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钱》(粤教版必修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王则柯
(执教:广州市真光中学丁洪生)
教学目标: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重点:1.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探究避免“钱灾”的做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教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梳理课文,一课时讲评“钱”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 导入:记得前十年有一首流行歌,《钞票》“是谁制造的钞票,它在世间呈霸道,有人为你伤了心,有人为你去坐牢…………”,这钞票,这一张张的纸片,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呢?我们今天学习王则柯教授的一篇文章《钱》,首先请大家浏览课文,并思考:
二,走进课文
1.“钱”的形态演变的历史。(学生浏览,教师放幻灯片,列出重点字词)
教师指出重点字词,学生阅读回答,明确:(放幻灯片)
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帐号密码)
问:请一同学说“钱”最初的作用是什么,“钱”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明确:等价交换物,信用符号。
钱是经济活动的中介,钱的演变实际上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问:课文介绍了与钱相关的哪些经济活动?(略)
2.归纳与“钱”有关的经济活动,认识到经济活动的两面性:
基本的:贸易--白银时代--知识经济
其他(高级形态):银行、金融流通(证券交易、外汇买卖)
问:这些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那么,它们一方面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物质贡献,但是同时,它们又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白银时代:血腥的殖民掠夺惨无人道,在欧美国家大量积累财富的时候,无数的人民被奴役,甚至丧失了生命。而且,它也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南北差距”。
金融流通:投机活动、泡沫经济、金融危机
补充资料:亚太金融风暴,人民币不贬值…………(自由谈,不拘泥一个话题)
3.就现今来讲,“白银时代”的悲剧几乎不可能再重演,但是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讨论后得出结论,用幻灯片放出结果)
(1)道德抑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经济活动中要讲诚信,不吵作,不欺诈!--从个人角度来说。
(2):法律控制:经济全球化会将金融灾难全球化,所以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加强立法,全球的经济立法--从社会角度来讲。
-三、 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教师讲关于“钱”的故事,引导学生讲。
A、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
B、中奖500万,而亲人反目的故事。
2、学生分组准备讲故事,一个主讲,几个评说。
讲故事,重表述。
评故事,抓中心。(师生共评,具体过程略)
3、老师最后讲故事《税务官家的枪声》,故意不讲结果,让同学们补,课说说原因。
补出结果后再总评。
附《税务官家的枪声》原文
爱莎是税务官的妻子,他们住在荒凉的草原上。丈夫由于工作忙,很少回家。这天下午,天气又阴又冷,下起了大雪,爱莎很担心丈夫的身体。没想到,丈夫突然回到了家,爱莎很高兴。可是丈夫看起来很不高兴,爱莎轻轻地走到丈夫身边,问道:“你怎么了?”丈夫闷闷不乐地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的一个朋友通知我,说商业银行要倒闭了,过会儿我要赶到芭比镇,把咱们的存款取出来。”“现在就走吗?”“是的,时间很紧。”然后他又指着带回来的一个鼓囊囊的包说:“这一大包钞票是我刚收上来的税款,没来得及上交,我怕路上不安全就先带回来了,你找个地方藏好了。”可是往哪儿藏呢?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把钱放在一个饼干盒子里,然后藏在厨房的地板下。
丈夫临走,千叮嘱,万叮嘱:“不要让任何人进来,不管他有什么借口。我办好事,马上就回来。”
爱莎目送丈夫消失在漫天风雪中,眼泪流了下来,丈夫太辛苦了!
几个小时后,夜幕降临了,房屋被黑暗和白雪笼罩着,更加显得孤零零的。爱莎没有心思吃饭,想早点儿休息,就又仔细地把门窗检查了一遍。
就在这时,她听到屋外有响声,好像是风声。她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不对,是有人在摩挲门窗!爱莎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接着,她又听到了敲门声,低沉而急促。
怎么办?爱莎想起家里有一支猎枪,便找了出来,拉开枪栓。真倒霉,猎枪里没火药!本来有两支猎枪,丈夫走时带走了一支,放在家里的偏偏没火药。
没办法,她只好拿着这支空枪,壮着胆子,朝那人喊:“你是谁?”
“夫人,我是一个伤员,迷了路,实在走不动了,请让我进来歇一歇吧。”
爱莎一听是伤员,不禁松了口气,客客气气地说:“我丈夫不在家,我不能让陌生人进来。”
“可是,我会在你家门前冻死的。”接着他又恳求:“让我进来吧,我不会伤害你的。”
爱莎心软了,迟疑了一下说:“那你进来吧。”
她打开门,那人带着一股寒气进来了。只见他个子高高的,但很苍白,身上挂满了雪花,手臂上还打着绷带。[www.ydao.net]
爱莎热心地把这个伤员扶到靠近壁炉的椅子上,又帮他洗了伤口,换了绷带,把自己准备好的晚饭端给他吃。趁着他吃饭,她又在后面一间屋里给他铺好床。那人连连道谢,吃完饭,躺了下来,很快就呼呼入睡了。
可是他真的入睡了吗?还是在骗自己?
爱莎没敢睡下去,她不停地在卧室里踱着步。夜,静悄悄的,只有柴火发出轻微的劈啪声……
突然,她听到一阵低低的声音,爱莎的心一紧,是隔壁那人在搞鬼吗?她举起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耳朵紧贴着门缝,里面传来那人很响的呼吸声。难道是装的吗?她推开门,走进去,俯身去看那伤兵,他似乎真的睡着了。
她回到厅里,又听见了那奇怪的声音。这次,她听明白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她立即从工具箱中拿出丈夫的大折刀,跑到伤员的床前,使劲地摇他,伤员醒了,看到她手中明晃晃的刀,“啊”地惊叫了一声。
“嘘--不要出声,有人在撬门,快帮我一把!”
“什么,小偷吗?别开玩笑了,这里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好偷。”
“有--厨房下面藏着一大笔钱。”爱莎一着急,说漏了嘴,她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下去。
那伤员并没有注意那么多,只是说:“好吧,你拿好我的枪,我右手受伤了,不能开枪,把刀给我。”
这时,爱莎听到外面那个人在开门闩,便当机立断,拿过枪去。
伤员告诉她:“你站在门边,第一个人一进来你就开火。枪膛里有6粒子弹,你要连续开枪,直到打倒他,不再动弹。我来对付第二个人。现在你把灯吹灭。”
爱莎吹灭了灯,屋子里一下子全黑了,撬门声也随之而停,可很快,门外又传来了撬门声。这时,门被扭开了,有个人窜了进来。爱莎来不及想什么,就扣动了扳机,那人应声而倒,但很快,他又用手支撑着要站起来,爱莎开了第二枪,那人又倒下了,可是他还不死心,又用膝盖一点点地往过移,爱莎又补了一枪。这下,他慢慢地倒下去,一动不动了。
那伤兵走上前去,骂道:“妈的,只有一个强盗!”接着又竖起大母指说:“好枪法,夫人!”
他把尸体翻过来,那人还戴着面具。把面具揭下来,爱莎凑了上去。“啊--”她尖声叫起来,这个抢劫犯竟然是自己的丈夫!
原来爱莎的丈夫虽身为税务官,但嗜赌成瘾,早已债台高筑,银行里的那笔存款,其实早被他输得干干净净。这天,他收到一大笔税款,就动起了歪心思:把款藏在家里,骗过妻子,晚上偷走,再叫妻子上保险公司索要财产保险。实在要不到,也没关系,钱是妻子丢的,坐牢也是妻子的事。没想到,算来算去,反算掉了自己的性命!
06年8月8日 ycdhs@163.com
作者邮箱: ycdhs@163.com
第2篇:钱(粤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重点:
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探究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法:
自学+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给学生播放网络流行的FLASH《等咱有了钱》,必要时还可补充展示同名的帖子。
(Q:从这个FLASH我们看到了什么?
A:人们对钱的渴望/人们扭曲的金钱观/钱的巨大作用/贫富不均所带来的负面心理……)
二、感知、探究
1.迅速浏览课文,梳理“钱”的形态演变的历史:
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帐号密码)
Q:“钱”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A:钱是经济活动的中介,钱的演变实际上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Q:课文介绍了与钱相关的哪些经济活动?
2.归纳与“钱”有关的经济活动,认识到经济活动的两面性:
基本的:贸易--白银时代--知识经济
其他(高级形态):银行、金融流通(证券交易、外汇买卖)
Q:这些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那么,它们一方面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物质贡献,但是同时,它们又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白银时代:血腥的殖民掠夺惨无人道,在欧美国家大量积累财富的时候,无数的人民被奴役,甚至丧失了生命。而且,它也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南北差距”。
金融流通:投机活动、泡沫经济、金融危机
补充资料:亚太金融风暴
3.就现今来讲,“白银时代”的悲剧几乎不可能再重演,但是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讨论)
A1:从个人角度来说,主要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赚钱,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经济活动中要讲诚信,不吵作,不欺诈!(道德抑制)
A2:从社会角度来讲,目前行之有效的发放是加强立法,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会将金融灾难全球化,所以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法律控制)
三、归纳本文写作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1.围绕主题,把握脉络
比如本文写“钱”,所以,首先要搜集关于钱的发展脉络(即钱演变的历史)的资料;
2.从表象看本质,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比如,“钱”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纽带,是表象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深入探讨“钱”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也就是要搜集关于“钱”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资料;
3.全面思考,辨证地认识,注重现实指导意义:
如本文,谈到与“钱”相关的“经济活动”时,不要只想到正面的影响,更要看到负面的危害,要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经济活动正面、负面辨证地搜集资料。
四、拓展延伸:
以“水”为话题,关注“水”作为一种商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列一个写作提纲,注明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2
第3篇:陈情表(粤教版必修五)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
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
第4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五)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教学步骤:
(1)导语: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投影(一)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
第5篇:《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钱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广阔的视野;
2、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3、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提示:同学们要先根据课文的内容要求,在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进行“二先”活动。)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受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议论性散文。
2、本文关注了“钱”的什么方面的问题?
钱的“经济学脉络”。
“经济学脉络”的含意:
“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的总称。脉络,比喻条理和头绪。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是指从经济学的层面探讨钱的发展情况。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品味探究
1、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到,“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请梳理出本文的“经济学脉络”。(练习二。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提
第6篇:《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走出文本
(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着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轲的笔触
第7篇:《文言文断句》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必修五)
周亚飞
学习目标 1、断句练习
2、总结断句技巧和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高考断句练习
难点:总结断句技巧和规律
前测内容
课前检测:
1.请全体同学上写;
(1班没有位置的在下面写)
2、点评:写得最好的同学,包括板演的认真度)
3、教师稍作总结
(预设如右
遵循先课内再课外,结合以前联系过的文言文高考试题中的部分段落作为断句练习的试题,从而总结断句的规律,也让学生在相对有些熟悉又不完全熟悉的基础上掌握这个试题的做题方法
活动方案:
1, 先给同学十分钟的时间把断句练习二中的前三个文段断开;
2, 在断句的时候,一定要坚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情,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
3, 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 一、 课前检测
《项脊轩志》第三段断句检测
导入:
师秀才
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
第8篇:段太尉逸事状(粤教版必修五)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