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巩固反复跳跃记号并总结出歌曲的“ABA”三段体结构。
3、学习用沙锤和恰恰舞进行声势律动和舞蹈律动。
教学重点
学习用沙锤和恰恰舞进行声势律动和舞蹈律动。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第二乐段的切分音。
教学内容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印尼水果商贩叫卖的情景。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并运用“恰恰恰”的声势衬词与生活化的歌词演唱,显得富有生活情趣,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卖瓜人的喜悦心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三段体。第一乐段由弱起小节开始,4个乐句的节奏相同;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高潮;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歌曲结构为“ABA”。
教学策略
运用情境导入、节奏模仿等方式培养聆听、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听辨、感受等方法,结合律动表演,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沙锤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用印尼语问好。
2、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图中找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
3、印尼是一个水果王国,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在繁华集市里,商贩们唱着歌在推销商品。
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是一首印尼歌曲,以叫卖为题材。
多媒体
师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展开阶段
歌曲学唱:
(一)学做声势律动
1、播放《木瓜恰恰恰》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问: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
2、介绍衬词“恰恰恰”,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用沙锤在“恰恰恰”处做声势律动。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在“恰恰恰”处做声势律动,并念出来。
(二)学唱第一部分
1、跟着钢琴轻声跟唱。
2、巩固反复跳跃记号。
(三)学唱第二部分
唱准切分音的音准。
(四)总结歌曲结构
1、问:第三段和哪一段相同?
总结出歌曲结构为ABA。
2、师生接龙唱、完整演唱歌曲。
第2篇:《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由于歌曲多处运用了X X X 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
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开始,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并且每个乐句结束是都运用了X X X的节奏。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切分的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质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2.能用多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了解一些简单的印尼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用多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件 打击乐器 钢琴 木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昨晚你们睡得好么?
生:很好,很香
师:真羡慕你们,老师昨晚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尼的邀请函,激动得一晚上没合眼,你们想知道这封邀请函到底是什么内容么?那先来闯两道关吧!
第一道关:唱反调(老师唱12345 学生唱54321 并且要求学生坐端正 保持安静
以此来静堂 避免后面使用打击乐器时无法控制凌乱的场面而立下的一个临时小约定)
第二道关:(播放课件,展示节奏,简解弱起小节 指导学生念读熟后加扭胯)
师:原来是一个叫蒂拉的印尼小女孩邀请咱们班所有同学去参加印尼最盛大的节日——“印尼水果节”,大家开心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蒂拉的故乡——美丽的印尼去看看....二.走进印尼,初步了解印尼的风土人情
师:瞧!这就是神奇的国度——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简介印尼地理位置,火山,巴厘岛,建筑风格,服饰。)
师:蒂拉还给我们空运一个神秘的礼物过来,猜猜是什么呢? 生:木瓜
三.学习歌曲
1.师范唱完整歌曲,学生聆听初步感知歌曲整体风格
师:(拿着木瓜)它的味道好不好?价格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在我的歌声中去找一找答
案,并且请你猜猜我在音乐中干什么?(师表演唱)生:……..师:听说呀,这首歌在印尼水果节上特别火爆,人人会唱,咱们不是要去参加水果节么?那就入乡随俗,学学这首歌吧!有没有信心?一起来念念歌名~ 生:木瓜恰恰恰
2.学习第一乐段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听听印尼都有哪些热带水果(出示课件)A.指导学生用节奏把歌词念出来(提示与闯关的的节奏一模一样)B.跟琴学唱,老师唱谱,学生唱词 C.师生合作轮流唱“恰恰恰”(轻巧,有弹性)D.分组加动作,合作表演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动作,老师再定夺,分组安排动作: 拍手 拍肩 拍腿 跺脚)E.加入打击乐器(分碰铃组 铃鼓组 双响筒组),指导学生为第一乐段伴奏
3.学习第二乐段
师:印尼的水果可真丰富,要怎样才能吸引顾客,卖个好价钱呢? A.师边弹边唱叫卖水果
B.学生学唱,注意切分(提示节奏与第一乐段不同,演唱时要注意切分重音,简单讲解切分节奏(手指图示法),引导学生用切分节奏说出教室里的事物“有桌子 有椅子 有电脑。。”
C.指导学生演唱时注意叫卖的情绪与动作(热情 喜悦 急切)D.加入打击乐器,此乐段3个乐器组伴奏动作统一
4.学习第三乐段
师:印尼的水果品种可真多呀!但是主打产品是——
生:木瓜
师:是的,接下来我们再好好推销一下木瓜,(出示歌谱,学唱第三乐段)
(生学唱,师提示一三乐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
4.多种形式完整演唱歌曲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首歌我们分三个部分学完了,你学会了吗?来,跟着老师琴声合一遍,在有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A.跟伴奏完整唱(钢琴伴奏 音频伴奏)
B.师生合作表演唱(加入印尼语“巴巴牙”)(此环节可去除)
师: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连椅子下面的小乐器都被你们带动啦,忍不住要和你们一起来表演,快!把它们都请出来吧!C.加入打击乐器,给全曲伴奏(两遍)
四.简介“叫买歌”
师:太棒了!把小乐器悄悄的送回去,接下来呀,老师就带着你们去参加印尼的水果节,嘘!你听,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
1.师播放《冰糖葫芦》《卖汤圆》等叫卖歌
2.简介叫卖歌
五.拓展创编,结束新课
1.师:同学们,印尼的木瓜最有名,我们大丹洲的桔子也不赖,接下来我们给印尼的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咱们家乡的桔子吧!指导学生为《桔子恰恰恰》编歌词。2.集体演唱《桔子恰恰恰》 3.律动出教室,结束新课
第3篇:《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一、执教人:雷雨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
指导老师:李春艳(郴州市第四完全小学)
二、授课年级及学情分析 :三年级 96班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且好动,模仿能力强,所以本堂课采取游戏、肢体语言、图片等方式直观呈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授课内容有部分修改)。它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第4篇:《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知识与技能:简介印尼,了解和感受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3、过程与方法:通过律动、体验感知“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的丰富魅力。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教学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各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报纸班边唱卖报歌边表演卖报的情景。师: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卖报纸。
师:那哪位同学能来试试叫卖报纸? 生举手体验
2、(课件出示叫卖歌曲含义)简介叫卖歌曲:流传在民间的以唱歌的方式来叫卖的歌曲就叫卖歌。
二、歌曲导入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
第5篇:木瓜恰恰恰
三年级上《木瓜恰恰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师:大家知道吗?在集市上卖东西时除了说、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叫卖歌──《木瓜恰恰恰》。
(二)学习新歌
1.解释叫卖歌
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体裁──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