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21 07:14: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郭祖深,襄阳人也。梁武帝初起,以客从。后随蔡道恭在司州。陷北还,上书言境上事,不见用。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其略曰:臣闻人为国本,食为人命,故礼曰国无六年之储,谓非其国也。推此而言,农为急务。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奖,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饥色,设遇水旱,何以救之?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朝廷擢用勋旧【】,为三陲州郡,不顾御人之道,唯以贪残为务。迫胁良善,害甚豺狼。江、湘人尤受其弊。主将无恩,存恤失理。上不任信下,转相督促。州郡竞急切,同趣下城。令宰多庸才,望风畏伏。于是敛户课,使人纳重货。自是所在恣意贪利,以事上官。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臣今直言犯颜,罪或容宥,而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使臣言入身灭,臣何所恨。

其言深刻。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普通七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以祖深为之。加云骑将军,秩二千石。使募部曲二千。及至南州,公严清刻。由来王侯势家出入津,不忌宪纲,侠藏亡命。祖深搜检奸恶,不避强御,动致刑辟。远近侧足,莫敢纵恣。

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过一肉。有姥饷一早青瓜,祖深报以疋帛。后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循众。朝野惮之,绝于干请。所领皆精兵,令行禁止。有所讨逐,越境追禽。江中常有贼,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遂大破贼,威振远近,长江肃清。

(节选自《南史·列传卷七十·循吏》)

】勋旧:前朝旧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B.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C.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D.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舆榇”指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

B.“五馆”指南朝梁修制五礼的机构,这里借指“儒学”。

C.“彼岸”指另一边、对岸,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D.“部曲”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祖深为人正直。他看到时政废弛,冒死上书,其言论虽不都为所用,但武帝也嘉其“直言”。

B.郭祖深有远见卓识。他认为谋臣良将是国家无可取代的财富,他们更需要被了解,被重用。

C.郭祖深为官公正严明。他搜查奸恶,不避王侯权贵,因此远近畏惧,无人敢随意胡为。

D.郭祖深清正廉明。他对百姓馈送的心意加倍送还,对贿赂他的富人则处以严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

(2)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

参考答案

4. C根据句子结构“……转繁”与“……转众”;“擢以阶级”与“告以明刑”这两个句式形成对称关系可得答案为C。

5.C应指“佛教”。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

6. B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一句意为“谋臣良将,每个朝代都有。难得的是被了解,重要的在于任用。”

7.(1)臣之所以不避死罪,知无不言,正是因为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以个人性命为轻。

(得分点: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惮:害怕;鼎镬:死罪,死,意思对即可;区区必闻者:知无不言;蝼蚁:个人的性命,个人,意思对即可)

(2)祖深亲自带人去讨伐,(军队)列阵后无人敢向前进,他就命令他最亲近的人先上,不按要求前进的斩首。

(得分点:率:带领;省略句:列阵未敢进;所字结构:所亲人:亲近的人;不时:不按要求;斩:斩首,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郭祖深是襄阳人。梁武帝初起兵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后来又跟随蔡道恭在司州。北方沦陷后南归,上书陈说边境的情况,不被采用。朝政废弛,祖深就抬着棺材至殿上奏章,大略如下:“臣听说民为国家根本,食为百姓的命根子,所以《礼记》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蓄,就不成为国家。据此而言,农业为当务之急。然而郡县官吏苛刻暴虐,对农耕不加劝勉奖励,如今粮食丰收,百姓尚面有饥色,如果遇上水旱之灾,拿什么来赈济?陛下往年崇尚儒学,设立五礼学馆,国内到处洋溢着读书声。近来却仰慕佛教,家家持斋受戒,不务农业,空谈佛理。如今经商者和吃闲饭的越来越多,种地的越来越少。陛下如果广兴屯田,贱视金玉重视粮食,对努力生产的加以提拔,对懒于耕织的惩以严刑。这样数年以后,则家家富足,廉洁礼让便有了产生的条件。

朝廷任用前朝旧臣,作边境上州郡长官,这些人不顾为官之道,只会贪婪残暴,欺压良民,为害甚于豺狼。江、湘人民尤受其害。主将残暴无情,不顾其死活,上司对下属信不过,逐级督促。州郡一个比一个催得急,一同到县里催逼。县级长官多为庸才,上边有风吹草动就吓得不行。于是就搜刮民财,逼人交重礼。因此到处都在随心所欲贪谋私利,以侍奉上官。

谋臣良将,哪个朝代没有?难得的是被了解,重要的在于任用罢了。臣如今直言冒犯了陛下,可能还会被宽恕,而得罪贵臣,就有不测之祸。臣之所以不避死罪,知无不言,正是因为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以个人性命为轻。假使陛下能采纳臣的意见,杀了我也死而无憾。

话说得都很重。武帝虽不能都采用,但赞赏他的正直。普通七年(526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让祖深去任职。加衔云骑将军,俸禄二千石。让他招募两千家兵。到了南州后,一切事秉公严断。以前王侯贵族出入关口,无视法令,挟带逃亡人口。祖深对于不法行为严格检查,不避权势,不行就动用刑法。远近畏惧,无人敢于随意胡为。

他常穿着旧外衣,用不油漆的白木桌子,每顿饭不超过一个肉食。有一位老妇人送他一个早摘的青瓜,祖深用一匹帛来回报她。后来有一个富人仿效此事用青瓜去贿赂他,被他鞭打示众。朝野人士都怕他这点,对他不敢行贿拉拢。他所带领的都是精兵,纪律严明。有什么讨伐追捕的任务,往往越境也要把人犯抓获。长江曾经有贼寇,祖深亲自带人去讨伐,列阵后无人敢向前进,他就命令他最亲近的人先上,不按要求前进的斩首。于是大破贼寇,威震远近,长江肃清。

第2篇:《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郭祖深,襄阳人也。梁武帝初起,以客从。后随蔡道恭在司州。陷北还,上书言境上事,不见用。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其略曰:臣闻人为国本,食为人命,故礼曰国无六年之储,谓非其国也。推此而言,农为急务。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奖,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饥色,设遇水旱,何以救之?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朝廷擢用勋旧【注】,为三陲州郡,不顾御人之道,唯以贪残为务。迫胁良善,害甚豺狼。江、湘人尤受其弊。主将无恩,存恤失理。上不任信下,转相督促。州郡竞急切,同趣下城。令宰多庸才,望风畏伏。于是敛户课,使人纳重货。自是所在恣意贪利,以事上官。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臣今直言犯颜,罪或容宥,而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使臣言入身灭,臣何所恨。

其言深刻。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普通七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以祖深为之。加云骑将军,秩二千石。使募部曲二千。及至南州,公严清刻。由来王侯势家出入津,不忌宪纲,侠藏亡命。祖深搜检奸恶,不避强御,动致刑辟。远近侧足,莫敢纵恣。

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过一肉。有姥饷一早青瓜,祖深报以疋帛。后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循众。朝野惮之,绝于干请。所领皆精兵,令行禁止。有所讨逐,越境追禽。江中常有贼,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遂大破贼,威振远近,长江肃清。

(节选自《南史·列传卷七十·循吏》)

【注】勋旧:前朝旧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B.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C.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D.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舆榇”指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

B.“五馆”指南朝梁修制五礼的机构,这里借指“儒学”。

C.“彼岸”指另一边、对岸,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D.“部曲”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祖深为人正直。他看到时政废弛,冒死上书,其言论虽不都为所用,但武帝也嘉其“直言”。

B.郭祖深有远见卓识。他认为谋臣良将是国家无可取代的财富,他们更需要被了解,被重用。

C.郭祖深为官公正严明。他搜查奸恶,不避王侯权贵,因此远近畏惧,无人敢随意胡为。

D.郭祖深清正廉明。他对百姓馈送的心意加倍送还,对贿赂他的富人则处以严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

(2)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

参考答案

4. C

根据句子结构“……转繁”与“……转众”;“擢以阶级”与“告以明刑”这两个句式形成对称关系可得答案为C。

5.C

应指“佛教”。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

6. B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一句意为“谋臣良将,每个朝代都有。难得的是被了解,重要的在于任用。”

7.(1)臣之所以不避死罪,知无不言,正是因为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以个人性命为轻。

(得分点: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惮:害怕;鼎镬:死罪,死,意思对即可;区区必闻者:知无不言;蝼蚁:个人的性命,个人,意思对即可)

(2)祖深亲自带人去讨伐,(军队)列阵后无人敢向前进,他就命令他最亲近的人先上,不按要求前进的斩首。

(得分点:率:带领;省略句:列阵未敢进;所字结构:所亲人:亲近的.人;不时:不按要求;斩:斩首,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郭祖深是襄阳人。梁武帝初起兵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后来又跟随蔡道恭在司州。北方沦陷后南归,上书陈说边境的情况,不被采用。朝政废弛,祖深就抬着棺材至殿上奏章,大略如下:“臣听说民为国家根本,食为百姓的命根子,所以《礼记》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蓄,就不成为国家。据此而言,农业为当务之急。然而郡县官吏苛刻暴虐,对农耕不加劝勉奖励,如今粮食丰收,百姓尚面有饥色,如果遇上水旱之灾,拿什么来赈济?陛下往年崇尚儒学,设立五礼学馆,国内到处洋溢着读书声。近来却仰慕佛教,家家持斋受戒,不务农业,空谈佛理。如今经商者和吃闲饭的越来越多,种地的越来越少。陛下如果广兴屯田,贱视金玉重视粮食,对努力生产的加以提拔,对懒于耕织的惩以严刑。这样数年以后,则家家富足,廉洁礼让便有了产生的条件。

朝廷任用前朝旧臣,作边境上州郡长官,这些人不顾为官之道,只会贪婪残暴,欺压良民,为害甚于豺狼。江、湘人民尤受其害。主将残暴无情,不顾其死活,上司对下属信不过,逐级督促。州郡一个比一个催得急,一同到县里催逼。县级长官多为庸才,上边有风吹草动就吓得不行。于是就搜刮民财,逼人交重礼。因此到处都在随心所欲贪谋私利,以侍奉上官。

谋臣良将,哪个朝代没有?难得的是被了解,重要的在于任用罢了。臣如今直言冒犯了陛下,可能还会被宽恕,而得罪贵臣,就有不测之祸。臣之所以不避死罪,知无不言,正是因为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以个人性命为轻。假使陛下能采纳臣的意见,杀了我也死而无憾。

话说得都很重。武帝虽不能都采用,但赞赏他的正直。普通七年(526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让祖深去任职。加衔云骑将军,俸禄二千石。让他招募两千家兵。到了南州后,一切事秉公严断。以前王侯贵族出入关口,无视法令,挟带逃亡人口。祖深对于不法行为严格检查,不避权势,不行就动用刑法。远近畏惧,无人敢于随意胡为。

他常穿着旧外衣,用不油漆的白木桌子,每顿饭不超过一个肉食。有一位老妇人送他一个早摘的青瓜,祖深用一匹帛来回报她。后来有一个富人仿效此事用青瓜去贿赂他,被他鞭打示众。朝野人士都怕他这点,对他不敢行贿拉拢。他所带领的都是精兵,纪律严明。有什么讨伐追捕的任务,往往越境也要把人犯抓获。长江曾经有贼寇,祖深亲自带人去讨伐,列阵后无人敢向前进,他就命令他最亲近的人先上,不按要求前进的斩首。于是大破贼寇,威震远近,长江肃清。

第3篇:关于“张方,河间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关于“张方,河间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州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州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曹州市井人也》原文及翻译

《曹州市井人也》原文及翻译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

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长(zhǎng)厚:为人忠厚。忤(wǔ):触犯。 (3)盗:小偷。 (4)乃:原来。 (5)素:向来。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6)邪:同“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