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19 07:12: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答案:D

第2题 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外在形态特征,其芽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这类植物的生活型称为( )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

答案:A

第2题 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的条件是( )

A.土壤和繁殖能力B.气候和种子来源C.土壤和种子来源D.气候和土壤来源

答案:C

第4题 下列作物中耐碱性较强的是( )

A.荞麦B.烟草C.甘薯D.向日葵

答案:D

第5题 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B.高渗的C.等渗的D.不确定

答案:C

第6题 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1000mm左右B.800mm以上C.400mm以上D.100mm以上

答案:C

第7题 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最大的是( )

A.植食动物B.一级肉食动物C.二级肉食动物D.三级肉食动物

答案:A

第8题 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 )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群集分布D.成从分布

答案:B

第9题 下列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是K对策生物的是( )

A.蝼蛄B.金雕C.乌龟D.蟾蜍

答案:B

第10题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中的意义是( )

A.群落中的物种数B.物种i个在群落中的.盖度C.物种i的个体数D.物种i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答案:D

第11题 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B.温度、食物、光、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C.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D.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答案:D

第12题 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第13题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片状结构D.核状结构

答案:B

第14题 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其中属于E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 )

A.优势种B.伴生种C.偶见种D.残遗种

答案:A

第15题 生态学根据生物类型可分为( )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答案:A

第16题 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

A.焚风效应B.陆风效应C.谷风效应D.山风效应

答案:A

第17题 阳性植物的特点有( )

A.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B.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C.植物体内含盐分少,渗透压低,抗高温、干旱、病害能力较弱D.茎较细长,节间较长,分枝较少;内部细胞体积较大;维管束数目较少;含水量较多

答案:B

第18题 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A.水温的变化B.营养的改变C.有毒物质的富集D.矿物质的循环

答案:C

第19题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的( )

A.B.C.COD.

答案:B

第20题 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1一个高峰,主要是指( )

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答案:D

二、填空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21题 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答案:地上芽

第22题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______库;而把小的、迅速移动的库叫做交换库。

答案:储存库

第23题 植被随海拔的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这种植被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称为植被分布的__________。

答案:垂直地带性

第24题 按人类的需求

第2篇: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 ( )

A.限制因子

B.生态因子

C.生存条件

D.环境因子

2.“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生物

3.水生动物保持体内水分得失平衡主要是依赖 ( )

A.渗透压调节

B.减少水的消耗

C.获取更多水分

D.储水组织储存水

4.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 ( )

A.菌根

B.菌丝

C.根瘤

D.子实体

5.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6.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 ( )

A.焚风

B.山谷风

C.陆风

D.海陆风

7.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外在形态特征,其芽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这类植物的生活型称为 ( )

A.高位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8.某生物种群波松分布的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

A.成丛分布

B.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D.群集分布

9.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 )

A.周期性波动

B.不规则波动

C.季节消长

D.种群平衡

10.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Ⅱ阳称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1.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是由 ( )

A.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

B.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C.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D.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12.生理有效辐射是

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蓝光

C.红光、青光、绿光

D.绿光、青光、蓝紫光

13.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 )

A.温度、光、水、营养、行为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空间、适应能力

14.个体数量多、覆盖面积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铰强的植物种是 (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伴生种

D.亚优势种

15.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与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相比( )

A.少

B.多

C.相等

D.大约相同

16.生态学建立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 )

A.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B.全球生态学

C.生态系统生态学

D.群落生态学

17.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18.生物群落是 ( )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C.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 ( )

A.密度

B.频度

C.多度

D.优势度

2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将许多群落划归在同一个群丛的标准是 ( )

A.层片结构相同,建群种也相同

B.层数相同,各层优势种也相同

C.群落中所有物种都相同,层片结构相同

D.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相同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我国环境保护的内容是:(1)保护自然资源;(2)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3)倡导绿色业;(4)提倡持续农业;(5) ____ 。

22.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____现象。

23.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两个方面。24.从岩石或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_。

25.两个或多个种群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称为____。

26.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等要求的综合能力叫____。

27.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28.我国的沼泽可分为木本沼泽、____、苔藓沼泽。

29.植被分布主要是受____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组合状况的影响。

30.旱生植物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是____ 。

31.长江流域夏季干热风和秋季____ 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32.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体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 。

33.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____。

3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____和分解者。

35.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____作用,才能:大部分生物所利用。

36.表示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____ 。

37.芦苇生长期高可达2 m,冬季地面及其以上部分枯萎,来年从地下又长出新的茎叶,按饶基耶尔生活型分类,此植物应属____ 植物。

38.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____ 。

39.短时间内种群数量猛增造成种群爆发或大发生,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i能出现____。

40.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该群落为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存环境。 ( )

4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

43.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多度表示。 ( )

44.K对策生物种间竞争的能力较强,不易遭受激烈变动,死亡后返回平均水平的时间较短,不容易走向灭绝。 ( )

45.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生态因子。 ( )

46.生态学向宏观方向和微观方向发展,并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交叉。 ( )

47.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中,光照时间起着主导作用。 ( )

48.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 )

49.种群呈“s”型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l/2时,种群的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50.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3.变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C 5.B6.B 7.A 8.B 9.B 10.A

11.C 12.A 13.B l4.B 15.B16.A 17.A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保护生物多样性

22.成层

23.运动

24.旱生原生演替

25.竞争

26.土壤肥力

27.生物因子

28.草本沼泽

29.热量

30.发达的根系

31.寒露风

32.拟寄生

33.他感作用

34.消费者

35.固氮

36.多度

37.隐芽(或地下芽)

38.生态环境

39.种群爆发(种群大发生)

40.单建种群落(单优势种群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43.√44.×45.√ 46.√ 47.×48.√49.×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问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52.(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53.1.植物:(1)促进种子萌发;(2)促进植物生长;(3)提高植物产品的品质;(4)促进植物开花结实。

2.动物:(1)加快发育速度;(2)增加昆虫的产卵数。

五、论述题:20分。

54.(1)稳态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数量。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我们举出一个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反馈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第3篇: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

A.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

A.地球因子

B.限制因子

C.替代因子

D.一般生态因子

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

A.昼夜变温

B.恒温条件

C.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4.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 )

A.萎蔫

B.烂根

C.休眠

D.缺氧

5.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 )

A.pH5~6酸性

B.pH6~7_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三)[1]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三)

满分:150分 时间:l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A.气候顶极

B.偏途顶极

C.地形顶极

D.土壤顶极

2.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

B.稳定型

C.下降型

D.变化型

3.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将生物群落的演替划分为()

A.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B.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C.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4.煤作为燃料,它所含能量来源于()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核能

D.潮汐能

5.下列不属于K对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