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31 07:1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言】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翻译】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介子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鉴赏】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拓展内容:李白的诗赏析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赏析:李白一生广泛游历,大部分时间都是客居他乡。李白好饮酒,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一碗酒就让他忘记了他乡与故乡分别,果然是大才子不同凡响。可见李白之爱酒,以及对兰陵美酒的赞美。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谢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谢眺是李白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在诗中不仅一次提到过谢眺、小谢。

中间四句写景如画,广为流传。“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唐诗近体》中说:“寒”字、“老”宇,实字活用,是炼宇法。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这首诗很安静、很有境界,还很有禅意。前两句,一个“尽”,一个“闲”,虽是写鸟、写云,也是在写诗人的心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不厌这句很妙,山怎么能看人,又怎能做到不厌。恐怕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吧。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也是千古名诗。第一句写一断一开,奠定了整首诗大气磅礴的风格,是大手笔;而且这两个字赋予风景一种动态感,非常妙。

船本是动的,而山本是不懂的,第三句一个“出”字,写活了两岸青山,似有无限情义。整首诗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又妙用几个动词,真不愧诗仙之称谓。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代言体的诗,是李白借一闺中女子口吻写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很平常的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李白抓住关键细节,化腐朽为神奇。

语言非常干净,但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最后两句,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引人无限遐想。可见诗人的.洞察力。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剑客。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这首诗也能看出李白的天才。大家可以同《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诗句比较一下,李白这里描写琴声和《琵琶行》中的琵琶声,不是一个风格。李白这里用四句诗二十个字,写出了琴声之妙。读完这四句,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被琴声“吸引”,想象着到底是怎样美妙的声音。

万壑松、洗流水,这六个字最妙。

清平调词(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这是李白受李隆基之命,写的赞美杨玉环的诗,共有三首,这是其三。重要的是李白写这三首诗完全是临场发挥,可见其才高。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自然流畅,感人肺腑。

长相思·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点青苔。

赏析:李白写的《长相思》也有三首,此为其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一般人作诗都会回避这种“重复”的状况,两个美人在相连的两句里,不好处理。李白偏偏能妙笔生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是如此。这在英国诗歌里“头韵”的方法类似。

最后两句很美,“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情与景妙合无垠,水乳交融。一片相思之情全都融合在了这“黄叶落,白露点青苔”的景致里。白露点青苔,有的版本作白露湿青苔,点比湿更能引起想象,更活泼,一个点,将露珠写活了,露珠有了人的情志,在那里孤独地滴滴答答点着青苔,妙绝!

第2篇:《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李白赏析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李白赏析

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李白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李白赏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象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第3篇:《塞下曲》翻译赏析

《塞下曲》翻译赏析

《塞下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纶。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翻译】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鉴赏】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②月黑:没有月光。

③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④遁:逃走。

⑤将:率领。

⑥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⑦逐:追赶。

⑧满:沾满。

赏析:

作者:佚名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