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隔音符号,并了解它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
(4)阅读短文《仓颉造字》,了解仓颉造字的前因后果。
(5)背诵积累古诗《春夜喜雨》。
(6)口语交际:演讲自己喜欢的神话、传说故事。
(7)习作:编写科幻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对比中发现,增加认识与理解。
(2)说说议议,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表达自己喜爱的理由。
(3)读读背背,拓展阅读与积累。
(4)想想写写,自由创作,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
(2)感受神话传说的生动有趣,体会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对比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难点: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大胆创作。
3.关键:积极参与课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课时划分:
四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温故知新”部分的五项内容。
教具准备
1.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块。
2.查阅资料,了解汉字的由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汉语拼音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的上下两行音节。
2.说说自己的发现。
(1)我发现上下两行的音节中拼音字母都一样.可拼出来的字却不一样。
(2)我发现下一行的音节中间多了一个“’”,叫隔音符号。
(3)我发现在音节中间加个隔音符号后,一个音节就被隔成两个音节。
3.教师小结:是的.虽然上下两行的音节中拼音字母一样.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上一行的拼音字母组成的只有一个音节,而下一行的拼音字母中问加个隔音符号后,所表示的是两个音节,隔音符号前面部分是一个音节.隔音符号后面也是一个音节。
4.学生再次拼读音节,加深认识。
5.引导探究:那么,什么情况下要使用隔音符号呢?请大家认真观察下一行中音节,看谁从中有所发现。
6.学生观察发现,指名反馈。
(1)隔音符号后面的音节,都是以a、e开头。
(2)隔音符号后面的音节,都没有声母。
(3)隔音符号后面的音节,都是韵母。
7.教师小结.讲清隔音符号的用法: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了隔音符号的不少秘密。我们知道,音节一般是由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且声母在前,韵母跟在后,而有一种特殊的音节只是由韵母组成,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音节,如文中的“ān、àn”等,当这些零声母音节跟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很容易与前面的音节混淆起来,这时候,就要加个隔音符号把两个音节隔开拼读。
8.学生再读题中第二行的音节,认清隔音符号的书写位置。
二、词语辨析
1.学生自由认读句子,思考括号内的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
3.逐题指名反馈,理解句子中的带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1)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为什么用“哀求,”而不用“请求”?)
①理解:“哀求”的意思是苦苦请求。
②体会:身陷洪灾中的人们无家可归,死伤无数.但却无力对付洪水.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主宰万物的天帝,恳切希望天帝能斥退洪水解救他们.句中的“哀求”更能体现出人们的悲惨遭遇和极度渴望的心情,“哀求”表达的意思比“请求”要深些。
(2)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把“熬过”换成“度过”好吗?)
①理解:“熬过”的意思是忍受(艰苦的生活)。
②体会:“熬过”一词更能说明人们没有火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凄凉。
(3)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是用“敬仰”好,还是用“敬佩”好?)
①理解:“敬仰”的意思是敬重仰慕。“敬佩”的意思是敬重佩服。
②体会: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冒险偷取火种,宁可忍受可怕的刑罚而决不认错,更不归还火种的献身精神,不仅受人敬重,也为人景仰,因为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而“敬佩”的敬重程度不如“敬仰”深刻,人们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情不仅是敬重与佩服。
(4)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把“神通广大”换成“聪明美丽”好吗?)。
①理解:“神通广大”的意思是:本领特别高明,有着无所不能的力量。“聪明美丽”的意思是:心思敏捷,外表漂亮。
②体会:女娲创造了人类,足可见她的本领极其高明,有着非凡的力量,概括的写出了女娲的特点,也为后文女娲创造人埋下了伏笔。所以用“神通广大”来形容女娲比用“聪明美丽”更准确、更恰当。
4.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加深对带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认识。
5.教师小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并从中学会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来表情达意。
三、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本题中的交流提示。
2.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受,体会神话传说中的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3.学生阅读题中学习伙伴的发言,加以借鉴,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发现神话传说中想象很大胆、很丰富、很神奇的细节。
(2)介绍对故事情节或人物的认识与体会。
(3)说说自己通过阅读,对文中所用的写作方法的认识与收获。
4.学生先独立准备,再在小组自由交流,最后指名表达,进行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用大胆、丰富的想象,编织了神奇的梦想。而我们在阅读这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时,也要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中体会古人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从文中体会想象的魅力,在创作中学会运用。
四、阅读平台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造人》,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仓颉造字》这篇短文。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3.教师导读:仓颉是何许人,他为什么要造字,又是怎样造字的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故事吧。
4.学生自由阅渎,了解故事内容。
5.指名反馈,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
(1)仓颉是何许人?
(仓颉是黄帝手下的一位臣子,聪明能干,爱动脑筋想问题)
(2)仓颉为什么要造字?
(黄帝派仓颉管理财物但随着财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变化,仓颉光凭脑子已经记不住了,后来用打结、数贝壳的方法也不行了,于是他冥思苦想,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事情都管理好)
(3)仓颉是怎样造字的?
(仓颉细致地观察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湖泊,以及鸟虫鱼兽、草木器具,按照它们的样子,造出各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叫做“字”)
(4)仓颉造字受何启发?
(有一天,仓颉到南方去打猎,看见一只巨龟,发现龟背上有很多青包的花纹,通过研究,他觉得龟背上的花纹好像是有意义的,从中受到启发,想到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事物)
6.集中讨论:为什么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1)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发表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统一认识:因为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心意、记载事情,这样便于记录、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所以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积少成多
1.学生自由读古诗《春夜喜雨》,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展开想象,读懂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诗意:好雨似乎知道应该下雨的时节,正当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风在夜里不声不响地滋润万物。放眼望去阴云密布,天上地下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发出一点光亮。天亮的时候去看雨水滋润过的花朵,红艳欲滴,整个锦官城汇成了花的海洋)
4.了解诗中作者所捕写的春雨的特点。
(1)下雨时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下雨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雨前景象:野径云俱黑。
(4)雨后景象:花重锦官城。
5.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地描写了春雨的特点.刻画了春雨的寂静和美丽,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加以背诵。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多多,一是认识了隔音符号;二是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了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交流了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感受,体会到了神话故事中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四是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五是学习杜甫的名诗《春夜喜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春夜喜雨》。
2.向家人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
3.阅读其他的神话与传说。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活动: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
课前准备
回忆自己阅读过的神话、传说故事
第2篇: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语言与标点、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
2、积少成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教学重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的标点的正确使用。
2、积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教学难点:
1、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二、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2、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3、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4、请同学读第一题。
5、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6、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中、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7、实践: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三、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2、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a.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b.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四、阅读平台。
1、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2、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
五、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快看年过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书上的歇后语。、2、收集一些课外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达到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明确任务。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的时候,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2)想想怎样把其中精彩的片段、讲得生动些,怎样合理地使用动作和表情,还要考虑讲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
(3)听的同学要注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道理,听后可对故事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质疑,也可对讲故事者的发言者进行评议。
(4)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中的角色、角色的身份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否清楚。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
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五、作业布置:讲个故事给父母听,记录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
指导目标:
挑选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不是同一课出现的),作为主要人物展开想象,重新编一个童话,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样,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
2、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呀,大家飞上蓝天,飞过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童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1、大家看这次习作的要求,选三个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
2、他们会发生什么事?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画好之后说说童话故事。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给自己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评议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五、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习作。
第四课时
第3篇:《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隔音符号,并了解它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
(4)阅读短文《仓颉造字》,了解仓颉造字的前因后果。
(5)背诵积累古诗《春夜喜雨》。
(6)口语交际:演讲自己喜欢的神话、传说故事。
(7)习作:编写科幻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对比中发现,增加认识与理解。
(2)说说议议,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表达自己喜爱的理由。
(3)读读背背,拓展阅读与积累。
(4)想想写写,自由创作,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
(2)感受神话传说的生动有趣,体会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对比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难点:了
第4篇: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1、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2、积累语言。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会表达和倾听。
教学重、难点学习部首查字法,积累语言。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观看了天安门广场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感受到了秋天的累累硕果,领略了敕勒川的辽阔、庐山瀑布的气势,也欣赏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今天,我们再去畅游语文百花园,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打开“识字门”(学习查字典)
1、播放课件:语文百花园一:识字门
2、导入:我们要走进百花园,得读准“绶”这个字,打开这扇识字门,可是这个字你们认识吗?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读音呢?
3、学生四人小组读课本13页学习查字典的方法提示,讨论部首查字的方法。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探讨。
4、学生交流汇
第5篇: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丰富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知道破折号常见的用法。
3.能自我评价在单元阅读方面的收获。4.积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5.能将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说给别人听。6.能写一篇想象作文。【教学重难点】
1.自我评价在单元阅读方面的收获。
2.将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说给别人听。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根据动作猜字。
2.这些动作都和哪个字有关?引起“望”字。
二、回家游戏。(字义的理解)
根据语言环境,从“望”字的多种释义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在句
子后面。
三、认识破折号。
认识教材中三个例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四、拓展与交流。
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在阅读方面,你有哪些收获呢?在交流时
第6篇: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百花园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图片、联系字形,让学生复习学过的会认字。
2.初步学会一些认字的方法,并说说自己通过这个方法还认识哪些字。3.知道一些节日的具体日期,并从中练习说话能力。
4.练习读背儿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当众说话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说话态度大方,音量适中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有六项内容:包括认识象形文字;学习识字方法;了解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读背儿歌,培养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和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还安排了一次“能说会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设计思路
此次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联系旧知的探求新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同时,借助生动形
第7篇:四年级《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四年级《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