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的主旨就就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下面小编整理的《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来参考!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注释:
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⑾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最终。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惑乱懈怠,过度享乐。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一号伏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第2篇:《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原文】
伯禽将归于鲁(1),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2),不使大臣怨乎不以(3)。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4)。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5);走如马(6),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彼争者,均者之气也(7),女又美之(8)。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9)。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10);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11)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12);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13);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14);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15)。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16)(《荀子·尧问》)
【作者介绍】
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也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注释】
(1)伯禽将归于鲁:伯禽将要到鲁国去赴任。伯禽:周公旦长子。周公东征后,成王将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土地、人民,分封给他,国号鲁。因为要留周公在京辅政,于是派其子伯禽代其就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2)君子不施其亲:有德行的人不会怠慢他的亲族。君子:有德行的人。施:摇摆之状,如“施施然而行”。这里指不尊敬。
(3)不使大臣怨乎不以:不能被大臣抱怨你不信任、不任用他们。
(4)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所以老臣故旧如果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弃之不用,更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5)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比力气大小。
(6)走如马:奔跑起来像马那样快。走:古汉语中即是现代汉语中的“跑”,“趋”则是快步走。
(7)彼争者,均者之气也:那些与别人较量竞争,只是把自己降低到和别人等同的气量。均:同等的。
(8)女又美之:你还要去赞美它。女:同“汝”。
(9)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之所以要你处处谨慎,是因为要居安思危。浅:本身不足之处。
(10)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德行广大的人以恭谦的态度处世,自然会得到荣耀。
(11)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领土辽阔富饶又能节俭过日子,自然会平安无事。险:同“俭”。
(12)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官高位尊者能保持谦卑之心,自然会显得贵重。
(13)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兵士既多又强却能小心谨慎守卫者,自然会获胜。
(14)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既聪明富有智慧又能显得大智若愚者,自然会获益良多。
(15)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知识广博记性又好的人如能认识到自己还很浅薄,自然他的知识自然会增广。
(16)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上任去吧,不要因为自己是鲁国的国君就对士人骄纵啊!
第3篇:诫子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第4篇: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以下是“诫子书翻译及原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慆慢 一作:淫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第5篇: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诫子书翻译及原文((精选9篇))由网友 “LeoSRM”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诫子书翻译及原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戒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篇2:诫子书原文和翻译
诫子书原文和翻译
诫子书原文和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