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出来啦,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基础积累。(1-10题,共40分)
1、将下面的两个诗句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祈祷(táo)孤孀(shuāng)门槛(kǎn)气冲斗牛(dóu)
B.校补(jiào)哺育(bǔ)修葺(qì)心有灵犀(xī)
C.殷红(yān)诘问(jié)愧怍(zuò)颠沛流离(fèi)
D.纠纷(jiū)赘(zhuì)赤 裸(kē)深恶痛绝(è)
3、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C.深宵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班斓 取缔 绸密 忧心冲冲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7、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也许做不了光芒四射的太阳,那就做一盏光线柔和的路灯,照亮行人前方的路;________;我们也许做不了鲜艳欲滴的花朵,那就做一棵翠色 欲流的小草,装点无边的春色。
A.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
B.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
C.我们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D.我们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8、古诗文默写(10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1分)
(2)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1分)
(3)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木兰诗》(2分)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分)
(5)杜牧的《泊秦淮》中游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泊秦淮》)(2分)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游山西村》(2分)
9、名著阅读,依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
作家使用笔名,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老舍就是现代著名作家 的笔名。老舍笔下有真情真性真气,因而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经典形象,例如出自《 》的虎妞(车行老板的女儿)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10、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7分)
(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2分)
本义:
(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认识。(2分)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一:
认识二:
(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3分)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6分)
(一)诗词赏析(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
1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二)课内文言文(14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选自,作者,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2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3)求石兽于水中()(4)棹数小舟()
(5)湮于沙上()(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三)课外文言文(8分)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7、解释下列加线的字。(2分)
⑴谓其人曰()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18、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2分)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分)
(2)苗则槁矣。(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4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 行示 *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0、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分)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
2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段中作者具体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他走到游 行示 *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24、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10分)
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垫,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25、概括宗月大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用上“不仅…还…更”这样的关联词语。(3分)
26、根据内容填空。(3分)
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文中划线的句子几次对刘大叔的“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第一次描写:“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
第二次描写:“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旨在表现。
第三次描写:“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
27、在《朗读者》节目中,演员濮存昕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年少时他曾患有腿疾,被同学乱起绰号。在灰暗的少年时光,他遇到了医生荣国威,助他扔掉拐杖,让他重拾自信。请结合文章,联系朗读者濮存昕的经历,说说他会以怎样的感情来读这篇文章的?如果你朗读这篇文章,你想读给谁,因为一件什么样的事情?(4分)
四、作文(60分)
28、请以“ 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人生有着许多瞬间,也许是愤怒的,也许是悲伤的,也许是恐惧的;可能是伟大的,可能是细小的,也可能是精彩的。请从生活中攫取某一个让你有不同感受的瞬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B3、C4、A5、D6、A7、C8、(1)凭君传语报平安(2)百般红紫斗芳菲(3)万里赴戎机 对镜贴花黄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任重而道远(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句不得分,共10分)
9、舒庆春 《骆驼祥子》(2分)
10、(1)【猜“孝”义】好好侍奉父母(晚辈要好好侍奉长辈)(2分)
(2)【感“孝”心】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3)【说“孝”理】示例1: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示例2: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3分)
二、文言文阅读
11、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1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落红”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13、《阅微草堂笔记》、纪昀、14、(1)倒塌(2)经历(3)寻找(4)划(船)
(5埋没)(6)颠倒、错乱
15、(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带走呢?
(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6、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17、、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
18、⑴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⑵代禾苗
19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三、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14分)
20、“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2分)
21、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还”“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将“学者的方面 ”和“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衔接,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作用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
2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23、形象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2分)
24、我觉得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一套都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观点正确2分,分析言之有物2分,共4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25、宗月大师不仅帮助我入学读书,完成学业,还成就了我的一生,更教会了我与人为善,懂得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3分)
26、(1)刘大叔性格爽直,我心生敬重(2)刘大叔心胸豁达,不计得失(3)刘大叔乐善好施(1小题1分,共3分)
27、饱含了对一位改变了自己命运轨迹的恩人的深深的谢意。(2分)读给谁(1分)有具体的事情(1分)事情有感动点(1分)(4分)
第2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祈祷(qí)亢奋(kàng)鲜为人知(xiān)B、花圃(fǔ)脑髓(suǐ)回环曲折(qū)C、哺育(bǔ)遒劲(qiú)潜心贯注(qián)D、阴霾(mái)归省(shěng)叱咤风云(chì)
2、下列每组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方格中(2分)A、逞能 仰慕 相德益彰 石破天惊 B、无垠 巴望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 C、怪诞 静穆 永往直前 知足安命 D、冗杂 惬意 语无轮次 义愤填膺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有错误的是()(2分)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稀少。
B、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谷:穷尽,指困境。C、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觑:看。
D、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4、不是句中加点词语近义词的是()(2分)
A、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同窗:同学
B、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5、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2分)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观舞记》―林海音―中国 D、《社戏》―鲁 迅―中国
6、默写。(10分)
⑴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⑵为了突出“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场面的精湛技艺,原文从侧面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技》)(2分)⑶未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为邓林。(《夸父逐日》)(2分)⑷有约不来过夜半。(《约客》)(2分)⑸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2分)
7、仿写:(2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共4分)
⑴在你阅读过的下列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选一个角度简略说说理由。(60字以内,2分)《童年》《鲁滨孙漂流记》 ⑵请你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介绍你所知道的当地节日风俗习惯。(不超过150字)(2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伤仲永》,完成9~12小题。
9、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4分,各1分)
(1)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扳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3)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___(4)受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借旁近与之 夸父与日逐走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C、又七年,还自扬州 屠自后断其股 D、于舅家见之 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4分,各2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阅读《珍珠鸟》,完成13~16题。(共14分)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苗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3、“我”做了哪些事使珍珠鸟与“我”“一点点熟悉了”?(4分)答:
14、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5、文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胆子大了的“小家伙”“落在我的书桌上”的动作。请依次写下来(重复的不必写),并说说作者这样写,表现出珍珠鸟怎样的特点?(4分)动词有: 特点是:
16、从全文看,开头的“真好!”实际上是针对什么说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作答。
(2)阅读《最温暖的一片阳光》,完成17~20题。(共12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
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7.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4分,每小题2分)(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2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2分)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2分)
三、作文(共50分)
在你的心中,有些东西总会让你难忘,或是让你珍惜、让你深思、让你感动。这是为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把在你心中留下印记的人、景或事件生动具体地描述下来。且作文不少于600字左右,书写工整大方。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C2、得、及、勇、伦
3、D4、B5、D6、答案:(1)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道渴而死 弃其杖(4)闲敲棋子落灯花(5)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里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
7、答案示例:我喜欢华南虎,因为在被困于铁笼内时,它仰天长啸,表达出不羁的灵魂。评分标准:本题共2分。动物名称占1分,喜欢其理由占1分。(“理由”必须符合本段文字的内涵——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带给人类深刻的启迪)
8、(1)答案示例:鲁滨孙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理想,他的百折不挠、意志坚强的性格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评分标准:本题共2分。小说人物名称占1分,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意一个角度说理由占1分。(“理由”部分;角度明确而单
一、字数符合要求各1分)(2)略
9、答案:(1)属于(2)通“攀”,牵,引(3)相当(4)承受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每小题1分。
10、答案:C 评分标准:本题2分。
11、答案:(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每小题各2分。(1)句意正确占1分,“就”、“文理”的翻译各占0.5分。(2)句意正确占1分,省略的主语、“卒”各占0.5分。
12、答案:(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后天受教育的重要(或:后天教育对一个讲人是否成材是至关重要的。再或:后天教育对成材的重要性)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空1分。
13、答案要点:①用吊兰盖鸟笼 ②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一个要点2分。
14、答案:①描写了珍珠雏鸟体形的可爱。②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5、答案:动词有:挨近蹦 俯下 喝 偏 瞧 跑到 跳动 啄 特点是:娇憨可爱(或;顽皮可爱、淘气可爱)评分标准:本题4分。“动词”占2分,其中依次填写动词1分,够七个动词给1分(即:少两个以内不扣分;少三个以上扣1分);“特点”占2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概括文意占1分,主旨占1分,题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1分,结构特点及作用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20.(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2)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词的能力。赏析文中的词语,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最后指出这个词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1.答案: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句意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2.答案: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见解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允许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构思特点,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架构、段落安排、行文思路、立意选材等特点去观察和思考;分析写作方法的特点则要仔细观察作者叙事抒情所用的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等。本文对比手法明显,记叙顺序上还用了插叙的手法,可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23.略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40—35)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1—2处语病。
赋分范围:36分—28分 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4分 字迹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1—2个,格式规范。
二类文(34—29)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7分—21分 以2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3分 字迹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文(28—24)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充实,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0分—14分 以2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文(23—0)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3分—0分 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10个,格式不规范。
第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出来啦,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基础积累。(1-10题,共40分)
1、将下面的两个诗句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祈祷(táo)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óu)
B.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殷红(yān)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纠纷(jiū) 赘(zhuì) 赤 裸(kē) 深恶痛绝(è)
3、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第4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共9篇)由网友 “SnapeFleur”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Ⅰ.单项选择题。(15分)
( )26. Maria knows only a little Chinese, so she ______ speak it.
A. often B. usually C. always D. seldom
( )27.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________
A. All right. B. It’s a pleasure. C. I’d like to. D. It’s a good idea.
( )28. —Is there a TV in
第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打
七年级期末测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基础与运用(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秕谷(bǐ)收敛(záo)脑髓(suǐ)..(liǎn)确凿..
B.崎岖(qí)祈祷(qǐ)踱步(duó)喧嚣(xiāo)....
C.女佣(yōnɡ)踌躇(miù)..(chú)重荷.(hè)荒谬.
D.骊歌(lí)花圃(pǔ)脚踝i)涉猎(shè)...(huá..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势磅礴来势凶凶荒草萋萋惊涛澎湃
B.浩浩荡荡炯乎不同杂乱无章鲜为人知
C.人声鼎沸九曲连环亦复如是家喻户晓
D.鞠躬尽瘁妇儒皆知惹人注目一拍即合3、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轻捷(快)讪笑(嘲讽)人迹罕至(稀少)...
B.山巅(山顶)怪诞(荒唐的)心会神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