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苍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苍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2011年5月6日)
苍南县位于浙江南部,濒临东海,境内三分之二面积是山区,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称,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是台风主要登陆地之一。苍南县也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县之一。苍南县现有人口130万,面积1258.18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前,36个乡镇中有31乡镇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820平方公里,占全县64%,易发区内人口约35万。全县经认定有163个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91处,崩塌43处,泥石流28处,地面塌陷1处,分布于全县28个乡镇,直接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1410户,人口6706人,房屋333幢1525间。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积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
(一)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具体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十有县”创建工作,把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推进我县地质灾
=1= 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过程中,我县逐步健全机构、规划、预案、制度,落实经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地灾治理工作和避让搬迁项目的管理,获得了“十有县”的创建称号。
(二)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统一部署,分级负责。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也针对本辖区情况成立相应组织。二是及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将其列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评,形成层层抓、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保障,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排查和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我县积极组织各乡镇和县有关部门单位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全县确保每个地质灾害点落实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员到位,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制订完善单点应急预案,制作安装温馨提示牌等。去年7月,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动员部署开展全县地质灾害再
=2= 排查工作,各乡镇共上报地质灾害隐患点355处。对上报地质灾害点,我县及时会同省第十一地质大队专家小分队进行核查确认。
(四)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及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霞关、矾山、石砰等15个乡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乡镇,石砰乡学校后山滑坡、霞关镇瑶洞路崩塌等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落实了监测、预防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明确了防治措施要求。
(五)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同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举办全县地质灾害监测人员业务培训会,对乡镇分管领导和城建办主任、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员、县各有关部门的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国土资源所(分局)分管所长进行了业务培训。
(六)积极推进地灾搬迁避让工作
搬迁避让是切身关系民生一项工程,我县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全县共需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有46处,691户,2784人。已全部搬迁的有21处302户1285人;部分搬迁的有5处138户577人;已认定搬迁尚未验收的有4处45户155人;合计搬迁30个点485户2017人。2011年计划列入搬迁
=3= 避让5处X户X人。
(七)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勘查、治理工作
到目前,我县已对35处地灾点进行应急排险处理,共投入资金205万元,减轻387户2245人安全威胁。目前,全县已经治理包括灵溪镇公园山滑坡、宜山公园山崩塌等6个地质灾害点,共投入资金1072万元,消除277户2147人安全隐患。正在治理的有石砰学校滑坡主体工程和霞关瑶洞路崩塌2处,筹划进行治理的有观美镇大路村十字路口滑坡、桥墩镇云仙村滑坡、莒溪镇大坪村大山脚滑坡3处。
(八)加强动态监测,搞好预警预报
及时升级监测系统,大力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前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目前该系统已初步完成建设,计划于6月中旬进行试运行,7月份投入使用。
二、两个较具代表性的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一)桥墩镇凤岭村滑坡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该地灾点由乡镇于2003年发现上报县国土局,当年例入地灾点管理,2004年确定为重要地灾点。该点在暴雨等不利条件下,有发生滑坡的可能,易滑体约16000m3。如果发生滑坡,将直接对附件44间房屋144人的安全造成危害。2005年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勘测设计,并列入苍南县“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2007年由省列入欠发达地区地质灾害点搬迁项目
=4= 计划。该地灾点治理范围大,治理较困难,费用高,且居民较多,威胁大。因征地难、补助低等原因,该项目还没实施到位,目前决定该项目安置到在树村金山小区,并已进入筹建阶段。在未完成搬迁前,我县切实做好监测工作,灾户由县国土部门和乡镇出钱临时外租避让。
(二)桥墩云仙村滑坡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该地质灾害点位于苍南县桥墩镇云仙村,由桥墩镇于2007年上报县国土局,当年列入地灾点管理,并由温州市国土局地质监测站委托浙江地质院安装滑坡位移远程监测仪对地灾点进行实时监控。该点由于岩土较松散,修建民房时对山体进行开挖,存在滑坡隐患,隐患体方量约15000 m。2009年8月11日,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山体有滑动现象,造成村民的房屋开裂以及屋后的引水槽断裂,同时发生了小规模的崩塌,堆积于村民的屋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0元。乡镇政府和当地国土资源所十分重视该地灾点防控,积极做好避灾宣传工作,采取了划定灾害影响范围,设置警戒线,对威胁区内的居民进行了紧急避让。
经专家调查,该地灾点在在暴雨及长期降雨的作用下,滑坡会进一步移动,将会对滑坡危险区内的49人约70万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目前,我县已通过招投标由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开展勘察设计,近期将交付文本。根据勘察结果,我县将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
第2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关于落实当前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7月5日,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也对泸州市共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国土分局认真贯彻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针对近期出现强降雨天气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1、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7月5日下午,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分局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及时专题学习和贯彻省、市对近期暴雨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当前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分局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及区政府有关部门。
2、组建防灾机构和队伍。区分局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中心所所长为成员,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另外前期区分局还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包括各股、室、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应急分队。
二是落实防灾措施
1、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在汛期各隐患点严格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汛期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汛期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汛期国土分局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要求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在30分钟内将灾情电话报告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区指挥部1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率领应急分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作出应急处置,并在2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应急处置结束后,5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
3、建立和执行汛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及险情巡查制度。区分局2012年汛期值班从4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均严格执行汛
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灾监测点监测责任人(人员)非汛期半月巡查监测一次,汛期每天至少巡查监测一次,雨天随时加密巡查监测。区分局、中心所不定期进行巡查。
三强化督查考核
1、明确防灾责任。7月5日,江阳区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根据研究和部署。对分局各股室、各中心所的工作责任、工作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要求、重申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制度以及前期签订的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内容。
2、加强督查考核。区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部门、地矿股对各中心所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要求国土资源中心所班子主要成员带领工作组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
下一步,分局将继续抓好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的建设,汛期遇有险情及时处理,落实好汛期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并造成损失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先进单位评比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012年7月5日
第3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宿州华丰矿业公司
一、矿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领导小组组长有总经理担任,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规定制定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配齐备足物资,出现险情时必须深入现场,科学组织,合理调配,确保矿井安全;定期每月召开全矿防治水工作平衡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成立了防止水应急抢险小分队,队长由原在山东大矿担任过救护队长的现安监处王现忠处长兼任,抢险队成员有安监、技术地质、救护、调度、机电等单位有关人员。要求抢险队必须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消除险情。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正常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机构设置在技术地质科,有一名副科长分管,具体专
第4篇:乡镇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瑶族乡2008年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乡境内属逝水流域,主要有**河、新坡江、铜城河三大水系,河堤总长达27公里,流经我乡7个村,涉及8000多人。全乡现有小ⅰ、ⅱ型水库3座,总库容260余万立方米,山塘4座,总容量12万立方米,涉及人畜饮水6543人,农田、作物灌溉1.1余万亩。
二、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制订和完善科学的防汛抢险预案,按照“不垮一塘一库,不造成群死群伤”的要求,全面落实防汛抢险责任制,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准备工作。
(一)宣传教育到位。一早启动。3月初,乡防汛指挥部就启动了防汛工作。乡防汛抢险指挥部下发专门通知,对汛前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村在抓好去年水利修复工程扫尾的同时,全面做好防汛前准备工作。二是重宣传。对山洪易发区的5个
第5篇: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范文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范文
根据文件内容的要求,将我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实施,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XX县委政府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神,以“十有县”创建工作为契机,推进我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完成了二0一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我县的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属XX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早在2006年,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就对我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实地调查。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36处,其中滑
第6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精选3篇)
第1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皋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2018年11月14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五种地质灾害类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1处(2015年核查登记在册),其中滑坡15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102处,泥石流5条,地面塌陷2处。
全县地质灾害分布在两个防范区域:一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朱家井沙沟流域、忠和大砂沟流域、什川镇黄河北岸高阶地边缘以及蔡家河皋兰县城至文山村一线;二是地质灾害一般防范区,主要分布在我县中北部,涉及黑石镇、石洞镇及水阜镇山区丘陵、地势平缓区域。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建设活动
第7篇:县地质局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县地质局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根据市局安排,我局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局里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重点检查重要灾害点有无变异,各乡镇防治责任及监测责任落实情况、信息网络畅通情况,特别是集中性强降雨时期,更是集中力量加强防灾工作,做到领导带班日夜值班,信息畅通,确保灾害点万无一失,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最大努力。通过近阶段的努力工作,我县截止目前为止未增加新的灾害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基本平稳。现将我局2008年1—4月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比较齐全,主要有崩塌、滑坡、变形斜坡(潜在崩塌或潜在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县内发现地质灾害点545处,其中崩塌(包括潜在崩塌)和滑坡(包括潜在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