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海市蜃楼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海市蜃楼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海市蜃楼
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②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颖川主人③走使④邀余。既至,相携登聚远⑤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⑥,列如崪岫⑦,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⑧,骤变欻⑨起,如众大之区⑩,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⑩老子⑾之宫,三门⑿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曰近晡⒃,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
[注释] ①海旁蜃气象楼台:即海市蜃楼。②庚寅:指“庚寅”这一年。③主人:此指友人。④走使:派使者。⑤远:高。⑥叠巘(yǎn):重叠的山峦。⑦崪(zú)岫(xiù):耸立的高峰。⑧榭(xiè色):建在高台上的敞屋。⑨欻(xū):突然。⑩众大之区:广大的地域。⑾浮图:佛塔。⑿老子:李耳,相传为道教之祖师。⒀三门:庙门。⒁极:达到。⒂晡(bū):即晡时,相当于午后3时至5时。
[文言知识]说“第”。一、指“次第”。如第一、第二。二、指“但”、“只”。上文“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意为只见广阔无边的大海中,耸立着奇异的山峰。又,“第一莽汉耳”,意为只不过一个鲁莽的汉子罢了。三、指“上等房屋”、“大宅子”。如“上赐大第”,意为皇上赏赐给他大的房屋。四、指科举时 考试及格的“等第”。如“及第”,即指录取;“落第”,即指落榜、不取。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骇 ②会 ③移时 ④比 ⑤历历 ⑥或 ⑦向
2.翻译:①初未之信 ②隐见不常 ③钟鼓楼翼其左右 ④冉冉漫灭
【参考译文】
51.海市蜃楼
曾经读《汉书?天文志》,上面记着“海旁蜃气像楼台”,当初我不相信这事。庚寅春末,我在海滨躲避敌寇侵扰。一天吃午饭时,家中仆人跑来报告一件怪事,说:“海中忽然涌现几座山,都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乡里父老看了都认为太怪。”我也惊奇地出去看。恰逢陈家主人派遣仆人邀请我。到了海边,我们相扶着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浩渺大海中,高高矗立的像奇峰,层层相连的像重叠的山峰,紧挨着的也像高峻险要的山峰,忽隐忽现,不固定。过了一些时候,城郭台榭一下子变幻着出现,就像人口稠密、建筑宏伟的地区,像几十万户人家鱼鳞般紧靠着。当中有佛寺、道观,三座门高高在上,钟鼓之楼像两翅坐落在寺观左右,屋檐边的饰物很分明,就是充分发挥公输般的高度技巧,也不能超过它。又过了一会儿,有站着像人的',有散去像兽的,有的排列得像旌旗上的饰物,瓮盎之类的器皿,怪异繁多。快黄昏时,才慢慢地消失。则才所有一切在哪里呢?大海还是原来那样!
【参考答案】
51.海市蜃楼
1.①惊讶②适逢③不多时④排列⑤清楚的样子⑥有的⑦早先 2.①早先不相信有这事;②忽隐忽现不固定;③钟楼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列在它的左右两边;④慢慢地消失。
第2篇:汗不敢出阅读试题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汗不敢出阅读试题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汗不敢出
【原文】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óu)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②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誉:美名,荣誉。②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令” 上文有两个“令”。它们的含义不同。“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中的“令”,指美好。“令誉”意为美好的名声。由“令”的“美好”义,又引申用作表尊敬的称谓。如“令郎”是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尊称对方的父亲、母亲。又,上文“可令儿子来”中的“令”指“使”、“让”。
【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说:“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汗不敢出。”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敕见 (2)惶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 ) (2)可令二子来。 ( )
A.命令 B.使,让 C.善,美好 D.县令
3.翻译
(1)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2)卿何以不汗?
4.文中的钟毓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智多谋
第3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
第4篇:《海市蜃楼》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海市蜃楼》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市蜃楼》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市蜃楼》原文: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海市蜃楼》译文: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云雾空气,象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楼屋顶盖,(都)清晰可见,把它(这种景象)叫做“海市”。
第5篇:《涑水记闻》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涑水记闻》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僚。⑤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不喜计人过(2)蒙正遂止之(3)时人皆服其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14.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相比,吕蒙正的量体现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2.(3分)(1)过:过失、过错。(2)止:制止、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