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周末,花了两天时间,读完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之前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一如他一向的笔锋,在凌乱的故事排序中透出犀利,在单一的描述手法中博得褒贬不一的评论。他说,这是他写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所以,好奇心总是会驱使人去读一读。
小说中的1988,只不过是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这也许是一部旅行小说,又也许只是一部借着行走的名义的写实小说。在作品中我只是再次看到了名为现实的东西,而这“现实”也是真正底层人民的写照。当然故事已经因为文学的渲染变得多了很多人情味。故事中,男主人公路子野从他朋友手里用废铁的价格买下那辆1988,并在若干年后开着它去远方的监狱迎接那位朋友。结果,在路上,他在一家小旅店遇到了妓女娜娜(虽然她有很多名字,但是已经都不重要了),他们一起经历了公安人员的审查,并在得知娜娜已经怀有身孕后,动了恻隐之心,开着1988,载着娜娜上路,在相处的4天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互相述说了或者回忆着各自的过去。人物中大多是写社会底层,作为妓女的娜娜、作为演员后来被潜规则沦落柳巷的前女友孟孟、还有初恋的女孩刘茵茵、童年玩伴10号……
然而,我不想再去评论那些文字中所展示的现实,那些社会中的欺骗与潜规则。我只想说一下文章所展示出来的善良与人性的美丽面。虽然妓女的形象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是引人注目的话题,但是小说中的娜娜是我见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单纯善良的女子。她即使身无分文也选择勇敢生下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人生的一大理想。虽然她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她的一些逻辑看上去很可笑,但是,在她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敢与真实。娜娜说,她的理想就是从发廊升级到桑拿中心去,这样工作收入可以更稳定更安全,她说的没错,纵然她还是逃离不了做小姐的命运,但是她也是被生活所迫,在她的世界里面,她还是不断的想积极向上的,她想从底层的小姐做到上层一点的小姐,然后为自己的孩子一直在不断努力的存钱,并时刻规划着孩子的未来,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有条件上学、找个好工作,一定也会成为人上人的。然而不幸的是,她无法再次选择自己的道路,更无法看到自己孩子的未来,最后,娜娜还是得了艾滋病死去了。
娜娜去世后留下了不知父亲是谁的一个女孩,作者称之为全世界的孩子,这个孩子第一声没有喊爸爸,也不喊妈妈,只是喊了一声“咦”,对着这个世界抛下了一个疑问。主人公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眼,他回忆中的过去,他相处4天的娜娜,都是从他的眼中映射出来的,他对世界的疑问就是让读者们去思考的对于自己人生的疑问。他们的人生中还有部分人物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从互不相识的嫖客与妓女变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男女朋友。在娜娜去世的若干年后,她的孩子也请人转交路子野代为抚养。这就像一个生命的延续,旧的生命虽然看似残缺不堪,但是它仍能延续下新的希望,所以,我想在我们的生命中,虽然也会经历坎坷,但是我们比娜娜幸福很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长存那份希望,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呢?
这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讲述的故事。但它带给我的不是灰暗与悲哀,更多的反而是一种激励吧!
第2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韩寒在前言里说,此书的开写,是在2009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女主角娜娜是鸡。现在扫黄严重,名义上很好,但那些被严打的群体,是更需要关注并关心的。这一行其实也是混口饭吃。在这点上,可能是韩寒为什么要出的那么快的原因。这些群体也要生活,她们也有自己的故事。上头可以执行指标,但我们不能没有人性。这本书很容易引起争议。这本适合看但不能说,且需要自己慢慢品位的故事。在这里,我将写下我自己的观后感,容易被跨捕的内容我将尽量写的含蓄些。我不是丁丁哥哥。由于我也是刚刚看完一遍而已。其中的看法也许会有不正,欢迎看完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讨论。
首先,来说下丁丁哥哥。书中表明丁丁哥哥是在1988年走的。他正义,聪明,为人正直。是陆子野从小的榜样。丁丁哥哥也有梦想,除了摩托车。书中写到这里,就告诉读者,后来他死了。从这点可以推断,丁丁哥哥是在1988年乘火车离开家乡后死的。那他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他为什么在离开家乡后死了?书中,根本没有谈及到。我知道在这里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起码有2/3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有1/3如果没有看懂,或者不知道丁丁哥哥到底如何死的。你需要问你父母,他们知道,你需要如此询问他们:“老爸老妈,你知道丁丁哥哥为什么在1988+1之后死了吗,丁丁哥哥他没告诉我,他去的是北京,读后感《《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丁丁哥哥他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就像书中陆子野说的,在你想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在你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结束了。当你行动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与丁丁哥哥类似的人们,书中陆子野一直觉得是伟大的,佩服的,他的理由是因为他年龄小,容易崇拜。我也很佩服和尊敬类似丁丁哥哥的人们。尽管我的年龄不小。
1988车子的制造者。制造者是让陆子野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心。陆子野这部车是他改装的,陆子野也是开着这辆车去目的地,去接1988车子的主人。这部小说官方说法是公路小说,一边开车旅行一边回忆从前小时候的故事。其实不是的。陆子野开着1988,开到目的地,其实是一个在寻找真相的过程。理由是小时候的回忆,到后来故事的结局。是韩寒带领着大家,让一个个片段的故事,不停地发展下去,他让书中人物慢慢地展现,书中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后展现他们追求后的结局。1988的车子行驶去路的终点,路的终点,其实是荒无的。韩寒想说,从迷茫,到有了梦想,有了梦想后,就是梦的破灭。
所以这里我把1988车子的制造者看作是1988+1的发动者。最后1988车子的主人被枪毙。或者更隐喻的方式,1988车子的制作者代表的就是梦想本身,而迷茫的陆子野就是带着1988车子(梦想)上路的。结局书中说了,骨灰。书中最复杂的人物,我个人觉得是孟孟。孟孟是个向往成为明星的女演员。书中在娜娜看着孟孟的照片后说看到过孟孟,就葛然而止了,并无交代。个人觉得,娜娜之前说的那位她们这个行业的全国金牌,就是孟孟。或许也可能是同行。作为第二任陆子野的女友,她为了自己的演艺梦想,从最初的单纯发展到与制片人上床。到最后说对陆子野说:要是你揭露了,放出了视频,说不定我就红了呢。
第3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第一次读韩寒的书,读出了反抗,无奈与悲壮。这本书很现实很有思绪。现实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小说,但里面的故事却一点不异于现实,比较灰色,不黑也不阳光,现实本来就是灰色的,纵然你多么多么看不惯世俗的一切,但它还是在你周围阴魂不散。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讲述了主人公路子野与一位妓女娜娜三天的行程,另一条路是路子野对于童年以及过往的一些记忆。
妓女娜娜在一次工作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她怀孕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但是她却没想打掉孩子,而是想要生下来抚养她。她甚至已经规划好孩子的未来:一直卖身供孩子读书,如果孩子有出息的话还要送她出国。从怀孕那天起她就开始攒钱,好不容易攒了两万块,一万用来生小孩,一万供自己10个月的开销,没想到后来却被罚款罚光了。尽管如此,她也
第4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有现实意义,处处透漏着一种灰色的幽默。所以就有这个题目。
这本书是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描写了作者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对各种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主人公驾着自己的一台车,为一个朋友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简单的`旅程,而这部车有个独特的名字就叫:1988,还是改装之后的一部车,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书名中的1988所谓何意,作者还讲述了这本书命名的一点波折,本来这本书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在这期间日本的
第5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世界。也许在王小波去世后、也只有韩寒能发出这样的沉思。《1988-我想和这个 世界谈谈》虽然和《沉默的大多数》不在同一时代发表、但两者境界却有异曲同 工之处。韩寒之所以成为当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并登上全球最具影响力 100 人、这不 仅来自于他天生中的叛逆、应该注意、他的帅气、作家车手身份、他的犀利言语 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取向,当然不是指文化的主流意向,只是年轻人的认知观、他 博客 3 亿的点击率绝不是盖的。我们生活的时代俨然已成为《2015》或者白银时 代的预言、而韩寒在他的 1988 里一反他平时的犀利风格、平实的语言、以小说 题材将他的所看所思呈现出来、一个我们生活的真实的世界。他貌似走马观花地驾驶 1988 和一个妓女娜娜路过现实,事实上,他一路奔 波,旁观
第6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平凡之路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有感
看了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后,发现里面的诸多桥段取材于他在2010年的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于是重温了这本当时觉得晦涩的小说。
《后会无期》被定位为一部公路电影,而《1988》在一开始也提出了“公路小说”这一概念,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所谓公路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以主人翁在沿途所遇到的人事物反应人生的小说,也就是以路途为载体反应人生观和现实观。不得不承认阅历是很重要的东西,无奈我们年纪单薄,总得从他人的眼光窥探这个世界以至于让自己不至于过于浅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书籍是值得阅读的,这也就是我选择这本书完成读书笔记的原因所在。
阅读之时是觉得诙谐幽默的,但书本所带来的思考让情绪久久没有平复,书中所蕴藏的一些悲凉无奈的情感起到了不小的推
第7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幸寻到潍坊图书馆,五天里读完了定居后的第一本书。我没有觉得很快,我不记得是第几次来看她了,我知道我们两个都很熟,她换了外衣我还认得她。
(1988:我想和这个时间谈谈)其实我不想抛弃什么,世界在我眼里也不值一提,我只是想跟你谈谈。
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应该也能勉强算是让我真正喜欢上读书的“前十本书之一”。我初高中时对于旅行最简单的理解是她,我初高中时对于友情的体会是她,关于我们俩,她从没说过没我不可,我也从没说。我大学入学报道时躺在背包里的也是她,密密麻麻的笔
第8篇: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韩寒:“对于当时的我这样从来没有弄明白自己有什么追求的人来说,姑娘就是唯一的追求,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这种追求是多么煎熬,这让我懂得了人生必须确定一个目标的重要性,无论车子、房子、游艇、飞机,都比把一切压在姑娘身上要好很多,因为这些目标从来不会在几个客户之中作出选择,只要你达到了购买标准,你就可以完全的得到他们,并在产权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人来和你抢,你可以大方的将他们送进监狱。但是姑娘不一样,把一个姑娘当成人生的追求,就好比你的私处永远被人捏在手里一样,无论这个姑娘的手劲多小,她总能捏的你求死不能,当她放开一些,你也不敢乱动,当你乱动一下,她就会捏的更紧一些,最残忍的事,当她想去其他的怀抱的时候,总能先捏爆你的私处再说。这种比紧箍咒更残忍的紧什么咒,使你永远无法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