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江夏行》李白古诗鉴赏
《江夏行》李白古诗鉴赏
《江夏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委身于重利轻别的商贾的不幸遭遇及懊悔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商人妇之类的平民妇女的同情。
江夏行⑴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⑵。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⑶,相送黄鹤楼⑷。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⑸,作个音书能断绝⑹。
适来往南浦⑺,欲问西江船⑻。
正见当垆女⑼,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⑽,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⑾,旦暮长追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注释】
⑴江夏行:李白自创乐府新辞。《乐府诗集》卷九十列于《新乐府辞》。江夏,郡名,唐属江南西道,开元间为鄂州,州治江夏县,即今湖北武昌。
⑵春心:思春之心。自持:能够自我控制。
⑶扬州:唐属淮南道,为大都督府,商业繁荣,万商云集,为东方大都会。即今江苏扬州。
⑷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故址在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黄鹤矶上。
⑸行李:行人随行之衣物,此代指行人。
⑹音书:即书信。
⑺南浦:地名。在江夏县南三里。《楚辞·离骚》:“送美人兮南浦。”
⑻西江:江夏以西的长江。
⑼当垆女:卖酒女。
⑽一种:一样,同样。
⑾轻薄儿:轻薄少年。即游手好闲的浮浪子弟。
【白话译文】
回忆起以前未嫁之时,尚是一个娇小之女,虽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想早日嫁个乘龙快婿,免得常在空闺相思。谁知今日却嫁给了个商人,却令人好不愁苦。自从结婚为夫妻以来,他何曾一日在家呆过?去年他下扬州时我在黄鹤楼前为他送行,眼看帆已去远,我的心也随江流逐他而去。只说去一年就回来,可是,过了三年他还没有回来。使得我想得愁肠欲断,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与他一起出发的东邻西舍,人家北去南来不到一个月都回来了。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踪如今在何方?给他写封书信也没处投递。于是前来南浦,想打听一下是否有西江来的商船。正好见一个卖酒的少妇,年方二八,红妆靓然,与夫一同当垆卖酒。同样是为人之妻,唯有我影只人单,独然一身,好不凄然。我如今对镜垂泪,逢人欲泣,好不后悔。还不如当初就嫁给一个轻薄少年,也能与他早晚相随。我悔作商人之妇,大好青春却长期过着别离的生活。如今正好是同欢乐的大好时光,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华谁得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时。据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所附“李白年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作《江夏行》。
【赏析】
《江夏行》与《长干行》写的是同类题材,同样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体形式,两个女主人公的遭遇则有同异。江夏女子的丈夫也在外经商,她的凄苦较多,而幸福的回忆却较少。
江夏女子与丈夫的结合,感情基础较之长干女夫妇似乎薄弱得多。这位江夏女子自幼多愁善感,向往爱情几乎是她惟一的精神生活。她的幻想是“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不免把爱情问题看得太简单,她还不知道“负心汉”的含义,就委身商贾。殊不如商贾的生活方式特点之一是流动性大,根本不可能“白头不相离”的。
她所委身的这男子,似乎较其他商贾更为重利轻别:“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他的去处是扬州,乃是大都会,温柔富贵之乡。同去的人都还知道有个家,唯独他不回来。于是江夏女子痛苦得发疯,心理上发生了变态。她妒嫉一切少妇:“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她痛悔昨日的轻信:“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由此看来 ,李白笔下的妇女题材绝非千篇一律,妇女问题在大诗人笔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与《长干行》彼此是不能替代的。此诗较前诗比兴为少,赋法为主,又运用了五、七言相间的形式,音节上更见灵活多致。不过,大约是即兴创作,较少文字推敲,此诗比《长干行》出语稍易,腔调稍滑,不免在艺术上略逊一筹。
第2篇:李白的北风行赏析
李白的北风行赏析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是一首乐府诗。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第3篇:李白《清溪行》鉴赏
李白《清溪行》鉴赏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象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李白游清溪写下了好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多少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
第4篇:李白古诗《猛虎行》
李白古诗《猛虎行》
《猛虎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避安史之乱途中赠给书法家张旭的诗作。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猛虎行⑴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⑵。
肠断非关陇头水⑶,泪下不为雍门琴⑷。
旌旗缤纷两河道⑸,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⑹。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⑺。
巨鳌未斩海水动⑻,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⑼,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⑽。
贤哲栖栖古如此⑾,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⑿。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⒀。
有时六博快壮心⒁,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⒂。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