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西行之旅六年级作文
西行之旅六年级作文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过去了,我们兴奋而又欢喜地迎来了暑假,为了找点儿乐子,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去青海及西安等地游览,可想而知,这是一次多么愉快的旅途!
来到了青海,我们一行人走出西宁的曹家堡机场,就直奔世界级的青海一大自然景观——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环湖一周有360公里。青海湖的外围是成片的油菜花,使人对青海湖的印象就是金色的一个巨大的盘子。
湖的四周的草地上还有着许多膘肥体壮的牛羊点缀于其中,真是大好的.自然景观呐!下了车,“海风”呼呼,我不禁想:我莫不是来到了海边?再看远处,水天相接,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顿时,一股清凉覆盖了全身,使我丝毫感受不到了夏日太阳的存在,来到湖边,随手拾起一块石子,掷入湖中,溅起的水花粘在衣服上,透心凉。
海鸥也来凑热闹,围着我转啊转,一拨又一拨浪花涌来,推动湖边的小石头向岸上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落霞染红了大半边天,我不禁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家喻户晓的诗句并陶醉其中。
还使我感兴趣的是西安的秦兵马俑。它在古城西安的秦始皇博物馆。最具特色且兵马俑最多的一号坑最受青睐。一排又一排神态端庄的兵马俑朝东而立。为什么要朝东而立呢?因为战国时期,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可诸侯国齐楚韩燕赵魏都在秦国的东方,这样秦始皇在地下世界也能率雄兵百万防守了。秦始皇因此为西安做了一件好事呢(西安现在可是吸引无数中外游客的旅游城市),嘻嘻!
我的行程结束了,收获也杠杠的,回想起旅行途中的一些趣事,我还得细细品味呀!其实呢外出游玩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我这一回啊,还学习了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是不是很赚呢!
第2篇:山西行作文
山西行作文
巍巍太行,纵贯八百里。十一假期来临,使得规划已久的山西之旅得以成行。
二号下午由家门口洛阳北站出发,沿焦枝线过黄河,经济源、月山、晋城、长治、榆次转车,顺着有百年历史的正太线一路向东,过煤都阳泉到达晋冀交界的娘子关站。
娘子关,号称“万里长城第九关”。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桃水河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记载,隋开皇年间在此设置苇泽县,唐平阳公主曾率军在此驻防,故名“娘子关”。而今现存这座城关,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897年)重修所筑。出娘子关火车站右行约十分钟,即到达娘子关南城关门 。门前青石古道斜坡而上,抬头便望见城楼上“天下第九关”之匾额,雄伟高大,蔚为壮观。城墙上镌刻着“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关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关上有对联云:“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下桃水河环绕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的一道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口险要,实乃三晋之门户。踏上城关门楼,沿着陡峭的台阶而上,不多时即登上长城。鸟瞰整个娘子关镇,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历史悠久的正太线上火车疾驰,山的那头即是河北井陉关。两关隔山相望,扼太行于咽喉。回顾历史,抗战时期日军集结大量兵力沿正太线西犯,娘子关为当时与日军交战争夺的重点区域。最终苦守十余日,惜落敌手。国军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誓师开赴前线时一万三千人,战役结束后仅存三千余人,可见此役之惨重。踏上烽火台,瞭望四周。真乃“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向南望去,绵山山麓雾色朦胧,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左手方向不远处矗立一块革命烈士纪念碑,告诫后人,缅怀先烈。长城尽头是蜿蜒曲折的上山小路,一路上野花绽放,空气湿润,凉风袭人,煞是美好!偶然的回头看下刚走过的长城,犹如一条青龙盘踞在山前。铁路线上的火车越发的小了,山下的桃谷河像银丝带一样缠绕在城关的前后。越往上,路愈发的窄,而且陡峭,山风愈大了。但风景却更加的秀丽了,巍巍山势,层峦叠嶂,奔腾而动。当看到“绵山”二字时候,觉得离山顶应该差不多了。继续前行一段后,似乎有雨滴散落,山路湿滑,恐雨大难下山,故折返回程。下来时候路过一片谷子地,沉甸甸的谷穗已经渐渐低下了头。好多年不曾亲眼见到这种作物了,彼时满心的欢喜。顺路而下至东门,上书“娘子关”,这大约就是娘子关的上关吧。破旧不堪,关墙上残洞众多,莫非是战争的遗存?进城关门,两侧为明清时代的旧居,屋顶杂草布满,早已无人居住了吧?下坡道便望见一颗银杏树,枝繁叶茂,红绸裹身,直径够大,两个人恐环抱不及。此时已经午后多时,饥肠辘辘,刚好看到牌子指引往里有家饭馆,遂即进去用餐。敝人爱吃面,山西的面确实的好吃,筋道,有味。而且老板也好客,人也实在。饭罢后与老板道别悠哉的回车站了,到了车站门还未开,很多游客席地而坐,不多久大门敞开,大家进去候车。车子按时而来,带着美好的心情去往下一站:永济。
晚八点多火车到达榆次,早上就是在此转的车,现在又要在这转车了。榆次,一座小城,给人的印象却是很不错的。自我常有一些小城情节,总觉得这样的城市非常的宜居 ,一切的井然有序,少了些嘈杂,多了些舒适。
凌晨前,列车如期而至。登上列车,安静的躺着。在这十一假期里,在同一天的时间里,能轻易的买到卧铺票,而且还是带打折的,不得不说这是自己计划的一次相当完美的旅行。少了些拥挤,少了些纷乱;多了些宁静,多了些安然。很快,已然熟睡。。。
早六点半,永济下车。在广场少时停留,看到了对面停放的开往普救寺景区的2路车。广场上三三两两,背包客一样,想必都是去景区的吧!七点有余,车子开动大家上车去往普救寺。到景区还不足八点,山门未开,旁侧的售票处也是大门紧闭。寺院坐北朝南,远处屏风上书“佛光普照”;再近处有一同心大锁,一面有“有情人终成眷属”,一面是“永结同心”。片刻,门开,购票,进寺。寺门上“普救寺”三字由赵朴初所书,赵会长的字真是遍布全国各地啊!进山门,沿台阶而上,首入眼帘的就是大钟楼了。此楼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唐建筑。楼前楹联云:“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字体苍劲,佛家韵味浓郁。由左侧登台阶而上,转一小亭,继续往上,来到了塔的西侧,塔下便是“莺莺小道”。别致的小道,红绸裹着青石雕砌的栏杆,玻璃覆盖在上,轻踏步而过。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绕到了塔的后面,正对应的是大雄宝殿,稍许停留片刻。东行两步,即是“梨花深院”。这便是西厢记里崔莺莺家借住寺里的临时寓所,两旁有诗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道出了这里的典雅幽静,古朴玲珑。屏风背面,呈扇子形的那首“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跃然而上。千年之后的人们还对崔张爱情的向往和羡慕,也许就是使得众多善男信女来往普救寺的缘由吧!再东边还有十王堂、枯木堂、罗汉堂等,最东侧是仿唐古街。里面有个蒲州府衙,当时正在上演具有当地特色的剧目。吹拉弹唱,怡然自得,好像找到了小时候在村子里看戏的感觉。。。折回,来到了莺莺塔前。此塔十三层,高四十米,平面呈四方形。据寺内碑刻记载,为明代嘉靖四十三年重修的方形密檐式砖塔。“普救蟾声”被誉为中国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可惜去的时候已经不允许登塔,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只有远观的份了。好不遗憾!回廊之上好多留言版,密密麻麻的.记录着那些胆大的游客所留下的个人信息。不经意间,发现了回廊四周的那些山楂树。满树的山楂果挂满枝头,红红的,让人垂涎欲滴。绿叶衬托着红红的果实,真心的觉得这个景致比这座登不得的古塔还要美!流连了好久,最后还是依依不舍的下山了。出寺门,看到了有卖吃的,肚子已经响应了。好吧,坐下吃了碗凉粉觉得不过瘾,又来碗面。山西人爱吃醋,这面还就是好吃啊。这是在外面少有的吃的舒服的时候了,也许是自己喜欢吃面的缘故吧。完毕后还是坐那趟2路车,去往鹳雀楼。
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去年的这个时候去的江南三大名楼,就差这个就都走遍了。不多时,车已经到了景区门口。 首先看到的是“三十三天”假山群落,三十三天是佛教的宇宙观用语。假山后面便是鹳雀园,完全的唐代建筑风格。匾额上的“鹳雀园”三个字是启功的书法,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购票入园,先看到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灯笼中间悬挂着鹳雀楼的摄影图,上面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处,一座高台重檐,黑瓦朱楹盛唐建筑静静的矗立在中央,那便是鹳雀楼了。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历经隋、唐、五代、金,直至元初被毁灭。现在这座楼是1992年经专家论证后修建的,于2002年开始接待游客。鹳雀楼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高约74米。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俯瞰黄河奔流。吸引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登临作赋。过青石而砌的拱桥,前方有用鲜花簇拥而成的整体造型,图案上有书“天下黄河第一楼”。转过这鲜花簇拥的屏风,眼帘前便是高大雄伟的鹳雀楼了。拾级而上,心若为城。该楼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风格,失传已久的唐代彩绘艺术,使得新建的楼一样的古风典雅。楼宇外观四层,内分六层。楼门上书“文华李唐”,鎏金匾额,字体苍健,磅礴大气。进一层大厅,迎面是一副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用晶莹剔透的玻璃罩着,展卷二三十米宽。画中琉璃屋顶,宫墙高起,人物小巧,街市热闹,再现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华,堪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沿着回廊而上,一路尽是书画作品,壁画雕塑等。二层,主题是以浮雕、雕塑、壁画等形式展现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和传说。三层,亘古文明。用大幅的场景塑像再现了运城史上四大支柱产业——盐业、冶铁、酿酒、养蚕。四层,多为运城名人字画及各级领导的视察图片。五层,陈列有鹳雀楼木质模型。六层,极目千里。内有钟乐表演,还有毛主席手书登楼诗。六层四周是极佳的观景处,楼角还有王之涣作诗的青铜塑像。远处的中条山,依稀可见。伟大的母亲河黄河,静静的流淌,见证着千年古迹的沧海桑田。多少贤达之士登临此地,感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放歌抒怀。真如唐代李翰云“独立乎中州,影倒横流”。黄河滩涂,候鸟云集,结伴遨游。远山,近水,候鸟,古楼,真乃山河胜景,雄浑壮阔。至此,中国四大名楼已然全部囊括。不知何时起,有了赏尽四大楼的思量。转眼间,已悉数脚下了。
美景不禁,时光不老!
再见了,普救寺!
别了,鹳雀楼!
踏上了回程的火车。经风陵渡,过黄河,潼关,华山,折返至洛阳。
下一站,会是哪?满心的期待中。。。
第3篇:闽西行
“ 闽西行”有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增进同学们对党、对革命、对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的认识,上周周末学校组织了师生“闽西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参观了永定土楼、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汉白玉雕像、五龙村田园风光、古田会议纪念馆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愉快而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红色土地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楼的宏伟精致、闽西人民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这片红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体现了闽西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天,我们的行程安排是去参观永定土楼。有人说永定土楼是活在山坳里的历史,是山坳里的神秘家园;也有人说,永定土楼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给人以惊奇和震撼。在客家导游小陈的引导下,我们开始翻阅这部底蕴的百科全书,先后参观了“土楼王子”振成楼
第4篇: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
适逢柳枝绽放新芽的时节,宝山教育学会小学会员单位的校长、书记等一行近50人,在林锋会长和基教科顾敏科长的带领下坐车西行,考察了位于江苏苏州地区的两所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仰慕已久的玉峰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百里平畴一峰独秀的玉峰山西麓,三面环水,风景秀丽。109亩浩大的校区,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震撼,又让人得以天高任鸟飞的心理放纵。大格局、新潮派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为主体的设施布局,给了我们一种划时代的感受和令人神往的吸引力,4.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镶嵌在硕大的校区地盘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又有机地连成一体,犹如展翅的鲲鹏。走过教学楼道,走进教室,浓厚的文化气息映照在每一堵会说话的墙上,洋溢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体育馆与大会堂兼用的设计,
第5篇:西行散文
西行散文
西去的列车奔驰在青山绿水间。握一把山风的清凉,它从指间流走在阳光里滴落。眼前急驰而过的风景只划过一幅绿色的帷幕,别的一带而过。家乡的春天刚刚苏醒,这儿已是鲜花开的正艳。满腔热情向往着半坡遗址,向往着杨玉环的华清池。没经过多的思虑,就直奔这个六朝故都,没想过摆在眼前的是不是一个最大的失落。
一、半坡
抓住一根棘手的藤,在树影的斑驳中,凝望半坡。一切都显示着历史的尘埃。走进遗址,仿佛看见几千年前的半坡人在门道里穿行,在灶台前忙碌,在田地里穿梭。仿佛看见他们在陶碗陶罐中繁衍生息。母亲是他们的领袖。高度的宠爱使半坡母亲很飘逸。她站在几千年尘埃之上,站在彩虹之上。百年来许多人仰望。她不可能落下来,因为尘世间没有能承接她的雾。
太阳在中午时分泼洒在半坡上空。影子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陶罐里装着一个小孩的骨骸
第6篇:西行游记
探访欧罗巴
美丽的欧洲,古老的欧洲,多元的欧洲。借着东西交融的春风,我们来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欧洲。这是一次专业交流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从古至今,建筑就是一种东西有别但也有趋同之处的艺术,它是雨果口中的凝固的音符,也是人类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十二天,一场横跨五国的惊艳之旅就此展开。欧罗巴,我们轻轻地来,却要带着满满的感受和收获而走。
“水城”、“亚得里亚海明珠”,这些溢美之词都是形容同一个她的。威尼斯,一座水土交融的城市,张开她的双臂,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水中摇曳的小船,穿过那诉说着过往历史的居民区。经过里卡多桥时,仿佛时间定格在了这一刻。在这里,每一处小角落都是风景,在耳边轻轻低吟着,告诉我们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在美景的环抱中,时间仿佛流沙一般,细腻地滑过了指间。在盼望着清晨降临人间的同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