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15 07:39: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贵州省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五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始终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要求,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坚持抓特色主题活动和特色工作项目,把突出整体效益放在首位,使保护母亲河行动得以不断推进。

一、特色主题活动 全省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省委统一部署,紧扣主题,积极开展了“保护母亲河——革除陋习,天天环保”行动。团遵义市委与当地主要媒体联合推出专栏节目《聚焦母亲河——世界环境日特刊》,启动了青年志愿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行动,并组织中小学生清扫垃圾、发放宣传资料和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使得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人心。团黔东南州委发动各县(市)招募一支至少有200人的革除陋习青年志愿服务队,及时投身农村防治“非典”主战场。同时开展“革除陋习——‘1+1’红领巾行动”,组织少先队员深入校园、社区、街道进行宣传和监督,在青少年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理念。团安顺市委认真抓好“革除陋习——争当文明先锋”体验教育,倡议广大青少年珍爱野生动物,共筑生态屏障,带头革陋习,树新风,促进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团黔西南州委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宣传和环境整治活动,并围绕“什么是生活陋习”、“怎样革除生活陋习”、“革除生活陋习我应该怎么做”等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征文和辩论赛,形成了强大声势,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特色工作项目 贵州省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办公室、团省委青农部于2002年底发起的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按照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实施,不到半年时间就接受110多家单位和部分个人捐款近25万元,认植树木2.5万株。安龙县新桥镇团委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发动团员青年绿化荒山3000多亩,兴办共青团经果林基地800多亩,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好路子。金沙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才军,从2002年开始在该村大力推广沼气,短短一年时间就帮助群众建起207口标准沼气池,使农村改灶、改厕、改圈工作同步推进,在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保护了森林资源,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实施好保护母亲河行动,我省各级团组织始终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广大青少年植绿护绿,保护环境,带头革除各种陋习,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进全民参与,进而形成强大声势,营造人人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大胆创新,科学管理。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我省及时引入创新机制,在内容和方式上把坚持做到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充分调动各基层团组织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同时,不断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全省项目的技术论证、评比、指导和考核验收,使成效得以不断巩固。通过大胆创新和科学管理,既理顺了各种关系,完善了工作机制,也使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三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五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三个服务”(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原则,实行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保证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顺利实施。各基层团组织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有力措施,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和流于形式。

四、形成的长效机制 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过程中,团贵州省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全面预防相结合、道德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保护母亲河,建设新家园”的长效机制,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2篇: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范文

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范文

贵州省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五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始终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要求,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坚持抓特色主题活动和特色工作项目,把突出整体效益放在首位,使保护母亲河行动得以不断推进。

一、特色主题活动 全省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省委统一部署,紧扣主题,积极开展了“保护母亲河——革除陋习,天天环保”行动。

团遵义市委与当地主要媒体联合推出专栏节目《聚焦母亲河——世界环境日特刊》,启动了青年志愿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行动,并组织中小学生清扫垃圾、发放宣传资料和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使得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人心。

团黔东南州委发动各县(市)招募一支至少有200人的革除陋习青年志愿服务队,及时投身农村防治“非典”主战常同时开展“革除陋习——‘1+1’红领巾行动”,组织少先队员深入校园、社区、街道进行宣传和监督,在青少年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理念。

团安顺市委认真抓好“革除陋习——争当文明先锋”体验教育,倡议广大青少年珍爱野生动物,共筑生态屏障,带头革陋习,树新风,促进了全社会共同参与。

团黔西南州委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宣传和环境整治活动,并围绕“什么是生活陋习”、“怎样革除生活陋习”、“革除生活陋习我应该怎么做”等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征文和辩论赛,形成了强大声势,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特色工作项目 贵州省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办公室、团省委青农部于2002年底发起的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按照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实施,不到半年时间就接受110多家单位和部分个人捐款近25万元,认植树木2.5万株。

安龙县新桥镇团委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发动团员青年绿化荒山3000多亩,兴办共青团经果林基地800多亩,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好路子。

金沙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才军,从2002年开始在该村大力推广沼气,短短一年时间就帮助群众建起207口标准沼气池,使农村改灶、改厕、改圈工作同步推进,在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保护了森林资源,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实施好保护母亲河行动,我省各级团组织始终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广大青少年植绿护绿,保护环境,带头革除各种陋习,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进全民参与,进而形成强大声势,营造人人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大胆创新,科学管理。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我省及时引入创新机制,在内容和方式上把坚持做到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充分调动各基层团组织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同时,不断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全省项目的.技术论证、评比、指导和考核验收,使成效得以不断巩固。通过大胆创新和科学管理,既理顺了各种关系,完善了工作机制,也使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三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五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三个服务”(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原则,实行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保证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顺利实施。各基层团组织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有力措施,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和流于形式。

四、形成的长效机制 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过程中,团贵州省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全面预防相结合、道德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保护母亲河,建设新家园”的长效机制,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3篇: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1、持卡建林:资金募集到位是保护母亲河行动健康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始之初,为了面向全社会募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基金”,同时也为了深入宣传保护母亲河行动,团湖北省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开展了“持绿色希望工程卡 建荆楚青年世纪林”(简称“持卡建林”)活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仅迅速以两办的名义转发了团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持绿色希望工程卡 建荆楚青年世纪林”活动的报告》,对活动的意义、主题及具体操作方式予以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同志还担任了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顾问,副省长苏晓云同志担任了领导小组组长。从2000年2月到6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省17个市(州)、105 个县(市、区)的200余万社会公众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总筹资额达2136万元。“持卡建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1、全区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为了全面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我们于2001年9月召开全区青少年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以建设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生态园)为依托,推动青少年生态环保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思路,要求全区各盟市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整合社会资源,创建一处面积不少于1000亩、各旗县创建一处面积不少于500亩、拥有自属产权的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面对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种种困难,自治区团委没有坐而论道,等待观望,而是解放思想,带头大胆实践,集全团之力开始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生态园。我们协调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在回民区攸攸板镇一间房村、坝口子村及新城区毫沁营乡红山口村区域无偿划拨了10000亩土地(其中山体8000亩,冲积扇2000亩),建设使用期50年。这是一片沟壑纵横、遍地石砾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