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经济发展的差异初一地理教案
经济发展的差异初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知道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的名称和位置。2、理解各国的发展都要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3、了解新加坡、伊朗、沙特、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资源
教学重点
亚洲各国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亚洲各国经济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分组学习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14--------17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寻求快速发展经济的'方法
重难点教学过程
读图7、152000年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组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中各国的收入,完成下列题目:
(1)由多到少,给超过2000美元的国家排序。
(3)中国在亚洲处于怎样的地位?
(4)总结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总结讲述)通过分析图片我们知道,在亚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收入较高,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既是同属发展中国家,收入相差也很多,韩国、沙特等国家发展很快,而越南、孟加拉国等发展缓慢,中国也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这就造成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阅读课本15页,找出韩国、新加坡和沙特等国家的位置,分析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阅读课本,讨论原因。得出结论(韩国、新加坡工业发展较快;沙特石油资源丰富)
1、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韩国(工业国)
沙特(石油国)
(过渡)新加坡、沙特等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国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道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之路。
板书: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展示新加坡位置图
(学生活动)阅读15-16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新加坡的位置,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新加坡的资源情况,分析其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
(3)根据新加坡的工业分布,分析这样布局的原因。
(4)综合以上分析,总结新加坡是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
(总结分析)新加坡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的一个岛国,由于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使新加坡的交通十分便利,这也是其发展经济的最大的有利条件。但是本国资源缺乏,人口众多,因此只能发展一些低耗能的工业。一些造船和炼油等重工业分布在马六甲海峡沿岸,这样便于从中东进口石油和发展航运。总而言之,新加坡就是充分利用了本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航运、造船,炼油灯产业,使经济迅速腾飞。
板书:1、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2、以色列(科技发达),沙特和伊朗(石油丰富),马来西亚(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延伸)我们可以用分析新加坡的方法,分析以色列、沙特、伊朗和马来西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17页材料,分析以色列、沙特、伊朗和马来西亚的优势条件。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以色列(科技发达),沙特和伊朗(石油丰富)马来西亚(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总结应用
总结: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国发展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优势,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板书设计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韩国(工业国)
沙特(石油国)
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1、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2、以色列(科技发达),沙特和伊朗(石油丰富),马来西亚(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第2篇: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
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 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牧区 东南沿海
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热带
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
农业区
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活动2:(课前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参考答案: 1.(1)秦岭 淮河(2)夏季风 400(3)一 二
2.(1)×(2)×(3)×(4)v 3.4.略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区域的划分
※活动与探究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你的亲人或朋友位于哪个区域,它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课后反思:
第3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存在的显著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4、比较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影响因素;
2、如何去比较区域自然地理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
第4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
第5篇:关于第四课经济发展的差异教案
关于第四课经济发展的差异教案
关于第四课经济发展的差异教案
第四课经济发展的差异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目标
1、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知道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各国的发展都要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
3、了解新加坡、伊朗、沙特、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资源
重点
亚洲各国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亚洲各国经济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分组学习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14--------17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寻求快速发展经济的 方法
重难点教学过程
读图7、15 2000年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组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中各国的`收入,完成下列题目:
(1)由多到少,给超过
第6篇:初一地理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lonelife”为你整理了“初一地理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初一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