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31 07:13: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本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型教材,其特点是把数学作为文化来研究。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这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 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给读 者一个整体的数学科学发展的系统体系。本书在写作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 思路,诱导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在谈到数学时说: “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数学是人类科学文化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它具有典型的学科独立性,不受其他学科的制约,它不像物理、化学、天文等受制于数学,缺少一种独立性。数学的创新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创性(发明和发现),二是继承性(亦即创造性地去完善)。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 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 “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唯一的幸运儿。”古往今来,许多数学家、哲学家都把“美”作为决定选题、选题标准和成功标准的 一种评价尺度,甚至把“美的考虑”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著名数学家冯· 诺伊曼就曾写道: “我认为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庞加莱则更明确 地说: “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解答、一个证明优美呢?那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恰到 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有清楚 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产生伟大成果的地方。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是一个新问题。一旦踏进数学文化的门槛,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奇异世界。总之,数学文化是一个比较精彩的文化,是一个未知的文化,慢慢体会,别有一般滋味在里面。

第2篇:《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的感想

最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了张楚延著的《数学文化》,全书从数学美学、数学与人的发展、数学哲学、数学与语言、数学与其他五个章节来阐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收获颇多。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

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再三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但当我们看到每年高考文科考生快速增多的现象时,我们会感叹,有时也会很堪忧。事实上,有不少的学生因为数学这只“拦路虎”而充其量只念完了九年书,而另一些人进入高中后,因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不好。而被迫进入“文科班”,由于高考要考还得硬着头皮学,此时或针对高考时文科数学试题的特点去展开题海战,或者尽可能以提高其它科目的分数来弥补数学考试的塌方。一旦上了大学,也就出了苦海,从此告别数学。代表着真善美的数学在他们年青的心灵里却留下了另一番景象。若干年后,我们又面对一幅须要宽容对待的历史卷面,然而,损失与落后(特别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落后)会与这个历史有的事实,我们无法回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数学太难,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出了问题?好象都有原因。事实上,如果我们整天把数学只当作数学来教学或者更直白地当做逻辑来教学,数学肯定会被教难,学生放弃数学也就成了自然的事。如果我们注意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把教数学当作一种文化的传播,情况会不会好得多呢?

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在现今这个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已经替代了昔日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人们可以把数学对我们社会的贡献比喻为空气和食物对生命的作用。事实上,可以说,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数学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已经“数学化”。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这是一个伟大的预言。这一预言为20世纪科学发展的事实在证实着,而且还将为21世纪、22世纪……发展的事实所证明。马克思是在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作出这一预言的。

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第3篇:《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空闲之余,我在图书馆乱转,无一件件我翻看了那本方延明的 《数学文化》一书,随手翻了几页,真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不错,所以我把它借了下来,也花 了不少时间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之后也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的一些资料。本书是一本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型教材,其特点是把数学作为文化来研究。通过对数 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 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不管是学过数学,还是没学过数学的人,只 要具备一定数学基础,都可阅读该书,并获得帮助。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 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给读 者一个整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数学与文化读后感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之光辉映历史星空

穿越浩瀚的历史天空,一路上到处可见数学之光造就的辉煌。在埃及的尼罗河畔,数学将金字塔“打造”成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皇帝的铁炮狂轰滥炸亦不能损之分毫的人类建筑奇迹;在肥沃的两河流域,数学将人类领进了时间的范畴里,摆脱了“今夕不知是何年”的懵懂,跃入了历法的新纪元中;在静谧的爱情海岸边,数学中的天之娇女——黄金分割比“创造”了科学与艺术达到至善至美结合境界的巴特农神庙······数学,一路播撒的文化的种子已绽放出姹紫嫣红的花朵,惊艳绝伦!

数学,这一科学中的皇后,是如何登上科学的殿堂呢?答案自然是无数前赴后继的数学家的呕心沥血的付出。因此,在我看来,数学创造出的辉煌的文化诚然有埃及金字塔、巴特农神庙之类的令人亘古慨叹的世界奇迹,但最精华的部分应属于数学家为求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数学文化读后感(汇总18篇)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的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的书籍。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先列举出作品中的亮点、闪光点,再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如果你正为写读后感而苦恼,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挑选的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数学文化读后感篇一

在大学初学《数学史》时,我便对数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爱上了数学这一学科。工作后,我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够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来,那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数学文化》一书,获益颇多。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牙牙学语地创造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然后在花季雨季之中为数学建立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尽的分支,到如今,展现它花样年华之时耀眼夺目的数学成果。与其他文化一样,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数学文化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文化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