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引导语:开展完有关徐悲鸿画马的教学工作后,相关的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一
在教学《徐悲鸿画马》一课时,我抓住了徐悲鸿画《奔成图》的背景,指导朗读,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文章第4自然段是重点段,要求背诵,所以我精心设计了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首先请学生找到本段的中心句“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然后找一找徐悲鸿画的马的特点“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这也是练习册中的一道题,课上教学与练习题相结合,教学事半功倍。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无论......还是......都......”来理解不管什么情况下的马,在徐悲鸿的笔下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都充分表现出各种马的神态。”最后说一说徐悲鸿享誉世界的《奔马图》。
学生介绍《奔成图》很容易,但真正能理解画家和作者的情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因此我将我课前查到的关于徐悲鸿画马的背景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我严肃地说:“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鬼子想彻底打败中国,在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被日寇占领,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的徐悲鸿听到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同时展示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并指导读这段话。
我接着说:“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全身充满力量。”这时学生再次齐读这段话。学生充满了感情,让我感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在这段背景介绍后学生才形成的,所以我的这部分设计是成功的。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后学生自然会萌生一种对徐悲鸿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名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二
课文没有写名人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只是讲述了他们童年生活的一些小事,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激发孩子们从小爱学习、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的品质。
其中《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徐悲鸿“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和《奔马图》这几个典型材料,将他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文中对《奔马图》的介绍,语言形象,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充分预习,能在课前把两类生字认熟、读熟,给生字组词,并把课文读通顺,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
课上,在识字这一方面,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准备,在课堂上我利用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识字检查。我利用生字卡片,采取了个别认读、分组赛读、指名领读、比较认读等多种形式落实识字环节。接下来,在朗读课文中,我又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即:个人练读、师生评读、教师引读、男女生PK朗读、老师范读、分组赛读等,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将学生的朗读兴趣掀至**。在读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将图与文结合在一起,看图理解句子,看图朗读句子,看插图理解词语。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这种方法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开放的统一体。“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当调整。
本课在按照我们“预设”的思路进行的同时,我也注意了在与学生互动中创造课堂即兴“生成”的机会,抛掉自己是权威的化身,和学生一样是阅读的参与者,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他们的灵感才会激发出来,他们才有创新冲动,才会有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美好境界,进而他们的智慧、情感、个性、创新意识才会提升。我觉得,课堂因“预设”而顺畅,因“生成”更精彩。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有深度的问题:从这两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你觉得他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吗?这两个问题紧扣主题,层层深入,又适当地进行拓展,将语文与生活,将学文与做人结合在一起,从思想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第2篇:《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生:看到了马。这些马画得很好!像真的一样。师:这幅画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呢。八骏图
师: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课文
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可以请同桌帮你纠正字音,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我们来开火车领读。生:领读词语。
师:都读对了,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遍。生:齐读词语。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分段读文。
师: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呀?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生:我知道徐悲鸿为了画马还摔了一跤。
生:我知道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生:我知道徐悲鸿的家里贴满了骏马图。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 生:就是很有名。
师:那是闻名的意思。举世呢?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师:你说得很准确。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厉害吗?真了不起。人们又是怎样评价他的作品《奔马图》的呢? 生:结尾一句。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师:谁能告诉大家“艺术珍品”是什么意思呀? 生:珍贵的艺术品。师: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和它们一样令世人惊叹。所以它成了-----。让我们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两段。生:齐读句子
师:像这样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密切关系就叫首尾呼应。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动笔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孩子动笔画一画,画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自己练习读读这句话,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练习读句子。师指名读。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我读出徐悲鸿无论画什么马都能画得好。生:我读出徐悲鸿能画出马的特点来。生:我读出徐悲鸿什么样的马都能画。
师: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马的神态来画。在这句中,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不论、还、不论、还、都”,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课件: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都】呈现红色。
师:作者用来这样一组关联词语,清楚地描写出来徐悲鸿画马的能力。用的多恰当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被称为艺术珍品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请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这幅《奔马图》什么样?文中怎样描述的?谁找到了这句话,站起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马好像要跑出来了似的。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好像是一匹要去做战的战马。生:我感觉它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是,跑的很高兴。师:是啊,那是多么的畅快啊? 生:我感觉这匹马跑的特别快。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四蹄生风。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气势雄壮、四蹄生风、一望无际”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师: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了什么感觉?仿佛听到啦什么?---生:嗒嗒嗒的蹄声。
师:作者从视觉和听觉向我们描绘了这幅画,让我们感觉到画的真是太------生:栩栩如生,逼真。
师:画的这么好,我们更应该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指名读。师范读,分组比赛读。
师:真是不分高下作为共同的奖励老师请你们来欣赏这幅艺术珍品。课件【奔马图】:
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自远而近呼啸而来,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嗒嗒嗒的马蹄声让人精神振奋。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来为前方的战士加油,为抗日鼓劲。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么生动的画面,这么精美的语句让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吗? 学生背诵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
1: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问:常常说明什么? 生:他经常观察。
2: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问:只盯着,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生:盯着是看的意思。不能换成“看”。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3: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可能会被马踩到,被踢到,跌倒受伤。师:其实为了画好马,徐悲鸿何止遇到这一个困难哪,想象一下他曾经还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当冬天---当夏天----当----。
这么多困难他都一一挺过来了,现在你觉得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坚强,勇敢,锲而不舍。
师: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敬佩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他的坚强。(指名读)
师: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绘画的热爱。对画马的入迷。用书上的话是“入了迷”不仅表现在他专心的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小屋)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指名读文 师:小文的墙上贴的马都在干什么? 生:奔跑,吃草,散步,站立-----师:像这样许许多多姿势和神态各不相同的马就可以称为姿态各异。师:徐悲鸿为什么要在屋子里贴满这姿态各异的马呢? 师:如果我把这里的反反复复换成反复你觉得哪个好? 师:徐悲鸿在干什么? 生:思考,望向远方。师: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怎样才能把马画好。
生:他在看前面的马,想如何修改这幅画。
师:徐悲鸿整天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师: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念叨的是---。手上画的是----,梦中梦到的是-----,就连吃饭的时候想到的还是-----。真是画马入了迷。【课件: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都】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来描述一下徐悲鸿画马的痴迷吗?
生:徐悲鸿不论是上学还是放学,不论是吃饭还是喝水,都想着马。生:徐悲鸿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论是站在还是坐着,都想着马。
师:这真是执着的徐悲鸿,这真是对马痴迷的徐悲鸿,让我们读出他的执着。(分组读)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回顾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说完整话)
生:勤奋的徐悲鸿。生:专心的徐悲鸿。生:刻苦的徐悲鸿。生:„„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茅以升,达芬奇,安培,牛顿,齐白石,爱迪生-----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板书: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而徐悲鸿和他画的那些马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从徐悲鸿画马获得成功这件事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你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点什么吗?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吗?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生:我要对自己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生:做事一定要认真刻苦。生:像徐悲鸿一样努力才行。生:„„
2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欣喜的看到。勤奋的种子正在你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记得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像徐悲鸿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成功。因为---功到自然成。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咱们班谁学过书法?在你练习字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呀?
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样成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同学们来自由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要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词:水缸
坚持不懈
聪明
夸奖
模仿
称赞
顿时
惭愧
抚摩
石凳
聚精会神
师:①模(mo)仿——抚摩(mo)注意读圆唇音
②在这些词里面有两个同音词,夸奖——称赞。你还知道他们的近义词吗?(赞许、赞赏、赞扬、赞美、赞叹)[指名读,领读、齐读]
3、师:大家读得不错,相信这次再读课文时你会读得更加流利,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生汇报:你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课题扩展法)
5、师:王献之在练字的过程中态度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并做出标记。
三、品读课文,体会中心 第一段:课件出示;
1、师: “自满”还可能换成哪个词?
师:你能结合第一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王献之自满的原因吗?(从小就跟着那样了不起的爸爸练字,自己又聪明伶俐,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夸奖)师:当听到别人的夸奖,王献之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是呀,种种原因使小献之骄傲自满起来,这正是事情的起因。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骄傲自满的人会怎样呢?(不努力了,听不得别人批评了
不服气了)
2、师:是呀,我们再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又体会出小献之的自满?请你画一画。
3、汇报【课件: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师: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小献之的自满的?(满以为,读出来)
师:他用什么方法来体现的?(加重音)再找一个同学试一试,全班读。
①看老师换了一个字,再来读读觉得好吗?(选看出是小献之是精挑细选的,不是随便拿一个就去给爸爸看。)
师:看,一个“选”字就把人物当时的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看出作者用字的精确!再读这句话。
②师:王献之拿着自己精挑细选的字心里美滋滋的,他仿佛听到了爸爸看到字以后说:“
。”他仿佛又听到妈妈笑着夸奖他“
。” 师:老师告诉你,这就是“炫耀”的心理。(板书)大家可以把这个词积累起来。师:你还从哪里也读出这种“炫耀”的心理了? 出示“兴冲冲”一段。
4、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此时自满的小献之听了母亲的话又有何表现呢?
5、生读第四段:课件出示。
师:现在小献之由“自满”变成了——“惭愧”(板书)
6、分角色读第四段。师:谁愿意来扮演此时的小献之?谁来扮演父亲王羲之?(注意?!语气要上扬)[你向父亲请教时,心情怎样?从“抚摩”这个词你体会出什么?]
7、你认为什么是“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师:那父亲告诉小献之的“秘诀”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生汇报:课件出示:
8、师:父亲的本意就是让他写完这18缸水吗?如果他用这缸水乱涂乱画,用了这18缸水就能练好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师巡视
9、学生汇报:5-6人
10、父亲的秘诀就是想告诉小献之练字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我们知道小献之的父亲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那他也是按这个秘诀做的吗?快到书中找一找。(体会“已”和“聚精会神”)
11、父亲就是用了这个秘诀成为了大书法家,所以他告诉小献之——引读父亲的话。
12、小献之听了父亲的话他明白了吗? 出示课件; 齐读;第六段;
13、现在小献之就是用了父亲的这个秘诀最后成为了大书法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课题“王献之练字”中的练,你明白了什么?
四、揭示中心,牢记秘诀
1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板书)
15、出示王献之的字: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拔,顾盼有致,气势宏伟,这都是出自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16、师:你们认为这个秘决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练习:
17、师:同学们,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梦想,就请牢记这成功者的秘诀——学生齐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板书设计】
11.王献之练字
自满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惭愧
第3篇:《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4篇:徐悲鸿画马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 14 徐悲鸿画马
第一课时
负责人:李振东
组长:徐智华
主要设计者: 徐智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
2.师:这幅画叫做《奔马图》,看!这匹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作者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
第5篇:徐悲鸿画马教学设计
课
题徐悲鸿画马 执教者 徐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仔细观察、勤学苦练的结果,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石”,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会写10个生字。教学流程 修改意见
一、激趣导入。
1、老师想请大家先欣赏几幅画。
2、看了这些画有什么感觉?
3、这栩栩如生的骏马正是我国著名大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他为什么能画出这样活灵活现的骏马图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字和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分段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3、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