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赏菊叙事作文500字
赏菊叙事作文500字
早就听说开封的菊展很有名,可是我却没有时间去欣赏。这不,我们濮阳戚城公园的菊花也开放了,正巧,报社组织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前去赏菊。
我们踏着戚城那古老、宽阔的道路走啊走,不一会儿,同学们的目光都集结在了那个大花坛里,花坛里那色彩斑澜的就是菊花。我们还未走近,空气中浓郁的菊花香味已经扑鼻而来。
慢慢地靠近了,只见一朵朵菊花热烈地向游人们展示着她婀娜的身姿,千万片的花瓣拢在一起,挨挨挤挤,亲密无间。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的菊花,像一个个小绒球,又像一位位婷婷玉立的妙龄少女。
再看那里,一簇簇的菊花聚在一起就像开大会呢,他们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一个个争着抢着发言。那朵最大的菊花一定是个领导吧,他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摇摇头,十足的领导气派。我忍不住弯下腰,摸着豆芽似的.花瓣,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喝了一大杯菊花茶,立刻神清气爽。
旁边,一个两三岁的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也来看菊花。小朋友被菊花吸引住了,非要摘下一朵带回家,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一直拦着他。这个场面被一个正在这里写生的大姐姐看到了,她将自己刚刚画好的菊花图递给他,小朋友呆住了,惊喜地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大姐姐说:“这张画送给你吧,这样你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盛开的菊花。”小朋友的妈妈不肯收下,大姐姐却说:“没事,一会儿我再画一张,即使不画,美丽的菊花也已经印在我的心里了。”
第2篇:赏菊的叙事作文
赏菊的叙事作文
【第1篇】
今天下午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泰州园博园欣赏菊花。这儿人山人海,真热闹呀!
刚进门,就有一条香气扑鼻的大路向我们敞开。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首先来到第一个景点,主题为秋入树梢,该景点以三株大型椿景菊为主,四周采用各色菊花布置出多种植物造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理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情景,在秋入树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见前面有着摆成孔雀型的菊花,真是栩栩如生。你看这朵,你看那朵,真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呈祥。
看过了孔雀呈祥,我们又来到了美好一家,美好一家是一个名字,上面是菊花摆成的蜗牛,它们看上去好像一大家子,和睦相处,非常幸福。
然后,我们来到了喜庆花篮,对喜庆花篮有这样一段介绍:2013年,是建国第64个国庆节。五色花环搭配大型花篮造型作为鲜花美景的点晴之笔装扮古城,旨在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突出绿化文化的城市文化内涵,让我们喜迎国庆,共祝祖国繁荣昌盛。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大大的水池,上面有许多精彩的表演,如钢琴演奏、舞蹈和模特走秀等等,最令我喜爱的是钢琴演奏,因为它的旋律很优美,优美的让人着迷,让人痴迷,再加上有人在一旁伴舞,实在是太美了!
今天虽然玩的很累,但很开心,因为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菊花,知道了菊花有许多种颜色,还认识了菊花的形态,所以今天玩得很开心,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关于菊花的知识。
【第2篇】
一个深秋的上午,虽然天阴沉沉的,但是我心里却充满阳光,因为爸爸就要带我去看期盼已久的菊花展了。
我们开车来到府山的越王台。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菊花,有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黄如金,我仿佛走进了花的国度、花的世界。菊花在这里争奇斗艳,有的花瓣向里卷起来,又白又圆,像一个大雪球;有的花瓣红里带黄,在高高的枝头怒放,像一束绽放的'烟花;有的花瓣又细又长,向四面散开,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巧手的园艺师们还用菊花做出各种好看的造型。你看,这里是“桥乡水乡”,在繁花丛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小桥流水和飘荡在水面上的乌篷船。那里是“马到成功”,一片花海之上,有一匹用菊花做成的骏马在奔跑。远处是一个“酒乡”,自高处的两个酒坛口出来,一片由金色菊花做成的“美酒”倾泻而下……
一阵秋风吹来,枯叶纷扬而下,但也带来阵阵菊香,我不禁想起“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诗句。美丽的菊花,为这飘零的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3篇】
秋,悄悄地来了。乘着秋风,我和爸爸、妈妈、奶奶、弟弟一起出发,去参观菊花展。
刚进菊花展中心大门,一股菊花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菊花的香不像桂花香那么浓,也不像桃花香那么甜,菊花的香是在空气中那一丝丝、一缕缕淡淡的香。
沿路的黄色小雏菊引领着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秋入树梢。这儿的菊花造型看起来像蜗牛、像蝴蝶、像羊群、像飞鸽……整个景点中间种着许多棵由菊花装扮成的蘑菇树,四周有星星点点的太阳菊、波丝菊、金丝菊……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来的菊花,它们个个都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红的、紫的、淡黄的、乳白的……绚烂的颜色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路的淡淡香味继续牵引着我们走过香樟树群,幽香袭来,与菊花的香气相映成趣。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景点——孔雀呈祥。
孔雀是“吉祥”和“真善美”的化身,其不凡的气质被誉为“鸟中之王”。各种颜色相异的菊花拼成的孔雀吸引了我,三只孔雀争相开屏,尾巴是黄色的,身体是绿色的,头是紫色的。旁边又种着许多花,看起来真的很美,有万山红遍、兼云香菊、太平鸽、美丽、白狮子等,其中我最喜欢白狮子,它的花瓣像瓜子壳一样尖尖的,好像是用奶油挤出来的。
花的种类有很多,但菊花才是真正属于秋天的花。在中秋时节,菊花好像并不那么张扬,而是静静地表露着自己淡雅的气质。
当我还在沉思的时候,爸爸的叫声把我从秋菊的灵魂中拉了回来,“孙叶秋,回家啦!”
第3篇:三年级叙事作文赏菊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赏菊
早上,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我去中山公园赏菊。一路上鸟儿在我的耳边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唱着悠扬的歌儿。风儿吹在脸上,好惬意!我的心仿佛已经飞到了中山公园中。
到了中山公园的门外,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去。一进门,浓浓的花香飘进我的鼻子,我陶醉在了迷人的花香中。正在这个时候,我被爸爸的声音唤醒:“晓玥,快来看!”我闻声而望,在不远处,五颜六色的菊花竞相开放,在风中朝我们摇着手儿,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走近一看,菊花有紫色的、黄色、白色的……有的像一朵朵大绣球,有的像一个个狮子头,漂亮极了!再往前走,我看到一种叫“绿荷”的菊花,白色的花蕊,绿色的小边,真像一朵在水里开放的荷花。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一种绿色的菊花,细细的花瓣很
第4篇:赏菊作文500字初中
赏菊作文500字初中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赏菊作文500字初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赏菊作文500字初中1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自从去了菊花基地后,我才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幸运星组织小记者班的同学们去黄潭七屋岭赏菊。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终于,我们来到了黄潭七屋岭菊花基地的门前,据说立冬的时候菊花开得正好。于是,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菊园。刚进门就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菊花,它们形态各异,争奇斗艳,有的高高耸立,有的仰望天空,有的俯视大地,有的`躲在绿叶丛中……它们的品种有很多
第5篇:秋日赏菊作文500字
秋日赏菊作文5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日赏菊作文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日赏菊作文1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格外清新,佳城水源山公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菊花展。
清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来到公园,那里已经有不少前来赏菊的游人了。穿过两只长颈鹿脖子搭建的大门,便闻到阵阵花香,放眼望去,好一片姹紫嫣红。
公园里园林工人把菊花摆在了道路两边的花架上,形成了一道花的走廊。有的花从高高的花架上低下头来望着大家;有的花在花架上窃窃私语;有的花伸出手臂在和我们打招呼……还有各种菊花造型,巨大的菊花拱门引得游客纷纷合影留念、层层叠叠的菊花宝塔气势冲天、五
第6篇:小学生赏菊作文500字
小学生赏菊作文500字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下面,yuwenmi小编为您带来几篇小学生赏菊作文5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赏菊作文500字_1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们三五结伴,兴致勃勃的去园博园赏菊。
一进大门我惊呆了,这里简直就是菊花的:“大立菊”“红杏山庄”“月之光”“骏河的酒仙”“凤凰振羽”……品种多得数不胜数。
菊花五颜六色:白如雪、黄似金、粉若霞、红胜火,还有的黄中带绿、白中透粉……真是风情万种啊!
形态各异的菊花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一层层向里旋转,像个大绣球;有的花瓣像一根根细细的丝带,末梢还稍稍卷起;还有的花瓣宽大呈椭圆状,一层层舒展开来,那艳丽的姿态一点也不亚于国花牡丹。
瞧!这朵菊花朝天怒放,好像一位美丽的仙子,那棵菊花含苞欲放,胀鼓鼓的花苞好像婴儿稚
第7篇:国庆节赏菊作文500字
国庆节赏菊作文500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庆节赏菊作文5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庆节赏菊作文500字1
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昌吉农博园,听说那里正好在举办菊花展。
先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离农博园只有两公里了,我们开车到那却用了半个小时。原来,这天到农博园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大家的车排成了长龙,有时一动也动不了。可见,菊花肯定很好看。
好不容易进了农博园,只见到处都是人和菊花。菊花有紫红的、雪白的、金黄的等等。我竟然还看见了绿色的菊花。最让我吃惊的是,菊花的品种居然有一千多种。
我最喜欢的菊花又白又小,摸上去硬硬的,形状像一个个小球,难怪它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