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触摸父亲的笑容经典抒情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08 07:13: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用文字触摸父亲的笑容经典抒情散文

用文字触摸父亲的笑容经典抒情散文

父亲一生不苟言笑,那是一种男人的深沉;他的每一次微笑都像一缕缕微光,擦亮着她的视界。

1.她儿时“多儿”与“少儿”的纠结

小时候,她文静懂事,从小就是父母的乖乖女。加之是最小的女儿,自然格外受到宠爱。都说天下父母爱小儿,不是没有道理的。哥哥姐姐年纪比她大许多,看到父母都宠着她,有时半开玩笑地说:“咱们家儿女双全,你这个三儿,就是一个‘多儿’啊。”她听了,立刻紧张着一张小脸跑去问父亲,“爸爸,哥哥姐姐说我是‘多儿’,是真的吗?”父亲看着她,脸上溢满了慈爱的微笑,“谁说我们家小朋友是多,要我看是‘少儿’呢。这么可爱的小姑娘,怎么会是‘多儿’呢?”说着便怜爱地把她拉到身边,给她掏耳朵。那时候,她是个特别敏感娇气的小姑娘,不放心让任何人给她掏耳朵,包括细腻温柔的母亲。唯独父亲才让她放心,因为一向脾气暴躁的父亲,为她掏耳朵时,总是小心翼翼,从来没让她有任何一丝不舒服的感觉。

她知道父母喜欢她,也就更在意这份感情,总想做一个最乖的孩子,因为她不想让父母失望。全家人都知道父亲最宠她,甚至宠得没有原则。父亲是极干净的,他一向寡言少语,脾气暴躁,哥哥姐姐都怕他。有一年暑假,刚上初中的哥哥在家鼓捣无线电实验,房间搞得一团糟。还未来得及收拾,恰好父亲下班回家了。父亲看到满屋狼藉,眉头立刻紧皱起来,猜到是调皮儿子所为,就要冲儿子发火。母亲朝她使一个颜色,乖巧的她立刻跑上去,对父亲撒娇:“爸爸,对不起,刚才是我找玩具,把房间弄乱了,爸爸别生气啊。”父亲低头看到小女儿,眼神立刻柔和了许多,怒气早已烟消云散。姐姐丢了东西碰坏了物什,也会紧张地跑去找小妹。善良的她,不愿意看到父亲生气,姐姐挨训,也总是把责任揽过来。甚至父母亲闹矛盾了,她也会跑去对着爸爸妈妈撒撒娇。看着这个娇憨可爱的小女儿,父母的怨气立刻化为乌有,于是家里减少了很多硝烟的味道。甚至有时候,哥哥姐姐想买本书或者学习用品,怕被严肃的父亲拒绝,也会请她去做小说客。而只要她出马,必然皆大欢喜。母亲和哥哥姐姐常把她抱起来,边逗边说:“果然是个‘少儿’啊,想不到还能做我们家的灭火器和传声筒呢。”

2.第一次坐吉普车,父亲的关爱载着她的任性和天真一路驶向远方

父母工作的地方距离奶奶家90里地,那时还没有摩托车,更没有私家车。每个周末,父亲都要带着她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大金鹿自行车前面叮叮当当挂满了给爷爷奶奶的东西,她坐在后面的车座上,那里有一个父亲特意为她安装的小椅子。她两只手抓住小椅子的扶手,一路唱着歌,间或给父亲讲讲刚看的小人书。90华里,要骑上大半个上午。父女一路走着,说着,她像一个清脆的小铃铛,带给父亲一路欢声笑语。那时候,路上极少有汽车,更很少见到小汽车。偶尔父亲也会搭乘大卡车带她一起回老家。记得一个暖春的日子,四岁的她被父亲抱在自行车前大梁的小椅子上,原来父亲担心她坐在后面不安全,又把小椅子拆下来按在了前面。父亲和她一路说笑着往奶奶家赶,忽然,一辆吉普车从后面飞驰而过。她指着疾驰的吉普车,仰起小脸,头正好抵在爸爸的下巴颏上,抬起眼睛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坐小汽车。”爸爸听了,居然停下车子,在路边东张西望起来。那时候,整个县级市也很难见到小型汽车,吉普车也是凤毛麟角。父亲站在路旁,边用手扶着车把,边看着路上偶尔驶过的车辆。这时,一辆半新的吉普车从后面驶来,慢慢在他们面前停下。车上一位伯伯探出头跟父亲打招呼,一向不肯求人的父亲见到熟人,竟破天荒推着自行车走到车子前,打听车的去向。可能是巧合吧,吉普车正去往奶奶家方向。父亲说明意思,车上的伯伯下了车,把她抱了起来,热情地招呼她跟他们一起上车。就这样,那位慈爱的伯伯一路与她说着话,把她送回了奶奶家。而父亲则一直骑着自行车,紧紧跟在后面。

随着年龄渐长,她由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长成一个清秀苗条的小姑娘,模样也越发长得像父亲了。人们见了都会对父亲说:“老王真有福气啊,女儿聪明懂事,而且越长越漂亮,越来越随你了”。父亲听了呵呵笑,低头看看女儿,虽不说话,那种骄傲早已溢满眼角眉梢。

3.文学的启蒙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植下一粒种子

夏天的晚上,父母要到院子里乘凉,她会轻轻给父母搬来小椅子,请父母坐下。然后还没等父母说话,她早已飞身进屋,顷刻,一把大蒲扇就塞在了父母的手里。然后,双手拄着腮帮,自己搬一只小板凳,坐在父母面前听故事。那时候,仰望天空闪烁的星星,父亲就会给她讲用肉眼比中国科学院天文台早2小时发现天鹅星座新星的段元星;换一条新裙子,母亲会给她讲从黎族人那里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并回家乡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织造技术的黄道婆;以及“淡淡妆,自然样”的汉家姑娘王昭君;中国现代第一位大学女教授陈衡哲;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逐渐成长为坚强战士的知识分子林道静——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她,沉浸在父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渐渐成长为一个散发着书香气息的娴静女孩。

她家里有很多藏书,从小生活在浓郁的书香之中。那时候她认不得几个字,读书总是半认半猜。即使如此,却没有丝毫减少读书的兴致。每天晚上入睡前,是她最开心的时刻。那是属于她的固定的读书时间,无论父母多么劳累,工作多么繁忙,总要给她读一段书。《暴风骤雨》、《青春之歌》、《王昭君》、《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样,每天晚上,她都会伴着书香甜甜睡去,梦里仍沉浸在书的意境中。那时候,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接受了文学的启蒙与熏陶。父母为酷爱读书的她订了很多文学读物,《中学生》《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在属于她的小屋里,父亲专门帮她建了一个图书角。每个周末,同学们都会来她的家里借阅。而父母就成了她最好的助手,帮助她做好借阅记录,为她包书皮,揩洗污渍。这时候,父亲会把同学们借阅翻破的书页耐心整理裱糊好,教育她读书人要懂得爱书的道理。也因此,直到现在,她都对文字对书本有种特别的感情,爱惜书本,敬畏文字。

眨眼间,她已成了一名高中住校女生。高中三年,父亲每周都要骑自行车跑30里地去学校看她。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周二和周五上午的课间操时间,都会准时出现父亲高大的身影。每次见到她,父亲都没有太多的言语。那种沉默的爱,却深深镌刻在她的心里。那一天,校园的天空高而深远,它的绿树就那么站着,眺望着遥远的白云。教室门前,她安静地站在那里,看绿树,又看云的游移。在她把脖子看得酸痛的时候,同班的女生在喊,她的声音真清脆,就像小鸟在浓荫里叽叽喳喳:阿韵,你父亲在校门口。许多年后,她回忆这声音,不知怎的,耳边总响起那个校园的鸟鸣。

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她突然萌生了给杂志投稿的念头。于是,她人生中的第一篇稿件,载着她的梦想和希望,随着八分钱的邮票一起寄走了。高中开学两个月,翘首企盼的她渐渐淡忘,以为早已泥牛入海。然而就在那个飘着秋雨的'下午,刚下课,身着单衣的她正准备跑回宿舍添衣,一抬头却看到一个穿着雨衣推着自行车的熟悉身影向这边走来,雨下得这么大,而且父亲刚来了不到两天,难道是父亲又来了?正犹豫间,父亲已经急促又兴奋地喊起她的名字来。然后躲在一间教室檐下,激动地打开用塑料袋仔细包裹的手提包,从里面拿出一本刊物。原来是她的文章发表了,爸爸居然冒着雨给她送了来。那一刻她有点恍惚,有点激动,甚至有点小小的埋怨和心疼:一向沉稳冷静的父亲,今天怎么像一个孩子,下着雨,骑自行车跑这么远,就是为了告诉她作品发表吗?

4.命运的多舛尘封了父亲的笑脸

她的学生生涯一直非常顺利,成绩优异,懂事乖巧,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宠儿。然而,也许上帝是公平的,总要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增加一些磨难。她毕业参加工作那年,刚退休的母亲身患绝症匆匆离世。尚未从失去母亲的痛楚中恢复过来,又遭遇单位改制。仿佛一夜之间,母亲去世,自己失业,命运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姑娘面前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她几乎被击垮了。下岗无业,居无定所,四处打工,好不容易借钱筹资联系工程又遭遇拖欠,工人接连出现安全事故,真是祸不单行,欲诉无门。租房,搬家,要债,借钱,这就是十几年她的全部生活。她的处境成了父亲最大的心病,父亲的担心,又成了她这个做女儿的最大愧疚。在最灿烂的年华里,却过着最黑暗的生活,不能为父亲分担什么,反而成了父亲的负担。那些日子里,一向严肃寡言的父亲变得絮絮叨叨起来,祥林嫂一般,总是忍不住絮叨女儿的困境,却一筹莫展,爱莫能助。苦难会使人成熟,生活的打击,却使一向娇气脆弱的她坚强了起来。她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让父亲少为她担心。无论发生了什么困难,她都会咬紧牙关,不肯对父亲吐露丝毫。每次回家,她都要先调整好情绪,尽量掩饰自己的疲惫与无助。报喜不报忧,虽然没有什么喜事可报,至少不能告诉父亲坏消息,不能让他跟着自己担心。这,就是她所唯一能报答父亲的吧。

5.寻梦,父亲久违的笑容绽放着希望的辉光

对于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过重的生命来说,生存决非易事。在艰难之中,只有反复追寻生命的意义,把痛苦、希望、把全部的精华和梦想,输入文字之中,使之丰富充盈,才能够借以摆脱孤独存在的命运。历经生活的多重变故,她终于又开始笨拙地回归文字的天空。她发现,只有文字才能取暖,才能带给她力量。只有写作,才是最能让她感到接近幸福的一件事,它能够在最迷茫的时候带来信心,也会给忧心忡忡的父亲带来一丝希望和慰藉。看到她终于又开始有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父亲由衷地高兴。他会一遍遍抚摸她发表作品的刊物,然后一个字一个字认真阅读。把她发表文章的所有杂志、获奖证书都精心收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而让父亲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发表的作品、看到自己出版的文集,看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汇报哪怕一点点的成绩,也成了她写作的强烈动力,她只是想让他开心。每天她都会回家看看父亲,每一次,都希望会带给父亲一点好消息,让父亲稍感欣慰。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回家,看到几位邻居坐在客厅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摆满了她的资料。她的各级会员证、获奖证书、出版的散文集、发表的作品,还有一些媒体关于她的报道和照片。她不禁有些难堪,正要阻止,却迎面看到父亲含笑兴奋的眼神。一刹那,一种莫名的疼痛触动了敏感的内心。她什么也说不出了,甚至不敢面对。自从母亲去世,自己下岗,已经十几年没看到父亲笑过了。这些年,父亲明显衰老了许多,每天都是一副郁郁寡欢的神情。而此刻,一生不喜欢说话的父亲,十几年没有笑脸的父亲,却像一个快乐的孩子,沧桑的眼神变得清澈而欢快,正在对邻居们絮絮讲解着每一本杂志、每一个证书的来历。

她回过头去,轻轻拭去悄然落下的泪滴。

第2篇:触摸春天_抒情散文

触摸春天_抒情散文

春天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称道,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多流连于春花秋月间,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咏出了早春的朦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咏出了初春的暖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虽不写春,却也借春咏出了游子内心深处的思乡之苦。这是名家们眼中的春,可春在我看来,又别有一番深意。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便接触过很多写春的文章,一提到春天,脑海里便立马呈现出一幅百鸟争鸣,百花齐放这样生机勃勃的画面。但再怎么美好,始终不是自己的见解。

知道长大后,我对春天才有了真正的认识,倒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不过,在我心里停留得最久的莫过于春天的雨了。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春雨那种缠缠绵绵,欲休还说的慵懒感,一连几天也不肯停歇,不免让人觉得烦闷,可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番,那也倒是春雨的.曼妙之处。

每当我独倚高楼,都会不自觉的伸出手去,感受那丝丝缕缕如少女心般细腻的春雨,雨水在我手心曼妙地起舞,慢慢地融开,似真似幻,若有若无。这种微妙的触觉总难免让我联想到在水一方的江南美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我也喜欢在雨中漫步,这样我便可以真真切切地去触摸到她,感受到她的存在,和她融在一起。春雨中,一切都仿若仙境般朦朦胧胧,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任由雨丝沾在我的裙裳上,落在我的发丝上,偶尔看到几枝新生的桃花,我便驻足停步,轻触她那湿润的花瓣,似乎能隐隐约约感受到春的气息。

春雨格外滋润,格外温柔,当她不小心跌落在我脸颊上时,我竟会误以为那是母亲的手。

我独独喜欢春天的雨,她不像夏天的雨般轰轰烈烈却来去匆匆,来不及给我留下任何美丽的遐想就猝然逝去,春天的雨则恰恰相反,她绵延而不拖沓,细水长流,总能在无意间流进我的心田,给我最深的触动。

我触摸春雨,触到的不只是外在的万般柔情。更多的是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精神,我爱的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的内在,正如某些默默付出却不求得留芳名的人般。

春雨,是春天的灵魂,而春雨之心,源于人性。

第3篇:父亲抒情散文

父亲抒情散文

父爱如山,因高山巍峨;父爱如磐,因磐石坚固。我的父亲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却突然在我的天际陨落。惊雷闪电,划破时空,留下的是惊恐……然而,父爱的点滴却组成一条星际的长河永远遥挂在天边,为我照亮人生的方向,使我今生不再孤单。

父亲,我记得您留给我的小人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可是懵懂的童年哪读得懂啊,可您没有给我太多解释;我记得您常买的光头饼,小人酥糖,至今仍回味无穷,我只顾得品那香甜,忘记是否给您也舔一下,略表孝心?如今的人断然做不出那样的美味了,自此我再没品尝过那样好的滋味,因为那是带着父亲的汗水的滋味,香甜,梦里都会咧开小嘴笑……那是想父亲的滋味。

几十年来常常有孤独感,如水中浮萍,飘零之感清晰,如风中蒲公英的花絮,四海为家,根无系处。心,便失落。我说,父亲应该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父亲抒情散文

父亲抒情散文

天气渐冷,临近年关,渐渐的也思念家乡了。

山谷的风,夹着寒气与雾水总是能准确的把挂在屋檐下的几串腊肉吹得摇头晃脑,摇摇欲坠。

每天伴随着父亲抽水烟的咕嘟声和咳嗽声,我都会准时从睡梦中惊醒,踩着咯吱咯吱作响木板,咚咚咚的跑下楼。

在我记忆里关于父亲最多的画面,是他穿着粗布棉衣,弯着腰正在咕嘟咕嘟的抽着水烟,伴随着一声声的咳嗽,有时能看到父亲眼里闪烁着泪花。父亲开心时是会表演吐烟圈的绝活给我们看的,每次吐完烟圈父亲脸上都会扬起愉快的笑容,我们也会被父亲愉悦的笑容所感染肆无忌惮的大声欢笑起来。我和弟弟也曾在父下地干活的时候,偷偷地模仿父亲的动作,抽起水烟来,唯一不同的是我会一本正经的指挥着弟弟给我点烟。当我的咳嗽声被弟弟的欢笑声掩盖的时候,弟弟的鼻涕泡就像气球一样吹起来了,越吹越大,又消失在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用文字触摸父亲的笑容经典抒情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文字触摸父亲的笑容经典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