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入住深山疗养院散文
入住深山疗养院散文
到站时,虽然天色已晚,可是我一眼就看见了等候在站台的谢尔盖和安纳多里。下车后,三个人拥抱了在一起,寒暄了几句后,谢尔盖便带我上了一辆右舵把的老式奥迪轿车,向俄罗斯客户安排的住处驶去。
轿车飞快地开到一座深山的脚下,沿着崎岖的山路,把我带进了密林中,我享受了俄罗斯疗养待遇。谢尔盖告诉我:“当地的一家疗养院就座落在这里,住处对过就是餐厅,一日三餐免费供应。安顿停当后,时间已经很晚,谢尔盖和安纳多里跟我做了简短的告别后,驱车离了开疗养院。
第二天的清晨,旭日还没有露出它的脸庞,阳光却驱散了夜空的黑暗,柔和的晨曦,为房间里送来了新的生气。我睁开了双眼,面带未尽的睡意,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锁好了房门,走下楼梯,来到楼前的一块空地。
我站在那里。环视了一下周围,活动了一会筋骨后,开始独自沿着小路散步,顺便熟悉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疗养院除了一座五层住宿楼外,附近还有用松木建造的餐厅、桑拿房、理疗搂等俄罗斯风格的房屋。在建筑群的南侧,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早饭的时间到了,我径自来到了餐厅,在清洁餐厅内,摆放着别致的座椅,餐厅里只有几个人就餐。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女服务员看见有人来用餐,就把一份早餐放到一个托盘里,有一杯牛奶、切好的面包片、饼干和几片肉肠。我吃完早餐后,回到房间里,等待俄罗斯客户到来。
大约九点钟,谢尔盖来到房间,接我一起到了俄方公司。在双方会谈中,谢尔盖告知我说:因为这些日子,最近涅留恩格里煤的出口量很大,电传中提到的货物,大概要延期装货,看样我要独自在这深山老林中呆上一段时间了。
晚上,俄罗斯客户安排了丰盛的宴席,为我接风洗尘。豪爽的俄罗斯人,喜欢开怀痛饮,在俄式饮酒文化的气氛中,我有些身不由己,斟满的一杯沃尔加,一饮而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开始侃侃而谈、手舞足蹈、飘然欲仙。盛宴过后,俄罗斯客户又带着我体验了俄式桑拿浴,谢尔盖用一把带叶的枝条抽打着的后背,据说可以舒筋活血。开始时感觉有些刺疼,渐渐地感到很舒服,酒也醒了一半。
礼节性的接待,算是完成了,随之俄罗斯客户也大不露面了。我知道没有车皮,谁都没有办法,现在只能等待。听说山下有去市区的公交车,索性利用这空闲时间,到市区游览一番吧。
我登上了一辆大巴斯,大约行驶了十几公里,就到了市中心,城市很小,只有几十万人口,我沿街信步游逛。与莫斯科相比,涅留恩格里的面积大概也只有百分之一大。城市固然很小,但是环境还是不错的。小街道很整洁,在街心花园里绿树成荫,老人坐在休闲椅上,悠闲自得的看着光景。年轻的妈妈抱着可爱的宝宝,在树荫下戏耍。
市区只有几条主要街道,步行也很方便,虽然没有太大的商场,可是在专门的商店里货物也很齐全。我用了大半天时间,逛了市区的几家主要的商店,只买了点俄罗斯熟食品和面包,便登上返回的汽车。
第2篇:深山烟火散文
深山烟火散文
在北基村下村的几年里,我都习惯于一大早出门,穿过乡间的土路,翻过阻隔的那道山岗,就可以远远地看到北基山。北基山的清晨,格外的清,格外的静。清澈蜿蜒的海洋溪河绕村而过,静静地流向远方,阳光下,水面腾起的淡淡水雾将翠绿的丛林轻轻环绕,几十户农家星星点点的散落在密密的丛林中,若隐若现,青淡色的炊烟在屋顶慢慢地悠闲飘移,眼前的一切静得好似一幅画,听着远处公鸡清脆的鸣叫声,觉得又好似在置身于世外桃园一般。上学的孩子在山路上追逐着从我的身畔跑过,嬉笑声在静静的林中跳跃回荡,让我下村的`心情平添了几分恬静和喜悦。
北基山离镇上有十多公里的山路,因村里的农户有种植烤烟的习惯,所以北基村也就成了镇里烟叶质量和产量比较好的地方。而我驻村的目的,就是发动群众做好烟叶生产,改善生活质量。
北基山东西两面分别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在北基山最南端交汇成了海洋溪河,深深的河谷将北基山与外界隔断,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每次到北基山,一去就要住上几天。我随身的帆布包里,除了必备的笔记本、手电筒外,还会备上一些饼干和香烟。饼干是为了哄小孩子而备,香烟大部分是用来招呼乡亲的。在我的努力下,乡亲们渐渐对我这个陌生的小伙子熟悉起来。而我,不多久,便成了这个民风淳朴的村落的常客了。每天,我都要去山上走上一圈,看看谁家的农活滞后了,谁家的作物有问题了。然后串串门,给乡亲们讲讲生产技术上的要求和知识。这样的日子静静地度过了几个年头。而让我感觉到惬意的是乡亲们乐意和我分享他们的美食和快乐。
淳朴的民风,让我渐渐过上了客人般的生活。每天早上,我照例睡懒觉,无论住在哪家,村民们都不会打扰我的美梦。只有在农忙时节,乡亲们会才会很客气的让家里的孩子叫醒我。餐桌上,总会有地道的农家美味等着我,让我享受着贵宾般的日子。
最令人我惬意和温暖的是,每晚不必为在那里驻足而烦恼。傍晚,随便找一户人家住下来,主人无论多忙,第一件事情就是为我热一盆洗脚水泡泡脚,除去一天的疲劳。有时候,主人会在火炉上热一碗苞谷烧酒,邀请我提碗海喝,大谈生活中和身边的乐趣,享受一番人生的豪爽和悠闲。有时候,主人还会从篮子里拿几个鸡蛋,煮一碗白水鸡蛋,然后拿出蜂蜜兑上,吃得饱胀的感觉也很妙。
和乡亲们打交道,注重的是情义。记得一天下午,我在山里遇见一家正在栽烟的农户,见他们忙不过来,我主动加入了他家栽烟的队伍里。意想不到的是,主人家非要留我吃晚饭,推辞不掉,我来到他家。令我惊讶的是,女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去已经杀好了鸡、炖好了猪腿!这些可是山里人用来招待重要的客人时才会做的菜,她这样招待我,让我惭愧,也让我备感温暖。还有一次,我回镇上有其他工作要做,一呆就是半个月。半个月后,我来到北基山,组织群众开群众会。开完群众会后,住得最远的一户乡亲过来搭讪,邀请我一定要到他家坐坐。拗不过他的盛情,我去了他家。一进门,主人家就开始忙起来,不一会就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桌上,主人说出了邀请我的原因,原来是我刚离开北基山的第二天,他上山去捕捉了一只野山羊,还下到河谷的深处,网到了一条黄鱼,特意感谢我在北基山工作的时间里,给他做了生产上的指导。主人告诉我,他转了几天,一直不见我来,就将山羊肉和鱼放到烤房里烘干放着,一直等着我呢。
山里人的朴实与真挚就这样真真切切环绕着我,没有一丝的虚假,没有一丝的矫情,他们的淳朴就象那清清的海洋溪河水,缓缓地、静静地融入了我的内心,成为了我心中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由于工作调整,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去北基山了。在20XX年的一次回乡行程中,我特意去看望了北基山的乡亲们,再一次重温了乡亲们的厚谊。在回来的路上,我站在高高的北基山上,看着落日的余辉静静地酒在北基的丛林中,炊烟在山里轻轻地飘绕,乡亲们改建的住房给山村增添了几分新的气象。远处传来的摩托车声音告诉我,北基山的青年们忙完农活开始回家了。
在山间轻轻飘绕的炊烟,仿佛朝着我离开的方向,轻轻地舞动着和我道别。刹那间,一缕缕炊烟质朴的味道溢满心间。
第3篇:深山古寺散文
深山古寺散文
朔风,枯草,荒滩,乱石。
深冬的河西走廊本来就是一片萧瑟,而东大山的萧瑟更让人心慌,那溢满眼目的灰黄,如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步入了一个洪荒古地。
冬日的太阳静静地照着,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
荒滩空旷,乱石硌脚,光秃秃的山峦仿佛刚刚经受了烈日的炙烤,一片焦灼。渐渐接近山峰,冷风拂面,寂静得听不到一丝声音。我四下张望,努力寻找着,哪怕是一只雀儿的鸣啼,也会给我些许的惊喜。
峭立的石崖矗立在蓝天下,仿佛站立的人形,荒山寂静,峭壁孤悬。在清冷的阳光下凝目远眺着,山峰离我越来越近了,步入只能容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给我一种酷寒森冷的感觉。仰望两边的石崖峭壁,犹如端坐的耄耋老人,用洞察世事的慧眼,注视着我,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了一个身影——郭荷。
史书记载郭荷的文字很少,“明究典籍,特善史书,不应州郡之命
第4篇:深山闲适的散文
深山闲适的散文
以前去过灵山,一直有种感触哽咽在内心,却始终吐不出来。而此次梅岭之旅似乎把这份感触酝酿的熟透了,于是我愿意把它摘下来,供我的朋友们品尝!
去过灵山两次,而有不同的的收获。第一次到那已经赶上落日了,还没有疲劳,合上兴奋,上山也就很有劲了。在山上的餐馆里短休了点时间,便上山了。沿着石阶一步步地往上走,不时回头看看后面,真正感觉到“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不久便深入山里了,旅馆的灯火已经远远消失了,只间断性的听到山下人家的狗吠声,把这片山林衬托的更加幽静。愈深后,也就只可以听到山涧小溪的潺潺声,和一些隐身小虫的鸣叫声,仿佛从烟火人间踏进了仙界禅境,整个人都觉得清爽。
山上有一大片的竹林,恰逢那晚的月色也是极好的,皎洁的月光轻盈的浅栖在整个山林,零星地露出几点光圈装饰着山厅。谷风有点余热,也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