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三、图形的拼组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 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 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 做小风车:
(1)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 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 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 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吗?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 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 完成第2题。
4、 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 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 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 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
1、 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 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
数正方体的个数。
3、 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 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 第7题:
6
用1423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5
四、小结: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第2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课题七练习(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11-5=11-8=
16-7=15-6=12-6=
14-8=17-9=13-6=
二、练习:
1、 第7题:
(1) 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 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 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3) 订正答案。
3、 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 小组讨论。
(4)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 第10题:在里填上“〉”、“〈”、“=”。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全班一起订正。
5、 第11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4) 订正。
6、 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 第13题:
(1)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 出示例3情景图:
(1) 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 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 出示情景图:
(1)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 学生小组活动。
3、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 第1题:
(1) 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 指名说图意。
(3) 列算式解答。
2、 第2题:
(1) 读题明确图意。
(2)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3) 订正答案。
3、 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
(1) 明确题目要求。
(2) 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 第4题:
(1) 看图明确要求。
(2)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
(3) 在书上填写。
5、 第5题:
(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口算得数并连线。
(3) 订正答案。
6、第6题:在里填上“〉”、“〈”或“=”。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填写。
(3) 订正答案。
7、第7题:
(1) 看图,明确图意。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4) 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15-6=9(只)
2、15-6=9(个)15-7=8(个)
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 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 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 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 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 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 第2题:
(1) 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 订正答案。
3、 第3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 第4题:
(1) 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 第5题: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 学生书写得数。
(3) 订正答案。
(4)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 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 口头列算式解答。
(4) 写在书上。
7、 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16-9=7(只)
6、12-5=7(个)
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 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 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 订正答案。
3、 第10题:比一比。
(1)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 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 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 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 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 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 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5+6○813-6○612+2○15
15-7○616-8○811-2○7
12-6○15-410+5○13-717-9○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13-4=9
课后小记:
第3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八、找规律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4课时
课题一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第4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五、认识人民币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 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 教学建议:
1、 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 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 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 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 物品价
第5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第九单元统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