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徐志摩诗歌特点
徐志摩诗歌特点
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徐志摩的认识最初便是那场人间四月天的吟唱,之后就是在专业课上面对他的学习了。这是一个骨子里执着于自己信仰的诗人,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浪漫主义的个性主义的人生观。这个人生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人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这就是徐志摩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了: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他的诗作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将自己的理想融入自然之中。
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如《翡冷翠的一夜》,全诗模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铺叙了她与爱人别离前夕复杂变幻的情感思绪。基于这样一种氛围,全诗采用了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语的口语写成,摒除杂念,虔诚的用心读来,就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在向我们抱怨,向我们倾诉,抱怨爱人的别离,倾诉她的哀伤。那宁在爱中死的誓言,表露了她对爱情的执著;那死后不上天堂,不入地狱,只愿变一个萤火的爱情宣言,令人震撼;只愿天空不生云,只因天上有她的爱人——那颗不灭的大星。这是一个何其贞烈的弱女子!这是一个何其动人的故事!这是一段何其哀怨的告白!相信她的爱人听过这段独白,亦当放弃远行或携她同行。而这无疑是徐志摩口语表达的魅力与妙处,她亲切真实,如在目前!又如《再别康桥》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总的说来,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中作者以雪花自比,那洁白飞扬的雪花,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得心声。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这也是新格律诗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完美契合。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的诗歌一般都很整齐,但从细节上又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四、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因为诗人丰富的现象力,我们总是能从诗中看到一些明媚的风景画。而这些风景画并不是凌驾于诗歌本身之上的,它们与诗歌融合为一体。徐志摩驾驭文字的功底便可见一般了。
这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才子,单凭诗歌方面的造诣就可立足于诗坛百年。若不是天妒英才,我们肯定还会读到更多他的作品。
第2篇: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读徐志摩的诗歌,也能够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古往今来诗歌早已成了一种艺术,但能使其富有音乐美着实需要扎实而深厚的文字及学识功底。
徐志摩于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青年时曾在国内外众多知名学府就读,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这就促使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诗歌给予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发挥,为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月社的发起人及成员之一,他在早期深受闻一多等人的创作影响,大体遵循了格律的体式进行创作,但是徐志摩并没有囿于格律的束缚。他热切追求“爱”、“自由”和“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诗歌中真挚地抒发着性灵,追求着个性解放,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再别康桥》中,面对康桥周围的诸多美景,徐志摩却着力描写了康河中的青荇、柔波及河畔的金柳。这本是一首别母校的诗歌,但是却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不仅不是欠缺对母校的爱与不舍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爱得太深,才不忍正面面对这一现实:面对即将别离的母校,依依惜别的心绪溢满心胸,导致诗人不愿正视这一现实,更不愿正面描写本不愿远离却又不得不挥手别离的母校,于是选择了用一一状写与母校相关的事物的方法一方面表达着对母校的爱恋,而另一方面则用来平缓内心的不舍与痛苦。在《她是睡着了》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临摹意中人的睡态,用“白莲”、“琴弦”等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扬娜拉》中的意象则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婴儿》用产妇对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而在《先生!先生!》中用“一个单布褂的女孩”追赶飞车乞讨的画面,刻画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雪花的快乐》一诗,诗人以“雪花”自称,用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翡冷翠的.夜》中将两人之间的关系想成“残红”,迎风飘落,宁愿是“叫人踩”后“变泥”,而不希望维持这“半死不活”的状态。其中包含了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在其中。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的手法。《再别康桥》在开始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使用“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给诗增添了一种音乐上的旋律。《雪花的快乐》在每一节的最后一行都对“飞扬”或“消溶”进行反复,增添了悠扬、轻柔的韵律。而在音节运用方面,徐志摩借用了西洋押韵的方法:“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与“草上的露珠儿,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新归来的燕儿,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草上的露珠儿》)运用的是交韵。而“青布棉袄,黑布棉套,头毛半秃,齿牙半耗;肩挨肩的坐落在阳光暖暖的窗前,畏葸的,呢喃的,像一对寒天的老燕;”(《古怪的世界》)使用的是随韵。“女郎,散发的女郎,你为什么彷徨,在这冷清的海上?女郎,回家吧,女郎!”(《海韵》)则运用了抱韵。
三、章法整饬,同时又灵活多样
在徐志摩的诗中,有一类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云游》、《康桥再会吧》,这些诗中每一行的字数大体都相同,比较整齐,而还有一类则是运用退格,造成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章法上变得灵活多样,例如《再别康桥》、《偶然》。他的诗虽是以四行一节式居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变化,能够做到既讲究诗形而又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使诗歌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在《雪花的快乐》中,每节前4行都很整齐,大抵每行均为9个字,而第5行则使用了重叠反复。《再别康桥》中每节4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6个字,二、四行稍长,大抵8个字;诗行呈现出有规律地长短错落,而从整体上看又是大段整齐、匀称的样貌。相较于《爱的灵感》长达96句的长篇巨制,《翡冷翠的一夜》共74行,而《沙扬娜拉》只有5行,《火车擒住轨》一节更是仅2行。这些诗足见其句法、章法的变化多端。
四、文辞丰富,富于想象力。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象力,表现为文辞的丰富,辞藻的华丽。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影的彩虹等等意象织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绮丽的风情。《在病中》更是一口气连用7个比喻来形容害病中的心情以及一瞬间的回忆。《诗》中描述了童年天真浪漫情景,“安琪儿的仙府”以及在其中的快乐,在诗的结尾处更是描画了“奇异的精灵”、“天庭”、“白云”、“明星”等等意象,通过发挥奇异的想象,诗人为读者描摹了一幅风格明丽的童趣生活和天上世界。
由以上四点特色构成的诗歌,成就了一个诗人徐志摩,更将他的诗跨越时空优美地呈献给了读者。
第3篇: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徐志摩的认识最初便是那场人间四月天的吟唱,之后就是在专业课上面对他的学习了。这是一个骨子里执着于自己信仰的诗人,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浪漫主义的个性主义的人生观。这个人生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人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这就是徐志摩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了: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他的诗作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
第4篇: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徐志摩的诗歌特点,欢迎阅读。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
第5篇: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性格经历上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的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