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伤痕随笔
伤痕随笔
人的标准和成人的爱,在某一种极端的固执里,竟然可以对孩子构成这样大的伤害。
那天,我开车穿过台北故宫附近的隧道,往左拐向大路的时候,看见一辆黄色计程车在我前方的路边停下,一个小女孩由后座的门下来,然后车子就重新发动离开了。
这原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我的车子已经转过来之后,眼角瞥到的景象却是那个小女孩哭喊着追赶车子,中间还绊倒了一次,又爬起来沿着路边追。那辆黄色计程车却一点反应也没有,继续加速往前开。
我的反应是马上把车子靠到路边停住,那里刚好有一点弧度。我的后面几十步路是那个哭着、喊着,却因为再也追不上原来的车子而只好呆立在路边的女孩。在我前面十几个车身的地方,那辆黄色计程车终于慢了下来,并且也贴着路边停下。
我原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是这样把孩子丢在马路上的事却实在不能不管。我下车就向那孩子走去,短发、瘦小,不过一定有九岁或者十岁的年龄了,穿着一身杂色的花裙,腿上有着刚才擦破的浅浅的伤痕,正在绝望地大哭着。
我向她轻声说:“小妹妹,别怕,不要怕。”然后就试着想拍拍她。
孩子还只是个孩子而已,对一个陌生人的靠近仍然有着本能的畏惧。她向后退了一步,不肯让我拍到她,却又感觉到我也许是她唯一的希望,所以也不逃开,就站在那里继续哭泣。我也只好站在她旁边等着。
远处那辆车子终于有了动静,车门打开了,一个男人从驾驶座上下来,向我们走近。他一边走,一边狠狠地指着女孩说:“这样坏的孩子丢掉算了!”
原来整个事件是父亲在教训他的孩子。年轻而又疲倦的父亲气急败坏地向我解释,说这孩子有偷钱的坏毛病,已经丢过她、吓过她一次了,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又再犯。
我不知道该怎样把我的意思说清楚。我只好反复地向他说,孩子不听话可以打她、可以骂她,但是不要这样吓她,这样对孩子成长的心会造成伤害。
当然,最后还是把孩子推给她父亲了。然后我才发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那个女孩竟然整个靠进我的怀里,而我也正不自觉地用双臂环拥着她。
男人领着孩子,向我冷淡地点了一下头就转身走了。远处那辆车子旁边站着的是他的妻子吧?她手中还牵着一个更小的孩子。
女孩乖乖地跟随着她父亲,没有再回头看我。但是我好像还能感觉到刚才环抱着她时,从她瘦削的前胸所传出来的剧烈心跳,就如同一只受惊的小兽,那小小的心脏跳动得几乎像要蹦出来一样。
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一场极大的惊吓与伤害。
可是,那个父亲是那样理直气壮!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孩子。而不可否认的,他也真是爱他的孩子。那天,在心里责怪那个男人的同时,我开始害怕起来。
不是吗?多么可怕的事啊!成人的标准和成人的爱,在某一种极端的固执里,竟然可以对孩子构成这样大的伤害。
而我,是不是也曾经有过不完全相同,却又非常相似的理直气壮的经验?是不是也曾经在一些自以为是的时刻里,或轻或重地伤过我自己的孩子?
在我的孩子的心里,是不是也有着我在无意之间刻下却再也无法消除的伤痕?
第2篇:把伤痕当作酒窝的生活随笔
把伤痕当作酒窝的生活随笔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不幸本是无法比较的,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悲哀。在如今的现实中,你把悲哀说出来,都是石沉大海。
“针刺不到你身上,你就感觉不到痛。”
赤裸裸的不幸说给别人看,希望得到补助,如同缠着绷带的已经结痂的伤口,再把绷带拆散开来,让别人看到,乞求得到免费的治疗。在那一刻,我们忍受苦难与纠结,冒着被漫天蜚语中伤的'风险,解开绷带,尝试抓住被免费治疗的那二分之一的希望。
不会水的人掉进了水里,只会瞎扑腾,就是努力去抓那二分之一活下去的希望。活下去!活下去!就要放弃一切与活下去无关的东西。风度尽失,不要脸……
有人问:“你觉得写得做作矫情吗?”
我们披露自己的伤口,不是让别人去辨别真伪的,不是刻意去打动人心的。这仅仅是自己的不幸,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悲哀。
苦难与幸福都是私有制的
“不想让你看到我的脸,除非,给我钱的同时还能给我尊严。”
第3篇:伤痕_550字
伤痕_550字
今天上了一节我认为最好的心理课。
大家敞开心扉,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对同学说了自己的一些痛苦的事。
像郑迪炜,他亲爱的爷爷是被人害死的。那些人怎么能这样,还不敢承担自己犯的错误。逃跑了,真卑鄙!我相信他们那些人也不会过的好。因为,他们的.双手粘满了鲜血,在他们的双手下,失去了一条生命。
刘婉怡,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虽然,她平时表现的大大咧咧的,但内心还是一样的脆弱。像水晶球,只把好的一面给大家看,坏的一面自己留起来,不能碰到伤口,即使伤口已经好了,但是,会留下伤痕。婉怡一直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要流眼泪,要勇敢。随着时间的流逝,披上了伪装。终于在别人面前演绎出了一个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形象。但是,真正明白她的,只有她自己。因为,别人不明白。她还是期待着父爱,期待着那被温暖气息洋溢着的家庭…
第4篇: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 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十年*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主要内容 :
'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这恰恰契合了文学最原始的功能:'宣泄'。以上提到的两篇作品,只是在题材上对于'伤痕文学'具有开创性意义,然而在艺术上它们却都是十分稚嫩的。相比之下,另几篇也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的作品,虽然并无拓荒价值,但艺术上却显然更为成熟,如张洁的《从森
第5篇:伤痕五年级作文
伤痕五年级作文
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周末兴奋的不得了,可再想想现在
小瑜!郭老师打电话来说下午有课,赶快清书包!妈妈那如洪钟般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苦笑了一下,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一路上我和妈妈都没说话,只因为各自在想自己的事。
终于,那两个小时慢慢长时间过去了,我走到教室外,妈妈便来到我身边说:你再继续听一堂新概念2吧!晚上我来接你!一刹那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我心寒不已,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接到:我比你累多了!不要想心思去哪玩!说完便走了,留下一个人在发呆的我。现在的我是越发讨厌周末了,是它带来了我的痛苦与悲伤。
课后,我像一个瓷娃娃一般,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那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怎么?现在就累了,回去还有作业要完
妈妈,为何您注意不到我的天空已满是伤痕?为何您曾不注意我的心灵已遍体鳞伤?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