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弟子规有感
学弟子规有感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2篇:学弟子规有感
学《弟子规》的感受
沧县实验学校
四三班
刘城赫
《弟子规》共分为七篇。我读了它之后,对如何立身做人感受颇深。
“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要尊敬长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很重要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做到孝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却常常把它忽略了。每当看到父母给我倒水,洗袜子的时候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知道了孝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给长辈倒水、洗脚、扇扇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学习文化要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嘴里读着,手里写着,心里记着,这样我就能很快把所学英语单词全部记牢。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星期日
第3篇:学弟子规有感范文
学弟子规有感范文
学习了弟子规,我深受感悟,受益无穷。其中,令我感到难忘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四句的教诲。
说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就曾经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班看了一部电影——《暖春》,我十分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主人公――年仅8岁的小花,她就是待捡养自己的、十分疼爱自己的爷爷十分孝敬,她那恶毒的婶娘对她如此地恨,三番两次都想要把她卖到到别人家去,她却依然还是对她的婶娘如此好,这样的爱难道不是难能可贵的吗?我们应该多向小花学习她那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挂念、操劳;同时也要做到,遇到厌恶子女的母亲或亲人,子女也同样能尽孝的精神。亲所好,力为具父母亲为我们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要尽
第4篇:分享学弟子规有感
分享学弟子规有感
学习了弟子规,我深受感悟,受益无穷。其中,令我感到难忘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四句的教诲。
说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就曾经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班看了一部电影——《暖春》,我十分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主人公――年仅8岁的小花,她就是待捡养自己的、十分疼爱自己的爷爷十分孝敬,她那恶毒的婶娘对她如此地恨,三番两次都想要把她卖到到别人家去,她却依然还是对她的婶娘如此好,这样的爱难道不是难能可贵的吗?我们应该多向小花学习她那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挂念、操劳;同时也要做到,遇到厌恶子女的母亲或亲人,子女也同样能尽孝的精神。“亲所好,力为具”父母亲为我们付出了
第5篇:学弟子规有感3篇
学弟子规有感3篇
学弟子规有感1
学习了弟子规,我深受感悟,受益无穷。其中,令我感到难忘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四句的教诲。
说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就曾经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班看了一部电影——《暖春》,我十分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主人公――年仅8岁的小花,她就是待捡养自己的、十分疼爱自己的爷爷十分孝敬,她那恶毒的婶娘对她如此地恨,三番两次都想要把她卖到到别人家去,她却依然还是对她的婶娘如此好,这样的爱难道不是难能可贵的吗?我们应该多向小花学习她那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挂念、操劳;同时也要做到,遇到厌恶子女的母亲或亲人,子女也同样能尽孝的精神。“亲所好,力为具”父母亲
第6篇:陪孩子学弟子规有感
陪孩子学弟子规有感
班级:二年五班 姓名:牛英文
在陪孩子诵读、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的身心受到了洗礼与教育,让我懂得了人生道路上如何去做人、处事。
以下是我的四点体会:
首先,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
其次,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时常怀着感恩之心,想着别人的恩德,我们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再次,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
第7篇:学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闲暇时候喜欢读书,尤其是传统的文学,包括古典的诸子散文、历代诗词。正因为喜欢诗词,就对音韵有了些兴趣,于是在90年代就买了几本音韵方面的书,如《笠翁对句》、《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之类的启蒙读物。这些书的文字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是专为孩童教育而编纂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在音韵方面,而且也自视甚高地认为这只是对小孩的教育,所以就只重视了它们的文学形式,而忽略了它们的教育思想。
到2011年三月中下旬,《山西青年报》的老师们来我中心讲授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之后,重新翻开《弟子规》认真细读,才真正明白那时的自己的见解何等肤浅。于是也
第8篇:我学弟子规
我学弟子规
近段时间,老师让我们阅读学习弟子规,还通过视频让我们直观领会弟子规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让我深刻在心……
弟子规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叫你,应及时回答;若父母吩咐你做什么事情,要及时去做;如果父母教导你,应恭恭敬敬地听;若父母责备你时,应该虚心接受。也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充分展示了古人是怎样做到孝顺父母的,想想自己……
有一个星期天,我正在家里玩我最爱玩的穿越火线游戏,正当我在兴致勃勃的跟对手进行最激烈的P时,妈妈的声音从客厅传进了我的耳朵:“儿子,
第9篇:学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弟子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1
其实我在生活中一直秉承“有余力,则学文”的原则,所以在街上一个和尚发《弟子规》的时候,我就收下了。我很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毕竟发书的人是在现代社会看来身份比较特殊而略带神秘的和尚。
看完了书我有一丝了然,和尚所信奉的一直是普度众生,所以才免费向路人发这种教人向善的书。
在我看来《弟子规》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其中蕴藏着较深奥的哲理。现在一些中小学也会给学生发这本书,学生们对书中所持的主张不一定能够认同,毕竟学生们的人生阅历尚浅,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