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05 07:15: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故乡的水墨画》的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的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要求

《故乡的水墨画》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西师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单元四篇课文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自然风光”这一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要求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2、文本的特点和地位

《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有长满菱角的池塘,有采菱欢乐的笑声,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和”“嚼”,能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看江南水乡美丽风景的图片,认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丽与悠远。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包含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2、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感情朗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情感,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2、说学法

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说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在黑板上挂上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这幅画,小组交流交流你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板书课题,齐读)

4、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的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1)生字

读音重点注意:“嚼”是多音字,“嚼碎”中念“jiáo”,文中的“咀嚼”念“jué”

书写重点注意:在“菱”“馨”“掐”“嚼”几个字上,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不能多笔少点。

(2)词语

理解“散漫”“黄梅”“头朝菱”“徜徉”的意思。

3.指名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先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集体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了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3、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4、反馈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小组内互相批阅。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知大意,今天我们来感受“水墨画”之美。

(二)深入研读课文,感悟“水墨画”之美

1.引读第1段。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

(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意境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意境美)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探究。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板书:疏疏朗朗)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

(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a、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板书:密密匝匝)

b、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

(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c、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

3.品味第5段。

(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第5段。

(2)小组内自主交流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4)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三)巩固拓展,升华情感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谈谈你的体会。

3、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江南的美丽,水乡的迷人,还有那菱角的美味,真让人回味无穷。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七、说板书设计

故 散漫的池塘 大大小小的水墨画 意境美

乡 初春 菱叶疏疏朗朗 故童

的 变化的池塘 黄梅后 菱叶密密匝匝 变化美 乡年

『水 临近中秋 采菱吃菱煮菱 美乐

画』 剥菱角 徜徉其中 细细品味 心境美

第2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山村,结识大海的机会很少,但我们并不遗憾,因为我们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如果我们能置身海边享受着晚霞、轻风、星光与明月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定会深醉其中。今天,作者峻青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跟随峻青的脚步,伴着诗一般美妙的语言共同去领略《海滨仲夏夜》的诗情画意吧!

二、教师范读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文中出现的画面

读完后教师问:听罢此文,你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找同学回答

教师:老师也构思了几幅,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幻灯片)

三、朗读课文

文中出现了很多的景物,且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都很美,下面请同桌之间大声的朗读课文,拿起手中的笔勾画出文中出现的景物和你认为的一些精彩语句或语段。

四、品读课文

1、师设问:文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生回答:晚霞、启明星、明灯、人

2、教师继续问:作者把这些景物写的很美,如同几幅图画,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吧。

教师范起名字,学生跟随:霞光图、明星图、夜色中(月色中)海滩图

3、教师设问: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或文中的`哪个语段?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景物特征、色彩变化上分析。

示例:

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美

霞光图:作者抓住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天上的霞光由橘红——深红——绯红——浅红,作者在描绘霞光时,还写出了动态,以动写静,使整个画面滚动了起来,这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这幅流光溢彩,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象美不胜收,使人感到一种自然美。

明星图:当天边的那一抹色彩淡下去之后,继而代之的是一幅静谧的图画,“当一切红光消失”,这时“高而远了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的” 神色,这些描写为启明星的出现作了铺垫。如果说霞光下的大海是一位焕发着青春热情的少女,那么启明星下的大海则像一位温柔娴雅的女孩,在深蓝的天空下,闪烁着一颗明星,整个画面显得典雅、古朴、庄重,它的静谧、诡异令人沉醉。

夏夜乘凉人的感受美

夜色、月色下的海滩图:面对多姿多彩的大海,在领略了它的热情、温柔之后,此时充溢作者心间的是无法言喻的兴奋和愉悦,作者感受到了海的温柔、宁静,接触到了海滩是软绵绵的,看到海水轻轻的抚摸沙滩,听到海水发出温柔的刷刷声,迎面吹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夹杂着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作者的心情怎能不愉快呢。在沙滩上散步的乡亲们的心情也感染了作者,他们在谈论着收成,大好的年景鼓舞着他们,谈话声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作者也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散文,一定要达到自然美与人的和谐统一,这是我国散文所追求的意境,认为人最终要回归自然。

如:朱自清的《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沙滩上的人,有的躺着……休憩吧。”

这些都贯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主题探究

作者把景、人的感受写的那么美,他最终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

(对生活的赞美突出主题)

六、练笔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来展示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都会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绚丽的图画,相信同学们的文采也不亚于作者,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

教师提出要求:

1、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你心中美丽的图景,展现你心中的那份最美。

2、选择校园的一处场景,用文笔描绘它的美。

教师提示:校园中有很多花草树木,正值秋季,他们的颜色可谓丰富多彩,同学们可抓住颜色的变化来写;再者校园外就是一片果园,秋风送爽,也送来了瓜果的香味,可调动你的感觉器官来写。

第3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北辰区实验小学 吴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2.学习叠词,感受叠词的韵律美。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4.把握课文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及叠词的韵律美,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引入情境

1.板书课题: 水墨画 说一说你对水墨画的了解。(水墨画就是国画)出示一幅水墨画,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幅水墨画。直观感受水墨画的特点。2.出示一幅黑白风景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对,其实这并不是真的画,而是老师用相机拍的黑白色的照片,像水墨画,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故乡的水墨画》的优秀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的优秀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故乡的“水墨画”》优质教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优质教学设计

1《故乡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2、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