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听茶美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06 07:15: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峨眉山听茶美文

峨眉山听茶美文

峨眉山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此话果然不假,就在我们要离开白龙洞时,一直浓云蔽日的天空中开始飘起了小雨。

于是游人纷纷撑起了五颜六色的雨伞。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宛若一枝枝缤纷的花朵,霎时间盛开在蜿蜒的山路上,既美丽了峨眉山的风景,也美丽了游人的视线。

我们就在这五彩瑰丽的朦胧景色中,和着雨水清脆的声音,顺着山路缓缓而下。山路两边各种商铺、茶铺和小吃铺,一家挨着一家,十分热闹。此时已近中午,导游便把我们带到他外婆家开的小吃铺。

我们坐下后,老板立刻泡两壶茶送上来,一壶“竹叶青”,一壶“峨眉雪芽”。茶叶在水壶里上下翻卷,茶水悠悠,泛着嫩绿,看着就讨人喜欢。就在我们品茶的功夫,老板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起峨眉山茶来。

峨眉山茶属绿茶类,其发现、种植、利用与品鉴在峨眉山发源较早,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种植、加工工艺。其显著特点是“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由于峨眉山卓尔不群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茶资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种繁多,品质优异的茶生产和茶文化。特别是其佛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峨眉山最著名的茶,就是竹叶青和峨眉雪芽。据说竹叶青的创制者是万年寺的觉空和尚,其命名者则是陈毅元帅。1964年4月20日,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来峨眉山考察,在万年寺与老僧人品茗对弈时,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问道:“这是何茶?”老僧人答:“此茶乃峨眉山特产,尚无名称。”

陈毅仔细审视杯中茶叶,但见汤清叶绿,一片生机,便由衷地赞叹道:“这多像嫩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

从此,竹叶青声名不胫而走,茶业界也因此增添了一段传奇佳话。

而峨眉雪芽的.名称,为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门茶僧所取,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在隋唐两代,峨眉雪芽就已成为名茶,年年进贡朝廷皇室。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峨眉雪芽曾有详细记载。而自称是陆羽后人的南宋诗人陆游,也曾留下“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的千古名句。(“红囊顾渚春” 是江南一代名饮,也是朝廷供品。)

峨眉雪芽同峨眉山独特的自然气候紧密相关,每年雨水至清明时节,茶园中白雪尚未融尽,雪野中的茶芽且开且合,晶莹剔透,翠色如翡,鹅黄飞绿。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之意。“一味”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修禅要参透生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求得解脱;茶性苦寒,能降火祛病,苦后回甘,苦中有甜。品茶有助参禅者品味人生,参破苦谛。茶,品人生之浮沉;禅,悟涅盘之境界。

可以说,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则又推动着佛教的传播。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和传播茶文化,为中国茶叶的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立下了不世之功。

此时,棚外细雨绵绵,棚内静心听茶。观杯中,朵朵嫩芽,缓缓舒展,上下沉浮。品一口,初感苦涩淡淡,而后便甘甜蔓延。由此我想,品茶也如品味人生一样吧,在细细品味着茶中味苦涩甘甜的同时,也体悟着人生的起伏与得失、荣辱与苦乐。

一位网络作家说:“世间的种种,就像这茶叶沉沉浮浮。人生有清风惬意之处,亦有含隐淡然之时,只要用平静淡然的心去面对,总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2篇:坊间听茶美文

坊间听茶美文

坊间听茶:“雨馨”香柔,归之若水

世上有两种茶,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另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其实,这两种茶本身没有太大的区别,品茗心境,只是因人而异罢了。

前者为百家之茶,是以平常之心喝之,是为解渴之用的茶,一口下肚OK了,什么茶香、茶味、茶韵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茶能给润喉解渴。而后者则为品茗雅趣居多,“多饮茶,少饮市。”是以禅茶养心之用,小啜一口,品得闲庭花落,饮到云淡风轻。

今日晨起,独自一人坐于一隅。慢慢烧水,慢慢泡茶,慢慢独饮一杯。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我想,喝茶也是如此。茶喝再多还是茶,若是喝到人生的.滋味,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心境了,这与茶叶的本质优劣并无任何关系了。

前些天在康乐茶城“书呆子”旗舰店,受青翠紫丁香老师之约,有缘品到这款香柔型的普洱茶生茶。书呆子的首席茶艺师小孔泡茶也是一种诗意的享受,她一边冲泡一边讲解:此茶,是无墨记去年做的春茶,根据各山头茶的特点,选用大树茶的原料,并取其香柔的特点进行拼配的茶,是一款香柔型的普洱茶。

此茶,品之,舌尖上有点轻微的苦涩,但其涩味化得较快;其汤色淡黄明亮;三开时,轻闻叶底或是空杯,其香非常浓郁、诱人。与此茶成系列的还有醇厚型、苦甜型的茶品。因此,细细品来,感觉春意盎然,香甜鲜爽,那多变的口感有着迷人的魄力。茶品出自“半闲堂”,讲茶者亦说是“无墨记”品牌系列产品之一。

今日,独饮此茶,又是另一番滋味。初饮,茶香如莲花般顿然在整个舌池上绽放;待茶水冷过三分再饮,茶水如清泉般缓缓滑到心间,最能驱心之疲乏与浮躁,其滋味依然香柔甜润。

与此系列的其他两款茶我没喝过。不过,俺想来,醇厚型的那款普洱茶多半应该是讲茶的韵味吧,按字面意思来看,怕是此系列产品中,茶味最丰富的了;苦甜型的那款茶,到底是苦是甜,还是同时兼备呢?要亲自喝了才知晓。换个角度来看,我想,有品质保证的茶品,一定不差。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路一如茶路。笑饮,饮得人生一种开朗的态度。静饮,饮得人世“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人世情。好茶亦如人生,需要慢慢沉淀,更需历经“三生三世”的苦难,方能造就成人之美,一如普洱醇厚之美。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说:“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好茶,便是人心所向也,饮之不易,得之更不易,倍感珍惜。“雨馨”香柔,归之若水。

第3篇:听茶散文

听茶散文

有闲的周末,总习惯于把自己的小窝清理得整洁明净,然后捧一杯“心茶”,斜躺在阳台的摇椅上静静的听,浓浓淡淡的旋律,追随春风的'舞步在身体周围聚拢又飘远,仿佛一段恬静浪漫的曲子,把灵魂深处对于爱的向往,如此轻易地牵引而出

顺着缕缕清音滑过心海的轨迹,温柔的思绪渐渐远离喧嚣,回归于内心最真实的宁静。这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心是那么随意,那么安然,那么无载无负。在这静谧的时分,躲藏在灵魂深处的那些小诗意,悄然与茶懈逅,绽放成一朵朵罕世的花,在青山绿水里释放着片片浓情。回眸转角处,那些浓浓淡淡的心迹,没有暮风晓月交织的景致,却有茶与水的地老天荒。

君似水,伊如茶。茶,在水里,灵动的舞蹈,柔美,无语却缱绻。水,抱着茶,深情的解读,脉脉,无酒亦沉醉。茶、水天成,荡尽岁月的尘埃,定格在素心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闲话茶美文

闲话茶美文

朋友送来一盒竹叶青,包装雅致,说让我尝尝鲜。我说,即是茶,品心养性,总归是一样的。朋友却不以为然:“碧螺春泛于江南烟雨,朦胧淡香,而竹叶青趣守平常,淡薄天真。毛尖则承山峦之气,开阔醇厚。”我当即问,那普洱如何?朋友故作矜持:“生于苍山洱海,云雾之巅,仙风道骨,飘然悠远”这话说得诗一样美,论茶,我自认才学疏浅,论文采学识,更是望尘莫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话用到朋友身上是恰如其分的`。关于茶,我知之甚少。听说过唐人陆羽的《茶经》,可惜片言未读。胸中点毫之墨,多半是道听途说来的。前几年去黄山,老爸买了些毛峰。我喝不大习惯,觉得有种草腥味儿。纵然是茶中精品,怎奈无福消受啊。我听说武当山茶是在甘露未消时候采摘的,古时道者品茶,择叶而食,不曾用水冲泡,天人合一,正应了《道德经》里道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峨眉山听茶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峨眉山听茶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