的词就显出个一个女词人的多愁善感。对身世的感叹,对中原的怀念。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所以她的词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都饱含了李清照的真情实感。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

在抒情方式方面,直接抒情是李清照词抒情方式的最突出的特点,但是也不缺委婉含蓄。有“婉约之词宗”之称的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婉约的抒情特点。读李的词,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其中的婉约之风,词人善于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在怅然迷茫时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致。而体现其婉约词风的诸多作品中,首推《声声慢》,词中表现出的那种哀婉的凄苦之情,读来更动容。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凄苦之情一波高过一波,到此高潮,戛然而止。这样的词,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原原本本地烙在了纸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的血泪。它的线索是若隐若现的时间,串接客观事物,作者行动及情感的变化,都通过事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委婉而含蓄。

第2篇: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在词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与李后主李煜、李白并称“词家三李”,与辛弃疾合称为“济南二安”,她就是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是著名学者,受知于苏轼。其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能诗能文。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小小年纪就才华显露,能诗词、善书画、通音乐,多才多艺。十八岁时嫁给了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两人感情至笃。明城精通金石考古,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鉴赏书画,夫妻和睦美满。靖康之变,战乱中夫妻携金石古书南下,后丈夫又病死,携带的文物也损失殆尽。李清照孤身一人辗转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生活颠沛流离、凄苦不堪。

一、李清照词的表现内容

李清照的词大多与其生活境遇有直接关联,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写词多描写她在少女、少妇的生活,比如《如梦令》、《点绛唇》等表现了她少女生活的活泼、天真甚至有点淘气的情意。婚后的少妇生活同样洋溢着温馨的气息,虽不免也有夫妻分离之苦,但不过是淡淡的愁思和感伤。如《一剪梅》、《醉花阴》:写丈夫外出,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词中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李清照的词均是本人内心情愫的自然流露,比那些“男人而作闺字”的作品更细腻、真切。从靖康元年起,是李清照的后期,她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此时的作品主要表达的个人的不幸遭遇,词风也从前期的妍丽、清新变为缠绵凄凉沉哀入骨,如《永遇乐》等。李清照曾在《词论》中主张词要协律、要典雅、有风致。而《词论》是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专文。

二、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她的词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有很多作品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其特点:

1.李清照词多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细腻、自然、真实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首小令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暮春的一个早晨,女主人和侍女关于花事问答的普通生活图景。寥寥数语,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被曲折而传神地表达出来。再如《永遇乐》:“如今憔悴,风寰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此处用洗练简洁的白描,活现出忧患余生的那种形容憔悴,鬓发散乱,神情慵懒的形象,此形象与昔日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李清照词常用比喻,并且新奇、新颖而贴切

如《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处将人和黄花相比,自然、新颖,从菊花独放、作者独居、菊花瘦和人弱这些相似点,把人和物连续起来,读起来感觉自然形象。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正好和作者精神上有相同之处:时值重阳,黄昏菊花更显憔悴,借本地风光写“人比黄花瘦”,既新奇又可见其形,亦能传其神。以此句来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恰到好处。试想:人比黄花还瘦,可见其相思之深,时间之长,茶饭不思、坐卧不宁。再如《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浮起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把“愁”这种内心情绪物质化,用船载不动来比喻其愁绪之沉重。这是词人在诗歌语言上的一大创新,独具特色。

3. 李清照词善于运用叠词来加强语气,渲染气氛

如《声声慢》可堪称其典范之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首句即用了十四个叠词,后又用了“点点滴滴”四个叠词,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这一连串的叠词加强了词的节奏感,起到了急促、铿锵的艺术效果。这前后共用的十四个叠词,从人物动作到周围环境,又从环境深入到人物心境,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晚年孤独凄清的处境和凄惨愁苦的心境,营造出浓重的抒情气氛。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大量生动确切的叠词,意图在于加强感情的宣泄而毫无造作之感,可称一绝。

4. 李清照词还惯用对比手法,以表现词人情绪上的巨大反差

如《永遇乐》其原题为《元宵》,写元宵节的今夕盛衰之感。表现节日的氛围和词人情绪之间的巨大反差,深深透出了忧愁余生的惆怅、愁苦之情。这里有个人情绪与节日氛围、昔日元宵与今日元宵的对比,其目的在于更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同样是过元宵节,但往昔作者是与丈夫同游、欢喜惬意、氛围和谐;而今日作者是孤身一人、凄凉惨淡,心中非但没有过节的喜悦,有的却只是满腔的惆怅与无奈。回忆当初、今夕相比更觉孤苦无依、百无聊赖、愁肠百转。所以此时的词人完全与节日的气氛脱节,完全是个局外人。这充分显示出对比手法的深刻用意和突出作用。

5. 李清照词常运用侧面、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颇具特色

如《醉花阴》一词,词中虽未着一字作容貌、服饰的自我描绘,但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上篇的“昼永夜长”是虚――写感情是侧写笔法,下篇的“东篱把酒”渐实――情中有态,笔转正,以上可谓“染”。“人比黄花瘦”则是实笔,正写人,仪态形象尽现,这可谓“点”。但是这一正笔、点笔又是实中有虚,不是描形,而是意念暗示,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6. 李清照词另有一特色就是感情的宣泄具有含蓄与直率相结合,相得益彰

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首句之“风吹花落”不是从正面描写,只着笔于“风停花尽”的后果。“风住尘香”四字正由于未正面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但以“花已尽”点明,使人从含蓄中体会到丰富的感情内涵。且先说风住,再说尘香,而花已尽,这样一句三折,可见细腻蕴藉。由于花落春去,情景不堪,故“日晚梳头”。三、四句一转而为放笔直书,说明悲苦的情由在于“物是人非”,而且并非是百无聊赖的伤春悲秋,而是国家之变,身世之痛,故而“事事休”,自然就“欲语泪先流”。

7. 李清照词的一大亮点是善于运用浅近、清新语句,创造一些新词且意蕴恰当、创意出奇,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无人可比。如《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绿肥红瘦”前人从未有过,但读起来让人既浅显易懂,又生动形象,十分逼真,耐人寻味。这充分体现出李清照对语言的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

8. 李清照的词一向是音律协调、典雅风致

词人曾批评苏轼词“往往不协音律”又“长短不葺”,批评柳永词“词语尘下”,不够典雅。而李清照每词均押韵角,读起来必音律协调,声声和韵,清新雅致。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第一、二、六、七、八句均押韵角“ou”,第三、四句均押韵角“iu”。《武陵春》中第一三、四句均押韵角“ou”。《点绛唇》中第一、二、四句均押韵角“ou”。《一剪梅》中第一、三、四、五句均押韵角“ou”。《醉花阴》中第一、二、三、四句全押韵角“ou”。《永遇乐》中第二、三、四、六、七句均押韵角“ü”,第一、五句均押韵角“u”。《如梦令》中第一、二句押韵角“iu”,第一句上半句和第四句押韵角“ou”。《声声慢》上半部分四句全押韵角“i”。从上述例子能看出李清照词可谓句句有韵,甚至一韵到底,音韵和谐,均具有韵律美,令人回味无穷。

李清照词情真意切,缠绵婉转,令人动容动情。她被后人视为婉约派的正宗。清代王士�说:“婉约以易安为崇,豪放惟幼安称首”。沈谦也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以她杰出的创作成就,取得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许多词人所无法比拟的。

第3篇:李清照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词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李清照词艺术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词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