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古诗鉴赏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古诗鉴赏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答题技巧对同学的帮助应该是很大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古诗鉴赏。
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陈、象征等手法。描写方式则有:细节描写,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动静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有时还运用其他技巧: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联想想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第五,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炼字、炼词。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最后请韩愈定为“敲字佳”。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有炼字故事,体现出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第一,“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读到此,能为我们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第二,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周振甫《诗词例话》)所以,在赏析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第六,还要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晓畅、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清照婉约凄清、陆游雄浑悲壮等。
第2篇: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要明确可比点,看出思维的轨迹,可比点要对应。考查思辨性。
命题特点:1、辨析同与异;2、评价优与劣。
答题方式:方式一:直接回答
方法:针对问题,直截了当回答,不需要做分析。
主要题型:相比较,有何异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造物者没有言语却有知觉,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千红万紫的花朵都已经准备就绪,竞相开放要待那惊雷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迁移练习】参考答案
1.“闹”用得好。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注意:解题要全面,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用了什么技巧)。将人的眉眼直接化为旅程山水,将人的感情直接赋予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将要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作者把水比作人的眼泪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锁,既以此新奇的比喻描绘山水之貌,又一语双关地暗示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可谓一举两得。接下来两句把离别友人欲去的地方比作是“眉眼盈盈处”,这既实指明丽的江南山水,又隐喻了双方含泪之态。
4.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
5.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第3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第4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