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用心灵去倾听》教学随笔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随笔
《用心灵去倾听》讲述的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苏珊总能在电话的那端倾听我的话语,不断地鼓励我、安慰我,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以至于我把这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母亲。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读者。在教学中我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我让他们将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在我进行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找到重点的句子进行品读,而且有的学生写的批注非常的棒。有了自己充足的读书时间接下来的细读文本就水到渠成,教学中我扣住“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这句话,“我”为什么会给苏珊这么高的评价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的前后有机的联系起来了,学生用心去倾听着“我”与苏珊的对话,特别是读到“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句时,学生走进了苏珊,同样用心灵倾听着苏珊的内心,他们的品读也精彩纷呈,有的说:“看到了苏珊善良的心,不想让‘我’伤心。”有的说:“看到了苏珊的爱心,她不想让‘我’对死产生一种恐惧,而让生命有着美好的延续。”有的说:“看到苏珊的`乐观,她在安慰我,让我变得更坚强。”……这的确是学生们用心灵在倾听着,这种倾听让我们也得到了快乐。在教学到这里时,我试着问学生苏珊在和‘我’的交往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想让学生明白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苏珊就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镜头补白,让他们想象苏珊在离开人世间写留言时会想什么?在小练笔的过程中体会苏珊对‘我’母爱般的关系是多么的深厚,‘我’在苏珊的陪伴下健康地成长。是呀!用心灵去倾听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节课里我和学生也搭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一起用心在倾听彼此的话语。
《用心灵去倾听》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请。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当中需要倾听,多倾听别人的话,而在这些话中,你能听到别人的伤心,别人的高兴,甚至你在这些话中能悟出道理。这样,你会少走一些歪路。同学们当你们在浪费食物的时候,请倾听那些没有填饱肚子的孩子的心声;当你们在浪费水资源的时候;请你们用心灵去倾听那些没有水的国家的呼救声;当你们在上课吵闹的时候,请倾听那些没有书可以读的孩子的声音;当你们误入歧途的时候,请想一想老师和父母对你的谆谆教诲;我们还可以倾听到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时对大自然发出的第一声赞叹,小草被狂风摇撼时对命运的呐喊,枝头累累硕果奉献人类的承诺。我们更要倾听那“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唠叨,也许你会觉得很烦人,但是这烦人的话却对你有所帮助。同学们,当你失败沮丧的时候,请你去倾听一下那个成功者对摔倒了又爬起来的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吧!
同学们,倾听是很重要的,当别人向你倾诉烦恼时,尽管你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你的倾听却能使他变得开心,让他把不愉快的事情给说出来,能让他心理开心一点。当同学在发言时,请安静地听他们说的话,这虽然不是一句名言,一句教育你的话,但这却能够帮助解决问题。同学们,其实倾听不只是耳朵在听,心灵也要倾听,这样,才明白真正的含义。
第2篇:用心灵去倾听随笔
用心灵去倾听随笔
倾听别人的心声,是很崇高的职业,我的理象就是当广播员。
我的姥姥去世了,但她生前很喜欢听广播。每天晚上我都要去姥姥的屋里与姥姥一起听广播。每每听到播音员悦耳的声音时,我都会发现姥姥神情激动,目光中透出闪耀的亮光。
我和姥姥都爱听“健康热线”,这个广播是与听众互动交流的节目。2 位广播员都会耐心解答听众的问题,于是,我也想做个倾听者。
有一天,姥姥生病了,在医院里,姥姥对我说:“心心过几天我出院,我们一起给‘健康热线’打个电话吧!我很早就想给他们打个电话了!”姥姥的目光闪耀,有种兴奋。我感动了,对姥姥说:‘好,好。我们出院后就打!”回家的路上,我奔向电器店,买了个音质最好的.收音机。留着给姥姥出院听广播用。我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打开收音机,听到男播音员雄壮有力的声音,女播音员燕声莺语的细语,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大声的喊道:“啊!我也要当一个倾听者!”
姥姥出院了,一天晚上,我和她一起给“健康热线“打了个电话。我们首先拨打了“健康热线”的电话,听到工作人员对我说:“请稍等,不要挂机,您是第36 位 听众,请不要挂机,您是……”姥姥听后,对我说:“ 心心,姥姥最听收音机了,你长大也去当广播员,让姥姥也在收音机了听到你的声音,好吗?”“好!”我感动地说。过了一会,我听到听筒传来这样的声音:“您好,现在是第35 位听众互动时间,请您做好准备,在电话中与广播员互动,您好,现在是……”我激动地对姥姥说:“姥姥,快到我们了!” 姥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说:“好,我们……要说什么来着?我忘了!”“ 哈!” 我不禁笑了,“姥姥,不是要说您哮喘的事吗?没事,别紧张!”“请您做好准备,马上就该您互动了!请您……”听筒里传来声音。“太好了,马上,姥姥,马上就该咱们了!”我兴奋地说。姥姥摸摸这,摸摸那,就怕有什么没准备好。“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健康热线”帮助您。”听筒里,女播音员甜美的声音传入我和姥姥的耳中。
姥姥清清嗓子,紧张的说:“你们好,我天天都听你们的广播,我想,咨询一下,我天天都咳嗽,老毛病,年轻时就这样,但是,我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哮喘的症状,想问问你们有没有什么食疗的配方,行吗?”“好!”我对姥姥竖起了大拇哥。姥姥也微笑的看着我。“好,那我就给您提供一些配方,比如……”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姥姥一点也不困,我想:为了让姥姥以后能听到我的声音,我也要做一个倾听别人病痛的人!突然,一声“希望您能身体健康,再见”打断了我的思绪。“姥姥,结束了?”我笑着问。“对,对。真好!”姥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不是不知道,一试好高兴!这广播员真好!”……
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说,相当广播员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好好学习了解一些生活常识,要做“健康热线”的广播员需要了解很多疑难杂症,需要好好的学习。我明白,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做广播员,就实现不了我的梦想。
现在姥姥虽然去世了,但我始终铭记着 她对我说的:“让姥姥也在收音机里听到你的声音,好吗?”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姥姥失望,做一个广播员,让姥姥在天堂,也能听到我的声音!要用心灵去倾听人们的心声!
第3篇:用心灵去倾听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我”与苏珊之间的真情,体会“
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桑娜和渔夫,虽然家境贫寒,但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用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我”安心读书;一位陌生老人默默地倾听“我”拉琴,给了“我”信心。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二、检查预习
1、把课题补充完整:
用心灵去倾听的。
2、生词: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三、研读感悟
(一)、苏
第4篇:用心灵去倾听
【教案背景】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
第5篇: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南青小学六年级:马海英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重、难点突破
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教学方法
点拨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2010、10、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
第6篇: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材料
周洪司
我说的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侧重于让学生感受人物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将诚心、动真情,乐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并通过在读懂课文的进出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任务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