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科学《糖和盐哪去了》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2、杯子、勺子、温水、米、奶粉、果汁粉、盐、糖。
三、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高兴吗?
2、观看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1)你喜欢三明治吗?你尝吃过的三明治是什么味道的?
(2)嗯,三明治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二)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1、引导幼儿尝味道。
(1)老师这里有一杯饮料,谁来尝尝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
(2)知道为什么是甜的吗?(因为里面有糖)
(3)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
(4)糖到哪里去了?
2、教师示范小实验
(1)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①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
②现在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
(2)观察盐到哪里去了?(请3—4名幼儿来同时操作)
①师:老师这里还有盐,你们谁也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②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作盐能在水里溶解。
3、幼儿进行实验
(1)认识材料。
师:现在老师先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桌上有什么东西?
(2)幼儿动手实验。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还有果汁粉。
②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用小眼睛看看
③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
④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⑤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果汁粉、米、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三)结束部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第2篇:幼儿园科学《糖和盐哪去了》教案
幼儿园科学《糖和盐哪去了》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2、杯子、勺子、温水、米、奶粉、果汁粉、盐、糖。
三、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高兴吗?
2、观看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1)你喜欢三明治吗?你尝吃过的三明治是什么味道的?
(2)嗯,三明治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二)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1、引导幼儿尝味道。
(1)老师这里有一杯饮料,谁来尝尝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
(2)知道为什么是甜的吗?(因为里面有糖)
(3)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
(4)糖到哪里去了?
2、教师示范小实验
(1)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①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
②现在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
(2)观察盐到哪里去了?(请3—4名幼儿来同时操作)
①师:老师这里还有盐,你们谁也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②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作盐能在水里溶解。
3、幼儿进行实验
(1)认识材料。
师:现在老师先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桌上有什么东西?
(2)幼儿动手实验。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还有果汁粉。
②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用小眼睛看看
③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
④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⑤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果汁粉、米、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三)结束部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第3篇:小班科学案例《糖盐哪去了》
小班科学案例《糖盐哪去了》
曹杨新村幼儿园 曹洁 小一班
2011
活动观察记录:
这是小班科学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参考教材中,在幼儿做实验时是让小朋友二二结伴放入方糖一起搅伴。虽然,小朋友两两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动手能力,人数又多,而且大多数小朋友动手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大家一起动手的话,可能会比较混乱;再有,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小朋友二二结伴放入方糖一起搅伴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动手能力不太强,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二二结伴的过程中能匹配、协调地进行吗?活动中统一要求能适合全体幼儿吗?
在教材中,在猜想和实验后用笑脸标记在大记录单上记录。
第4篇:盐和糖哪儿去了
《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第二单元水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从观察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初步认识溶解的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对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溶解有一定的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在水里。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
第5篇:6 盐和糖哪儿去了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科学
执教人:朱春明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盐、红糖、沙子、面粉、烧杯、滤纸、搅拌棒。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引导辨别。
2.在三个杯子中放一样多的水,分别在三杯水中放入盐、红糖、沙子。放入后先静置一会,再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放拌一会,
第6篇:四年级科学盐到哪里去了教案
盐到哪里去了 小学科学 冀人2001课标版
评论(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评论(0)2教材分析
《盐到哪里去了》是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里的第二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范畴,研究物质的变化。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学生便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第7篇:三年级科学糖到哪里去了教案
三年级科学糖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案设计: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内容: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
3、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学难点::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砂糖、高锰酸钾、一盆凉水、一瓶热水.学生用具:共分五组,每组一次性杯子5个、木棒一根、砂石、食盐、味精、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实验表一张.教学方法:小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等多种方法相互协调使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借助日常
第8篇:糖和盐的教案
糖和盐的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糖和盐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糖和盐的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