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14 07:36: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以此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散文

以此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散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此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年前的今天,下午14:28,发生了让风号令雨泣的汶川大地震。

如今那里已经有了新的模样,一切旧貌换了新颜,创痛慢慢淡忘,伤口早已愈合,如此都成为历史写在那里。

平淡生活压榨着每个人的思想,让它变得扭曲变形,时间一长连我们自己都忘了它的存在。而大灾难面前必定也有真人性,只是往往代价又太大了。

一晃十年过去,从里面逃出来的孩子最小也有十岁了,而我从当年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学生,成了一个在社会中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小混混。整天头发竖立,胡茬满腮,头顶着几根白头发,走在街上无人认识,回到宿舍无人联系的一个对社会无利无害的小青年。

真是应该脱帽致哀。

朋友圈中已经无人再提及此事了,所以我想他们也没能理解到我一早写在空间里面的说说。我写,那些说过的话成了嘻嘻哈哈没有结果,那些听过的歌成了自言自语无人再唱,你站在路边,看着对面的房屋疯狂倒塌,人群慌忙逃窜,转身街边他们吃着早餐 一如往常,喇叭里传出喜庆的声音,如果话张嘴就说,不过像随手丢弃的垃圾,

他们也没能想到我所说的倒塌,近似疯狂的在中华大地上将生命吞噬,仅仅两分钟时间一双无形的死神之手让一切从眼前消失不见。

好在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死去的人已经无法再生还,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谁说的来着?

巫山并不是当年的受灾区,这是一件庆幸的事情。(庆幸不是幸灾乐祸)。所以就08年的大地震我们所能够了解到它的严重性来源于电视。只知道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所有电视台一律只播与地震有关的事情,画面里房屋倒塌,不断有人从废墟中被抬出来,被救出来的人数一天天在增加,死亡的人数以比它大得多的数字也在增加。且在全国为此默哀的当天,一切娱乐场所关门停止营业,所有国旗降半旗。

而对于当时我们来说只要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哪怕就是捐款这件事都只是学校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老师头一天告诉我们说要捐款,让大家回家向家里说明情况后再向爸妈拿钱,捐款当天大家每个人捐个五块十块而已。

就当是的我来说一块钱都是难得的资产,更别说十块钱了,所以当我把十块钱交上去的时候还心疼着我那十块钱,想着要是用它买零食得买好多呢,十年过后的今天想来真为那时的自己感到羞愧。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的自己不可能说有什么个人责任感,一心只想着自己,至于别人的生活与我何干,还有想的'是多一个十块少一个十块对于他们来说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要是留给自己那可就是一大笔。

我想当时很多人捐都不是处于同情心或者责任心,而是出于面子和是老师提出来的。我捐是因为大家都捐了,大家都捐了我不捐同学们会怎么看我?肯定说我小气说我是吝啬鬼。那时可不明白什么是积水成海积土成山的道理。

然后事情就这样过去了,那一年我小学毕业。

到了下半年上了初中,大家彼此还不是很熟,便以那次地震作为彼此之间的话题,随即便聊开了自己当时的一些“趣事”。

再后来大家也熟悉了,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作业越来越多,谁也顾不上更多其他的事情,这个话题也就不再有人提及。这样一件事情也就过去了,变成一点点记忆埋在了那一个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女孩心里。

若是说记忆深刻的恐怕也只有后面那几次余震所引起的恐慌。

大家晚上都不敢回房间去睡觉,村子里的人都积聚在刚修好不久的公路上,头顶月光聊些我不感兴趣的话题。

过了那个点大家散去,月光明亮,村子里重新变回之前的寂静无声。偶尔的几声狗叫也只会让夜显得更静。

我躺在阁楼小床上,透过房顶的玻璃瓦看着外面的银白色月光,心里仍觉得疑惑,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呢?想着一些莫须有的事情,然后沉沉睡去。

P.S:你到一个地方,不应该总只是只摆几个好看的pose,用你那高像素手机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回来发朋友圈,你要有使命感,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上起到一个记录的作用。

人若是真的只为自己活着,随便做一个乞丐就好了。再多一点都是浪费,再多一份都是索取。

第2篇: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活动总结

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活动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活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活动总结1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和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结合《学校工作行事历》,5月11日,兴隆小学举行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地震逃生疏散演练活动。全校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演练。

当天上午8时45分,尖锐的“呜……呜”警报声响彻云霄,演练正式拉开序幕。全校师生按照既定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预案”进行抗震演练。整个场面紧张有序,同学们在随堂科任老师的指导下,迅速用书本或手护住头和胸,就近或蹲或躲在课桌下应急避震。应急避震一分钟后,当演练警报再次响起后,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向指定的操场处撤离,负责的老师不断提醒学生在门口、楼道、楼梯等通道较窄的地方不要拥挤、推撞。有序排队迅速到达班级目的地后,各班清点人数并上报学校。

演练结束后,安保主任郭强带领全校师生共同缅怀了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并举行了默哀仪式。

安保主任郭强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表现很好,演练活动用时比上次快了7秒钟。他指出,“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模拟疏散演练,旨在提高全校师生自救自护能力,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希望大家重视演练,提升紧急疏散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只有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有自保自救的能力。

全校师生还观看了地震相关知识教育专题片,旨在让师生了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最后,校长李朝政宣布演练圆满成功,他指出,“安全是一种观念,更是一份责任!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次演练既是一次切实的生命安全教育,又提高了学生逃生避险的技能,增强了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意识,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活动总结2

十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牵动了举国上下亿万人民的心。在第十个全国“防震减灾日”来临之际,为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安全教育,金洞小学于本周举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5月7日班会课上,各年级开展了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班会课上,通过课件和视频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了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5月11日上午7点30分,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紧接着,全校师生默哀一分钟,缅怀在“5.12”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与此同时,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手抄报的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本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树立起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篇:纪念汶川地震的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的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的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演讲稿(一)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记住的时刻.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无数和平和宁静的城镇, 震动了大半个中国, 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一瞬间,巴山蜀水的呻吟,祖**亲的哭泣,大地悲歌,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 。

然而在神州大地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这里,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民的军队第一时间冲上前线,铺天盖地的祈祷祝福,心灵鼓励,默默传递着整个华夏人民的温情力量。

面对灾难,我们坚强,坚信,坚定,坚韧。

面对灾难,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只记得总理说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我们相信,有全国人们的支持,有灾区人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地震震不垮灾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横亘古今的512大地震,使5000年的中华文明又一次遭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灾难过后,英雄的.中国人民,斗志更加高昂,信念更加坚定。多难兴邦——这是不屈的中华儿女的坚强信念。

512大地震,不仅仅是四川人民的灾难,她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灾难。地震后全国人民与地震灾区人民站在一起,共度时艰。举国上下,源源不断地向灾区人民传递勇气、传播信心、输送力量。背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灾后重建再现中国信心。

地震后的生命大救援气壮山河,灾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苦卓绝。

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XX镇灾后重建工程第一阶段工作已经顺利完成,这是各方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封顶仪式,是在检阅我们的社会责任心,是在缅怀地震亡灵,是在创建美好的生活。

值此,我们——

向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演讲稿

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演讲稿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两年来,类似的地震灾难在全球范围内不时发生,而对灾区万里驰援的国际救援场景也每每出现。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人类用行动诠释和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人间有爱,生生不息。

两年间,从汶川到玉树,从海地到智利,每一次山崩地裂、屋毁人亡之后,总有无数满怀爱意的救援者克服重重险阻,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救助生命。募捐箱前排起的长队,机场、码头堆积的援助物资,令人感受到世间的浓浓爱意。有些数字值得铭记:汶川地震发生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先后向中国提供了44亿多元人民币的`现金援助及救灾物资;海地地震发生后仅1个月的时间,国际社会就已向海地捐助6亿多美元,得到食物援助的人员超过100万……

爱如潮涌,何以生生不息?在灾难面前,人与人的互助跨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以此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此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