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06 07:12: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金岳霖先生》课件

《金岳霖先生》课件

教学目标

1. 品味细节,准确把握金岳霖先生纯真率性的性格特征,鉴赏细节描写和以点带面的手法。

2. 鉴赏“闲笔”,领会作者复杂的写作意图,感受“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风格。

教学准备

教师编制“助读资料”,包括金先生逸事、扪虱而谈、魏晋风度等;学生预习课文,写一则“金先生印象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品味细节,把握“这一个”

1.交流阅读初感导入:

结合最有感觉的细节,交流原初感受,说说你心中的金岳霖形象。教师点拨:如果是我,此情此境下,我会怎么做?而金先生是怎么做的,由此可以看出金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明学生大多能感受到他幽默风趣、富有童心的特点。较少提到智趣、士趣以及统摄众趣的真趣。“为林徽因做冥寿”“扪虱而谈”等细节较少提到。

2.重点研习“为林徽因做冥寿”这一细节,教师结合“助读资料”点拨:在金先生的心中,林徽因是什么?金先生与阮籍有何共同点?作者到底要表现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世说新语·任诞》: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②《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气,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而哭之。尽哀而还。

明确从一般礼仪来看,金先生似乎不应为他人妻做冥寿,这毕竟于礼不合。但金岳霖不管不顾,大有阮籍“礼岂为我辈设也”的气度。并且这一世间少有之行表现他对林徽因用情之深,大有“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风度;其根源则在于金岳霖对林徽因更多的是欣赏、保护,而非占有。正如阮籍为早逝的才女伤逝一样,他们都是世间大美的欣赏者、保护者,这是令我辈自惭心秽的风度。

3.小组研讨其他细节,说说其作用。师生共同总结金岳霖的典型特征。

明确金先生是一个痴情者:“做冥寿”体现了他对爱情的一往情深;“林国达死了没有笑容”则体现了他在师生情上的一往情深;觉得逻辑学“很好玩”体现出他对学术的`一往情深和审美态度。而在众多学子面前坦言“哲学和小说没有关系”,捉虱子且很得意,可见他又是一个不拘俗礼、率性而为者。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金先生是一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好教授、大学者和真名士。

二、探究“逸笔”,走进“这一类”

1.作者一方面是精选细节,惜墨如金;另一方面,却写了不少与金先生无关的细节,“离题万里”。请圈划“旁逸”的细节。

明确大篇幅的有两处:写金先生衣着时写到了闻一多、朱自清的衣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的情景;写金先生与王皓对话后,又写到了王皓个人习惯及作者赠画给他的情况。只言片语的则更多。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选择其中的一点来谈。教师相机点拨。

细节一:王皓的爱好、形貌及其成就

①关于王皓爱好的细节,表现出王皓的什么特点?与写 金先生构成了什么关系?

明确王皓管吃饭后打篮球叫“练盲肠”,可见其幽默;相貌颇“土”,剪光头,可见其特立独行;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可见其成就之高。写这些是为了说明王皓的学术成就及其性格、行事都深受金先生影响,写王皓是为了衬托出金先生的风度与魅力。

细节二:闻一多、朱自清的衣着

①写闻一多、朱自清也是为了衬托金先生吗?

明确不是衬托,是映衬。衬托有高低主次之分,而由两位先生的衣着及其闻先生大骂蒋介*的情景可知他们也是脱略形骸、纯真率性的真名士,与金岳霖先生相互辉映,有互相补充、映衬之妙。

②作者一再强调“联大的教授应该好好写一写”,那他写出来了吗?使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要想写出一个群体,固然可以平均用力,逐个描述。更可以如作者这般:详写金岳霖一个,点染闻一多、朱自清、林徽因、梁思成等人几笔,以点带面,从而写出“西南联大”教授群像。

③请说说教材板块语“一花一世界”的两重内涵。

明确“花”可指金先生之言行,“世界”则指金岳霖先生。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了金先生独特的“这一个”。“花”也可指金岳霖先生,“世界”则指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作者使用了以点带面之法,借金岳霖写出了西南联大教授群像。

这或是教材最希望我们读到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读课文时也要关注教材板块,领会其意图,由此视角领略其妙。

三、细品“逸笔”,走进“这一作者”

1.写“王皓回国讲学时,我给他画了一副特殊的画”有何意图?为何要画上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

明确“以慰王皓异国乡情”竟然主要是“宣威火腿”这一云南——“西南联大”所在地——的特产,意在暗示“西南联大”才是王皓、作者等一代学子的精神之乡、灵魂之家,表达了作者对“西南联大”的感恩、怀念之情。

2.在介绍林徽因时,为什么会顺带一笔“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明确其潜台词或是: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知道林徽因及其作品与纯真率直的风采。这句话有意无意传达出作者对纯真率性为人风格的仰慕,和对当下世人的几丝期许。

3.汪曾祺曾说:“重读一些我的作品,发现:我是很悲哀的。”通过品味“逸笔”,我们分明感受到的悲哀氛围。请再细读文章,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悲哀”。

明确金先生八十多岁了,每天坐在三轮车上“接触社会”,作者说“那情景一定很有趣。”但设身处地想一想,此“有趣”非真“有趣”。对一般人来说,是好笑;对了解金先生之人来说,是心酸;对金先生来说,则是无助。并且从选材上说,多写他西南联大时的逸事;至于解放后诸如金先生积极入盟入党、紧跟时代的“辉煌事迹”一概不写,专门拈出“接触社会”这一细节,或许竟含有对当时钳制思想自由环境的几丝不满。这是为金先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而悲哀。又如“我没有见到”王皓写的纪念文章,似乎也在暗示自己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欲采苹花不自由”的心境。

而作者一再宣称要“好好地写一写联大的教授”,则有怀恋、缅怀以及为当下缺失此风的感慨。

4.教师总结:“逸笔”传达出了作者某些精微的、已经意识到的抑或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感受,这里面有对大师的无限敬仰,对“西南联大”的深切缅怀,有对大师远去、风流委顿的感伤,也有对当下世风的感慨,对当下环境的不满,更有对当下世人的几丝期许。可用一对联概括本课内容:言处有趣,行处亦有趣,一言一行总关趣,千载后尚想其趣;友山求真,佩弦亦求真,一枝一叶皆成真,现世界仍需其真。

四、延伸阅读,走进“这一传统”

课外阅读徐百柯的《民国风度》,进一步感受民国知识人的风采;若仍有兴趣,可阅读《世说新语》,进一步感受中国这类士人的“风度”与“雅致”。

第2篇:金岳霖先生

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明确:

穿着打扮 课堂提问 关心林国达 理解专业 对话教学 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 和小孩子比

赛 给林徽因过生日 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

2、你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这个问题采取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板演,再由学生点评,然后根据学生所写得出问题的答案。(性情率真,学问渊博,感情真挚)

3、本专题是“慢慢走,欣赏啊”,第一个板块是“一花一世界”,A组两篇文章是欣赏景,B组两篇文章是欣赏人,由景到人,其实欣赏的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小事中人的真性情。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

你的理由。

明确:

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展示漫画)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上面这两个细节。

4、“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这两个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非常有趣的老顽童形象。但金岳霖先生受人们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

另外一面,读了以后让你感动,让你慨叹?

明确:

“给逝去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这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一面。(这个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文字,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魅力)

《金岳霖先生》教案

一、激趣猜谜

同学们,我们来猜两个迷,请看大屏幕:

(1)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这人是谁?

(2“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这是谁,根据是什么?

探讨: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孙悟空!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就猜得中呢?关健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人物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就不同。

二、导入新课

由刚才的两个人物描写片段可以看到,刻画人物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今天来看的一篇文章也是这一方面的范例。当代散文把大家之一的汪曾祺的文章《金岳霖先生》,就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出示金岳霖和汪曾祺简介: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

明确(出示幻灯: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板书)

2、那么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下面5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

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

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

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

5、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讨论后明确: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讲课时戴帽,帽沿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说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6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

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

⑤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

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3、文章除了表现金先生的有趣之外,还表现他的什么美好特征?

学生讨论后明确,板书:重情:悼国达死,祝徽因寿。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女同学们齐读第12段,男同学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出示幻灯:金岳霖是一个真诚、直率、天真、有学问、热爱生活的人,从他独特的个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散发出来的那让人心驰神往的人性的光辉。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独特的个性刻画人物形象,使这样一个学者在我们面前鲜活起来的。出示幻灯:伟大的品格在琐细的小事上得以体现,板书:细节

四、思考探究:

1、学生自由讨论,出示幻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写活一个人物?

归纳: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板书)

师: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

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背影》,当中这样写道————所有的这些描写又来源于平常认真的观察和用心的体会。同学们要记住: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五、写作延伸:看来大家通过学习,不但认识了一位可爱的老头子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技巧。接下来大家也来写一段200字左右人物描写片段,记本班级的一位老师或同学。写好以后我们可以不说出被写者的姓名,我们同学别的同学猜猜写的是谁。(写完后点评)

六、结束课文:文章通过对金岳霖先生几个细节的正面描写及通过其他几个人物衬托的侧面描写,表现了作为一代大学者的金岳霖先生有趣、直率、真诚、爱学生、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又满腹经纶的独特之处。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也领略到汪曾祺把人描绘得鲜活生动的功力。而这一切源自于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

七、课后作业:仿照本文将刚才各自的人物描写片段拓展成800字左右的习作,要求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有关文段,能探究出鉴赏细节美的方法。

2、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1节

教学设想:

整个教学方案主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从补偿和矫正的角度设计的。

这一板块是两篇情感内涵比较丰富的记人的散文,内容并不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大都能够发现并分析细节的作用,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细节表层,非常浮泛。本课在强化学生在感性体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习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体悟细节之美。

另一方面,想尝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概括、提炼和积累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的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非常强调整合,一般每个专题有两到三个板块构成,体现了内容上纵横交织的综合性。所以,教学中尝试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注意整合板块的相关内容,以《金岳霖先生》为主,带动《亡人逸事》的学习,更好地发挥板块的整体效益。前两个专题有些课文也运用了细节描写,因此,在旧知新知的贯通上作一点尝试。教学步骤、一、导入。

1、我们语文组的刘老师,前不久,他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六斤半的儿子。当时他就用手机拨通了我们办公室电话。如果你是接电话的老师,得知了这一消息,对办公室的其他老师,会怎么转说。

2、同座位互相交流后,学生自由发言。

3、明确:当时,是赵老师接的电话,他是这么说的:

刚才,刘老师用手机颤抖着声音向我们报告:“生了!是儿子!八斤半!”

4、哪一种表达效果好? 运用了哪些描述方法?

动作、情态、语言。都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我们通称为细节。这句话就体现了细节的魅力。细节可以描绘人物、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今天我们重点鉴赏描写人物的细节。

描写人物的细节通常有:语言、动作、情态、肖像、心理等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文字中的细节描写。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略)

四、文本研习: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明确:“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明确: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

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东道主的面子。

对友情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小结: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明确:(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

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2)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这算是对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点概括吧。

'一肚子学问”前文没有说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说明,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三段!

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五、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

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读课文第九——十一段体会一下。

也许汪先生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凝聚在字里行间,使全文恬淡而有韵味克制而有神采。

六、鉴赏散文的细节之美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组成单位;

¨人物性格等的具体表现,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

¨细节用于刻画人物,或点画肖像,或描写动作,或烘托心理,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的需要;

¨选择何种细节作为表现对象,往往体现了作品的某些风格特征;

连接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让人发笑的言行举止。当堂讲讲。

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大家,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一点陌生和威严,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他不再那么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七、讨论

1、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

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2、文章在剪裁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为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使表达生动活泼,本文在剪裁布局上似乎有一番认真思考。作者先写金岳霖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同时又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中的金岳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写在前面,把一般的印象写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文章还隐约按时间安排材料,由远及近地描写人物,先写西南联大时的金岳霖,后写解放后的金岳霖,体现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4、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第3篇: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3、学习大师金岳林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4、进行课堂片段写作训练:用细节描写人物。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感悟品读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2、课堂片段写作展示:用细节描写人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说起科学家,我们会想起牛顿,会想起安培,不会忘记因为那个把手表当鸡蛋下锅的故事,不会忘记那个上街散步追着马车跑的轶闻,其实那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大师:牛顿、安培。说起普通人,在朱自清笔下,在魏巍笔下,我们不会忘记那个步履蹒跚爬过铁路给儿子买桔子的父亲,不会忘记那个温柔美丽扬起教鞭又轻轻放下的老师,“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细节之处,我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金岳霖先生》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岳霖先生》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