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铁血江桥观后感
《铁血江桥观后感》
看完电影《铁血江桥观后感》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讲述了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企图占领黑龙江省,计划从嫩江大桥长驱直入黑龙江,这时,将军马占山不畏艰险,英勇抗战,大举歼敌,使日军首次受挫,大受人民爱戴,后来,日军又进犯我省领土,马占山请求上级支援,可支援部队却迟迟不来,马占山只好带着一些士兵、警卫和鬼子拼刺刀,最后江桥抗战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兵力不够,没有援兵的故事。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还原抗战场面、深度探寻人物心中的感情,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歌颂了马占山将军不怕牺牲、顽强抗日的精神,同时也痛斥了当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谱写了一曲铿锵有力、激昂慷慨的华彩乐章。为观众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纷呈、情节离奇的抗日影片。
观看了铁血江桥,我想,有多少这样的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一心为祖国的荣辱昌盛做贡献。抛弃财产、青春、生命、家人啊!而我们呢?吃美味的食物,看精彩的书、电视,天天上学,还有父母接送着,什么事都不用为之操劳,多么幸福!可我们还是抱怨这、抱怨那。而那些烈士们,他们有时会吃草根、树皮、却什么怨气都没有。所以,我们不能平时总是有埋怨心理,而是要激进向上和乐观,好学的态度,这样下来,我们不仅仅不用参战丢命,而且还能长大后效力于祖国,成为祖国之栋梁!同学们,我们不能总有怨气,这样是成不了大业的,只有好好学习,乐观向上,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2篇:铁血江桥的观后感
铁血江桥的观后感
《铁血江桥》这部电影真实还原了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于1931年在嫩江大桥率领中国军队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全过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揭开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他们陆续在沈阳、吉林等地升起“太阳旗”。
日本关东军野心不死,妄想继续扩张侵略,占领东三省。1931年11月4日凌晨,日军出动7架飞机掩护,4000士兵在4列铁甲车和数十门山炮掩护下,向江桥发起猛烈攻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立即命令守军奋起还击,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全面爆发。马占山“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的大牺牲精神以及奋起抵抗重创入侵之敌的英勇壮举,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抗日运动走向高潮。
CCTV—6放映了影片《铁血江桥》,影片说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吉林两省相继沦陷,地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交界的第一道关口——嫩江大桥随即被推到了战争的临界点。影片中,在江桥下,我军面对敌人的疯狂轰炸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飞机不断投下炸弹,地面上硝烟四起,火光满天。马占山面临前有强敌后无援军的绝境,却依然率领士兵集中火力拼死作战。
《铁血江桥》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表现了我东北军壮士们,在国难当头,不惜捐躯捍卫我疆土的铮铮铁骨与血性。
片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了我的灵魂,勾起了我脑中仅存的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忆。我想起了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解放所做的牺牲,我想起了前辈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所做的贡献,我想起了先辈们对于我们的殷切期望。
而我,而我们,却愧对他们。当我们在工作中抱怨的时候,我们忘了前辈们对于祖国发展所做的贡献;当我们在生活中贪图享乐的时候,我们忘了先烈们弹尽粮绝还在战斗;当我们在为一段不该有的恋情寻死觅活的时候,我们忘了先辈们对于我们的期望。
我们是否该问问自己:我为祖国做了什么?
曾经,为了工作中一点点的挫败,我会失落很久;曾经,为了生活上一点点的不快,我会烦恼很久;曾经,为了感情上一点点的背叛,我会痛苦很久。而今天,我才知道自己过去的那些所谓的不如意,是那么的渺小。
和平年代,再也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只要记住:
爱情的事情是小,工作的事情是大!
个人的事情是小,集体的事情是大!
个人的享受是小,祖国的荣誉是大!
第3篇:铁血江桥的观后感
铁血江桥的观后感(精选19篇)由网友 “SUDA”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铁血江桥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1:铁血江桥的观后感
铁血江桥的观后感
《铁血江桥》这部电影真实还原了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于1931年在嫩江大桥率领中国军队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全过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揭开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他们陆续在沈阳、吉林等地升起“太阳旗”。
日本关东军野心不死,妄想继续扩张侵略,占领东三省。1931年11月4日凌晨,日军出动7架飞机掩护,4000士兵在4列铁甲车和数十门山炮掩护下,向江桥发起猛烈攻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立即命令守军奋起还击,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全面爆发。马占山“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的大牺牲精神以及奋起抵抗重创入侵之敌的英勇壮举,大大激发了
第4篇:铁血江桥观后感作文
铁血江桥观后感作文
《铁血江桥》这部电影真实还原了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于1931年在嫩江大桥率领中国军队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全过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揭开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他们陆续在沈阳、吉林等地升起“太阳旗”。
日本关东军野心不死,妄想继续扩张侵略,占领东三省。1931年11月4日凌晨,日军出动7架飞机掩护,4000士兵在4列铁甲车和数十门山炮掩护下,向江桥发起猛烈攻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立即命令守军奋起还击,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全面爆发。马占山“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的大牺牲精神以及奋起抵抗重创入侵之敌的英勇壮举,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抗日运动走向高潮。
铁血江桥观后感
CCTV-6放映了影片《铁血江桥》,影片说的是1931年“九&middo
第5篇:《铁血》观后感
爱国影片《铁血》观后感
最近,我在课余的时间里观看了一部由广西电影制片床出品的爱国影片《铁血》,这是一部正面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我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
第6篇:《铁血》观后感
观《铁血昆仑关》有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卢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了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星期二《文艺传播》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铁血昆仑关》,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推出的战争巨片《铁血》,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昆仑战役的悲壮场面。选修不同班的同学观看了这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科书对国民党及
第7篇:《铁血流芳》观后感
《铁血流芳》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由云南省滇剧院排演的大型现代滇剧《铁血流芳》,早就听说该剧是省滇剧院时隔十余年后的又一部现代大型滇剧,革命题材内容,演员阵容强大,并且用乡音来演乡情。心中充满期待的观看了首演。
故事发生在国共合作而形成的联合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以朱德与唐淮源之间长达20余年的交情为主线,选取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中条山3个史实片段,赞颂了以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同时也再现了唐淮源以民族大义为重、投身抗日直到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看完该剧心情无比激动,历史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场景是那么令人激动、令人鼓舞。我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一定的触动,为此我感到收获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