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宋史·周葵传》原文和翻译
《宋史·周葵传》原文和翻译
宋史
原文: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少力学,自乡校移籍京师,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条所不当事凡二十条,指宰相不任责。高宗变色曰:“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已相十许人,其初皆极意委之,卒以公议不容而去,大臣亦固志。假如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岂大臣有过,而言者一指,乃便为形迹,使彼过而不改,罪戾日深,非所以保全之也。”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陈与义执政,改湖南提刑。桧死,复直秘阁、知绍兴府,过阙,权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置之前列,其穿凿乖谬者黜之。”起知抚州,引疾,改提举兴国宫,加直龙图阁、知平州水坏圩堤,悉缮完,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惟当涂岁熟。市河久堙,雨旸交病葵下令城中,家出一夫,官给之食,并力浚导,公私便之。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孝宗即位。孝宗数手诏问钱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尝乞召用侍从、台谏,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孝宗皆以为佳士,次第用之。虞允文、陈康伯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泉州,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薨,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周葵传》)
译文: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周葵年少时努力学习,其学籍从地方上的乡校迁到京师,乡学、太学两学校的师生都传诵他的文章。宣和六年(1124),考中进士甲科。周葵被调任徽州推官,担任监察御史,又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个月,他上奏的事情就多达三十章,且列举出施行不当的事情共二十件,指出宰相不称职。高宗脸色大变说:“赵鼎、张浚愿意管理政事,我必须给他们权力,怎么可以凭一些琐屑小事而怀疑他们呢?”周葵说:“陛下即位以来,已任相十多人,开始都极力委以重任,最终由于不能被公众的议论容忍而免去他的职位,大臣们也没有坚定的意志。假如陛下有过错,尚且希望大臣们忠言指出,可是大臣有过而议事者一指出,就指斥为怀疑他们,使他们有过而不加以改正,而罪恶日深,这不是保全他们的办法。”高宗脸色缓和些说:“这种言论很独特。”陈与义执政,改任周葵为湖南提刑官,秦桧死后,周葵恢复直秘阁、绍兴府知府之职。周葵经过都城时,皇上任命他为权礼部侍郎,不久又兼任国子祭酒。周葵上奏说:“科举制是用以选拔士人的。近年之考官迎合大臣的心理,把经传中可以献谀的语句用以出题,学者们竞相追逐时好。希望诏令国学一同选择秋试考官,精选精通经学、了解古史的士人,把他们放在前几名,把那些牵强附会、投机取巧的.人加以废黜。”周葵被起用为抚州知州,因为患病,皇上改任他为提举兴国宫,加直龙图阁、太平州知州。州内大水冲坏圩堤,周葵令人全部修复,共长一百二十里。邻郡的圩堤被淹没,只有当涂仍丰收。市内护城河长久被堵,雨天、晴天都危害州城,周葵下令城中百姓,每家出一男子,官府供应吃的,全力疏通河水,公私都得到便利。周葵被提升为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婺州知州。孝宗即位。孝宗多次亲自写诏书问钱谷出入情况,周葵上奏说:“陛下劳心各项政事,每天都有咨询,总是出乎人意。今天都是隐约讽喻之文和一些小事,这一定有小人想乘机实现他们的私心,不可以不加以调查。”周葵是指龙大渊、曾觌。孝宗为之改容。周葵曾请求召用侍从、台谏,孝宗说“:怎样能得到像你那样正直、诚实的人才呢。”于是周葵推荐了李浩、龚茂良,孝宗认为他们都是佳士,将依次重用。虞允文、陈康伯为宰相,周葵立即请求退职,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洞霄宫提举。周葵被起用任泉州知州,被加上大学士之职退休。周葵闲居数年,不让世事萦绕心中。淳熙元年(1174)正月,周葵去世,终年七十七岁。皇上听到后很是震惊,深表哀悼,追赠他为正奉大夫。后来让他的儿子入朝为官,历任太傅之职。
第2篇:宋史周淙传原文翻译
宋史周淙传原文翻译
周淙(?—1175),字彦广,湖州长兴(今属浙江)人。幼年聪敏好学。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为建康府(今南京)通判。下面是宋史周淙传原文翻译,请参考!
宋史周淙传原文翻译
原文: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译文: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阳,周淙没有到任,改任楚州,又改任濠梁。淮、楚两地原先有依靠山水地形设寨保卫自己的百姓,周淙给他们规定纪律,构建保伍组织。金国君主完颜亮发动全国兵力侵犯宋朝边境,百姓依靠这些保全生命的不计其数。授官直秘阁,连任。孝宗接受禅位,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周淙计算人口供给食物,用酒肉犒劳在路上的人,到达目的地的人提供房屋居住,人人感动高兴。张浚视察部队,驻扎在都梁,看到周淙的.谋略,就称赞叹赏,并且说:“有紧急情况,您应该和我一同赴死。”周淙也感动奋发,甚至说“头可断,身体不可退却”。张浚进入朝廷,全面陈述这些情况,皇帝称赞叹叹赏不停,进官直徽酞阁,帅守维扬。
恰逢钱端礼凭着尚书的身份任淮东宣谕史,又把周淙作文推荐对象,进官直显漠阁。当时两淮地区经过战争蹂躏,很多百姓流离逃亡,周淙尽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也专一任用周淙,多次赐给亲笔书札。周淙尊奉施行更加努力,进官直龙图阁,授任两浙转运副使。不久,任临安府知府,进言说:“自古风俗教化一定从亲近的人开始。陛下亲自实行节俭,来给天下示范,但是显贵的近臣奢靡,一点不知道改变。”于是逐条递上禁止十五件事,皇帝称赞接受他的建议,下诏书奖励,赐给金带。皇帝停留临安的时间长了,居民一天天增加,河流低洼狭窄,行船困难,周淙请求疏浚。完工后,授任秘阁修撰,进官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回乡。皇帝怀念周淙不能忘记,授任敷文阁待制,起用做了宁国府知府,催促入朝上奏,皇帝慰劳安抚更加优厚。第二年春天,又任奉祠,多次告老退休。十月去世,享年六十岁。
第3篇: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欲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
第4篇:《宋史·胥偃传》原文和翻译
《宋史·胥偃传》原文和翻译
宋史
原文 :
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力学,河东柳开见其所为文曰:“异日必得名天下。”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起通判邓州,复太常丞。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偃以为:“地震,阴之盛。今朝廷政令,不专上出,而后宫外戚,恩泽日蕃,此阳不胜阴之效也。宜选将练师,以防边塞。”赵元昊朝贡不至,偃曰:“遽讨之,太暴。宜遣使问其不臣状,待其辞屈而后加兵。则其不直者在彼,而王师之出有名矣。”又奏:“戍兵代还,宜如祖宗制,阅其艺后殿次进之。”会有卫卒赂库吏求拣冬衣,坐系者三十余人。时八月,霜雪暴至。偃推《洪范》“急,恒寒若”之咎,请
第5篇:《宋史杨业传》原文和翻译
《宋史杨业传》原文和翻译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